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烏克蘭客機是否真的是被伊朗導彈擊落,美國都是共犯和元凶


不管烏克蘭客機是否真的是被伊朗導彈擊落,美國都是共犯和元兇


1月8日(上週三)上午,在伊朗向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發射數十枚導彈報復之後,一架烏克蘭客機在從伊朗首都德黑蘭起飛不久後墜毀,機上176人全部遇難,遇難者主要來自烏克蘭和加拿大。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多國表示情報顯示烏克蘭客機是被伊朗導彈擊落的,儘管他們幾乎都表示擊落是“無意的”。烏克蘭則表態中立,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並未呼應西方的表態,這也為伊朗提供合作便利烏克蘭專家參與地面調查創造了良好條件,過分批評伊朗顯然不符合烏克蘭現在的利益。伊朗方面目前否認西方的任何指責。


容易被忽視的重要一點是,即使退一萬步講——假如真的是伊朗可能出於過分緊張用導彈擊落客機,美國才是真正造成這一意外事件的根源,美國在指責伊朗的時候雙手並不乾淨。顯然,如果不是美國公然違反國際法在一個第三國領土上暗殺另一國的高級將領這一事件發生在先,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伊朗報復,更不可能產生伊朗為防止自己報復後美國反報復而保持高度警惕,從而為緊張狀態下用導彈擊落烏克蘭客機提供可能性。


中東的很多問題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儘管美國的歐洲盟國及中東盟國不是問題和麻煩的製造者,但他們卻不得不承受這些戰爭和衝突的後果,因為遠隔大西洋,美國在製造麻煩後可以拍屁股走人,但所產生的難民危機、油價危機,最終是由其歐洲盟國、中東盟國最直接也是最先承擔後果,除美國之外的國際社會也都跟著遭殃。


目前的美伊衝突和危機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如出一轍,美國在未提供實質證據和未遭受緊迫威脅的情況下違反國際法以預防性自衛在第三國實施“國家恐怖主義”性質的政治暗殺,最終產生的一切後果將由涉事國家本身以及美國的歐洲和中東盟國承擔。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在伊拉克並沒有找到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在開戰之前,僅僅為了打消美國對此的懷疑,美國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開戰。美國發動的這場戰爭直接奪取了成千上萬名伊拉克無辜平民的生命,在沒有戰後政治安排保障的情況下最終使得伊拉克陷入內戰和混亂,也為IS產生提供了溫床,而美國作為元兇因為其政治地位和強大力量卻無法讓其承擔任何責任。利比亞目前面臨類似情況。


所以,在懷疑和指責伊朗可能用導彈襲擊客機的時候,應該仔細考慮這起災難事件的根源和未來後果。伊朗在近年來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支持了恐怖主義,但要分析在美國高壓政策下為什麼伊朗要採取這種手段,要研究高壓政策對普通伊朗人民帶來的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