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赞同哪种教育理念都行,但自我矛盾绝对不行!你中招了吗?

小喇叭:

1、疫情尚未结束,宅家带娃期间,本公号主张静心思考家庭教育,沉淀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观念。在此期间所发文章均与此相关,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帮助和启发。

2、刘鸿雁工作室,一对一微信咨询恢复服务。如果您对孩子教育、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存在困惑,请留意文末的预约二维码。


下面这六个矛盾的家庭教育看起来是“老生常谈”,其实不少家长正在这么做着。请耐心看完全篇,要知道无论你是严厉还是放养,只要你坚持一致,孩子都有可能成才。但是,如果你一直是矛盾的,孩子就会非常纠结,长此以往,你将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源头。


你赞同哪种教育理念都行,但自我矛盾绝对不行!你中招了吗?


这六个矛盾是——


矛盾一:“言教如是”&“身教如彼”


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矛盾二:“口头穷教”&“实际富养”


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使人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使人们从情感上愿意为其奉献一切。但在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大讲艰苦朴素的大道理,这自然让孩子无所适从。


矛盾三:“家长溺爱”&“孩子叛逆”


你赞同哪种教育理念都行,但自我矛盾绝对不行!你中招了吗?


在亲子关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溺爱”与“叛逆”的矛盾中。


许多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该的“,而且会使这种”要求“逐步升级,一旦父母无法满足,就认为父母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这种家庭环境养育的孩子大多叛逆,而且完全不懂得尊重父母,更谈不上理解父母。


记得有个童话故事,一个被娇惯的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要取母亲的心,就把母亲给杀了。孩子捧着母亲的心在黑夜里奔跑,一不小心摔倒了,母亲的心问孩子:“宝贝,你摔疼了吗?”


这个童话看得人五味杂陈,但作为父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这种毫无原则的“爱”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你带给孩子的人生是幸福还是不幸呢?


矛盾四:“放纵孩子的行为”&“家长专横的处理方式”


在教育方式上,现在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


有的家长自以为是,总认为孩子很小,孩子身上的许多缺点都被看成了一种天真的表现,对其缺点错误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管束。而在另一方面,5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去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


矛盾五:“只重智”&“要求孩子孝敬”


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都对考试成绩特别关心,将目光一直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只看重成绩,却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


但当孩子成长为精致的利自主义者,不懂感恩,没有责任心,更谈不上孝敬父母时,父母会是怎么的心情呢?


这些成长为“成功人士”的孩子们,拿着高薪,在国外过着高品质的生活,一年回不了一次家,哪怕是出差经过家乡,宁可住在酒店里也不回家看望父母。


试问为人父母者,你倾尽心力培养的,是这样的孩子吗?


矛盾六:“为孩子设计未来发展蓝图”&“孩子变道而驰”


你赞同哪种教育理念都行,但自我矛盾绝对不行!你中招了吗?


在个性发展上,现在的孩子处在“发展”与“限制”的矛盾中。


家长渴望孩子成才,于是为子女制订了“宏伟”的发展计划,如果家长的这种选择,符合孩子的志趣,那当然是好事。可事实却是许多家长的“发展”计划违背孩子志愿,这种“发展”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事实上,当孩子长大了,有独立思考能力时,往往会与父母的宏伟规划背道而驰,父母费尽心思为孩子准备好的一切,付诸东流。


矛盾的家教绝非仅仅上述几种,还有许多。这种充满矛盾的家庭教育,让不明世事的小孩确实感到为难,他们无所适从。他们一面从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从家长身上仿效“说一套,做一套”的圆滑世故。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两天教育所抵消


问题还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我们许多人还未真正认识到这种矛盾家教的严重后果。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双翼中的一翼,其作用不可忽视。矛盾的家教会影响孩子的学校教育效果,更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成长,影响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当然,这绝对不是家庭教育本身的问题,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不过作为孩子的父母,家长朋友还是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