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贊同哪種教育理念都行,但自我矛盾絕對不行!你中招了嗎?

小喇叭:

1、疫情尚未結束,宅家帶娃期間,本公號主張靜心思考家庭教育,沉澱能讓孩子終身受益的教育觀念。在此期間所發文章均與此相關,希望能給家長朋友們幫助和啟發。

2、劉鴻雁工作室,一對一微信諮詢恢復服務。如果您對孩子教育、家庭關係、個人成長存在困惑,請留意文末的預約二維碼。


下面這六個矛盾的家庭教育看起來是“老生常談”,其實不少家長正在這麼做著。請耐心看完全篇,要知道無論你是嚴厲還是放養,只要你堅持一致,孩子都有可能成才。但是,如果你一直是矛盾的,孩子就會非常糾結,長此以往,你將成為孩子心理問題的源頭。


你贊同哪種教育理念都行,但自我矛盾絕對不行!你中招了嗎?


這六個矛盾是——


矛盾一:“言教如是”&“身教如彼”


在做人上,現在的孩子處在“言教”與“身教”的矛盾中。


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後地擠車搶座;一邊告誡孩子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一邊卻又背後對老師評頭論足……諸如此類的矛盾行為,比比皆是。


矛盾二:“口頭窮教”&“實際富養”


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處在“窮教”與“富教”的矛盾中。


現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使人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再加上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使人們從情感上願意為其奉獻一切。但在另一方面,家長卻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大講艱苦樸素的大道理,這自然讓孩子無所適從。


矛盾三:“家長溺愛”&“孩子叛逆”


你贊同哪種教育理念都行,但自我矛盾絕對不行!你中招了嗎?


在親子關係上,今天的孩子處在“溺愛”與“叛逆”的矛盾中。


許多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認為”父母的給予都是理所應該的“,而且會使這種”要求“逐步升級,一旦父母無法滿足,就認為父母是故意與自己作對。這種家庭環境養育的孩子大多叛逆,而且完全不懂得尊重父母,更談不上理解父母。


記得有個童話故事,一個被嬌慣的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要取母親的心,就把母親給殺了。孩子捧著母親的心在黑夜裡奔跑,一不小心摔倒了,母親的心問孩子:“寶貝,你摔疼了嗎?”


這個童話看得人五味雜陳,但作為父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這種毫無原則的“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你帶給孩子的人生是幸福還是不幸呢?


矛盾四:“放縱孩子的行為”&“家長專橫的處理方式”


在教育方式上,現在的孩子處在“放縱”與“專橫”的矛盾中。


有的家長自以為是,總認為孩子很小,孩子身上的許多缺點都被看成了一種天真的表現,對其缺點錯誤聽之任之,不加任何管束。而在另一方面,50%的家長都會憑藉自己的家長“權威”,去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永遠都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不願意或不善於讓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


矛盾五:“只重智”&“要求孩子孝敬”


在教育內容上,現在的孩子處在“重智”與“輕德”的矛盾中。


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都對考試成績特別關心,將目光一直盯在學生的考試分數上。只看重成績,卻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品德問題似乎沒有什麼問題,或者不需要像學習那樣值得重視。


但當孩子成長為精緻的利自主義者,不懂感恩,沒有責任心,更談不上孝敬父母時,父母會是怎麼的心情呢?


這些成長為“成功人士”的孩子們,拿著高薪,在國外過著高品質的生活,一年回不了一次家,哪怕是出差經過家鄉,寧可住在酒店裡也不回家看望父母。


試問為人父母者,你傾盡心力培養的,是這樣的孩子嗎?


矛盾六:“為孩子設計未來發展藍圖”&“孩子變道而馳”


你贊同哪種教育理念都行,但自我矛盾絕對不行!你中招了嗎?


在個性發展上,現在的孩子處在“發展”與“限制”的矛盾中。


家長渴望孩子成才,於是為子女制訂了“宏偉”的發展計劃,如果家長的這種選擇,符合孩子的志趣,那當然是好事。可事實卻是許多家長的“發展”計劃違背孩子志願,這種“發展”實際上是“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長大了,有獨立思考能力時,往往會與父母的宏偉規劃背道而馳,父母費盡心思為孩子準備好的一切,付諸東流。


矛盾的家教絕非僅僅上述幾種,還有許多。這種充滿矛盾的家庭教育,讓不明世事的小孩確實感到為難,他們無所適從。他們一面從學校接受文化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從家長身上仿效“說一套,做一套”的圓滑世故。因此,人們很形象地總結出“5-2=0”,即學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會的兩天教育所抵消


問題還不僅如此,更可怕的是我們許多人還未真正認識到這種矛盾家教的嚴重後果。家庭教育作為教育雙翼中的一翼,其作用不可忽視。矛盾的家教會影響孩子的學校教育效果,更會影響孩子的人格成長,影響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


當然,這絕對不是家庭教育本身的問題,更需要全社會的重視,不過作為孩子的父母,家長朋友還是應該首先從自己做起。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