“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高高的雪山顶上次仁拉索,一朵格桑花开次仁拉索……”。

1996年由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红河谷》上映,讲述的是上世纪初英国入侵西藏,藏族军民奋起抗英的故事。主演宁静一曲藏语《次仁拉索》响彻西藏高原,震慑心灵、荡气回肠,把观影者深深带入那场发生在1903年12月至1904年9月的侵略战争中。

电影中英军军官罗克曼的原型正是英军入侵西藏的指挥官荣赫鹏(Francis Younghusband),荣赫鹏是其姓氏的音译,如果按英文字面含义则很有趣,翻译为“年轻的丈夫”。1863年5月荣赫鹏出生在英属印度的一个军事家庭,他的父亲、叔叔和哥哥均是将军。儿时的荣赫鹏被母亲带回英国居住,18岁进入与美国西点军校等并称世界四大军校的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次年被任命为第一国王骑兵卫队的中尉。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左:电影《红河谷》中罗克曼;右:荣赫鹏

荣赫鹏从小受其舅舅探险家罗伯特·肖的影响,对探险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因个子小总受人嘲讽,也养成了他孤僻、坚韧的性格。他第一次接触中国是在1886年他23岁的时候,向军队告了长假,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从中国东北穿越蒙古戈壁,翻越天山,再沿天山北麓至帕米尔的壮举,而且开辟了从喀什到印度新的道路。他因这个成就获得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金质奖章,同时成为其最年轻的会员。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荣赫鹏和同伴在吉林通化住的只有一个房间的旅店

就在荣赫鹏穿越中国的那两年,英国在西藏与锡金边界不断挑起是非,并于1888年3月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清廷因畏惧英国一再退让,并且将支持抗英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当时西藏地方政教最高领袖为年仅12岁年轻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由格鲁派活佛第穆呼图克图代理摄政。达赖与西藏地方政府噶厦不顾清廷阻挠,坚决抗英,组织军队、民兵万余人开赴前线。然而藏军武器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又指挥不当,外加新任命的清廷驻藏大臣升泰破坏抗英,几次交战均以失败告终,藏人尸横遍野。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

1890年清廷派升泰于加尔各答与英印总督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历来为西藏地方藩属的锡金彻底归英国管辖。那一年27岁的荣赫鹏转入印度政治部任政治专员,此后他在35岁时娶了大自己7岁的老婆,这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年轻的丈夫”。而“年轻的达赖”在1895年20岁时亲政,完全掌握了西藏的政教大权。此时的达赖无比痛恨英国,又对清廷失去了信心,开始尝试与沙俄联系。

1902年,英国印度总督寇松因担忧俄国对西藏的觊觎,任命时为少校军衔的荣赫鹏为西藏特派员,并以解决锡金与西藏边界问题为借口,命令荣赫鹏带领一支探险队进驻西藏。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荣赫鹏与部分军官在西藏驻地合影

1903年12月,荣赫鹏带领三千余名士兵进入西藏,开启了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英军一路从亚东向江孜挺进,1904年3月在亚东的曲美辛古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充斥着人性的欺诈与冷酷。英军假意与藏人谈判,暗中却包围藏军,佯装子弹退膛欺骗藏军熄灭土枪的点火线,收缴藏军武器引发冲突,旋即枪杀了所有藏军谈判代表。随后拥有500余支来福枪、两挺机枪、两门火炮的英军疯狂开火,装备落后又熄灭点火线的藏军根本来不及反应,任由英军屠杀。转瞬谈判场即变成了屠杀场,1400多名藏军横尸,血流成河。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被英军俘虏的藏军士兵

4月,英军进迫江孜,十三世达赖下令全力抗英,藏民、僧侣也纷纷拿起武器,向江孜集结,打响了可歌可泣的江孜保卫战。5月初,共有近万人到达了江孜附近的各隘口,荣赫鹏担心藏军招募更多士兵先行发动进攻,双方在卡罗拉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藏军武力不支后撤,英军占领卡罗拉。英军随武力强大,但可谓举步维艰,时时处处受到藏人的攻击,双方或有输赢,荣赫鹏也险些毙命。6月初,英军召集了大量的增援部队,皇家步兵、土著士兵、山炮连,以及运输人员共计一万一千余人。来福枪、机枪、火炮等武器也大量增加。6月中下旬,英军先后攻击了乃宁寺、紫金寺,切断江孜至日喀则的道路,控制了江孜水源。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油画:江孜保卫战

达赖喇嘛为了保存实力、减少损失,于7月1日派出代表与荣赫鹏谈判,但此时的荣赫鹏重兵在握又占据绝对优势,提出西藏军民需在7月5日正午前撤出江孜宗山城堡的无理要求,谈判最终破裂。7月5日下午,英军向宗山城堡与江孜街发起进攻,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在英国优势火力攻击下,西藏军民被迫突围,向拉萨方向撤退,英军占领江孜。藏人的勇敢给荣赫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记录中写道:“不能想象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他们的勇敢”。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江孜宗山城堡前立起的英雄纪念碑

7月底,英军渡过雅鲁藏布江。8月攻入拉萨,达赖喇嘛出走外蒙,预借道赴俄,被清廷驻蒙大臣劝阻。9月荣赫鹏以武力相威胁,逼藏人签订了《拉萨条约》。纵观英军入侵,西藏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反倒是清廷驻藏大臣畏惧阻挠,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彼时的清廷腐败衰落,在西藏的影响力也减退,清廷与英签订的条约西藏拒不执行,清廷也无可奈何,这就造成英方想要单独跟西藏订立条约。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荣赫鹏与驻藏大臣有泰

《拉萨条约》至今还被一些藏独分子拿来佐证西藏当时就是主权独立的,连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具备,无知、可笑至极。不谈历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就单从《拉萨条约》来看,一是当时荣赫鹏让驻藏大臣有泰在条约上签字,有泰被秘书人员劝止;二是清朝外务部见到条约后,认为有损中国主权。首先将条约中250万卢比的赔款改为由清政府代西藏地方偿还;三是《拉萨条约》签订三个月后,清政府即派唐绍仪赴印度与英方协商改约;四是1906年4月27日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将《拉萨条约》纳为附约。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英国西藏奖章

英军在入侵西藏期间共202人死于战斗,411人非战斗死亡,而藏人死亡逾三千人。英国在战后的1905年设立了“英国西藏奖章”,用于表彰“远征”西藏的英、印军队及随行人员。奖章的正面是着元帅府的英王爱德华七世的侧像,背面是布达拉宫,下方刻有“Tibet 1903-4”,即英国入侵西藏的年份。奖章分银、铜两种材质,其中银质颁发了约3350枚,颁给唯一参战的英国部队——皇家燧发枪手部队,以及参战的印度军队和部分随行支持人员;铜质颁发了2500余枚,颁给运输人员及本地征招的苦力。此外,奖章包含一种勋条——“Gyantse”(江孜),仅颁发给1904年5月3日到7月6日参加江孜战役的人员。

“年轻的达赖”遭遇“年轻的丈夫”——英国入侵西藏

左:晚年的十三世达赖;右:晚年的荣赫鹏

很有意思的是,当“年轻的达赖”与“年轻的丈夫”都不再年轻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有些时候走到了他们年轻时的对立面。十三世达赖喇嘛长期受英国控制,虽不得已但态度亲英,与其当年对英深恶痛绝大相径庭;而荣赫鹏,西藏如影随形地伴随了他的一生,他认为世界唯一的希望在于东方的宗教智慧。对那片亘古神秘雪域高原的忏悔,逐渐改变了他的世界观,这个曾经野心勃勃发动侵略战争,侵占他国主权的人,在晚年却倡议英国撤出印度,给印度以独立和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