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口罩自助售卖机亮相徐州,新零售能否成为2020年新的爆款

全国首个口罩自助售卖机亮相徐州,新零售能否成为2020年新的爆款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导 读

正如郭德纲说商演成功是检验相声人的唯一标准一样,市场上能否成功也是新零售行业判断的不二法门。


要问当下最重要的物资用品是什么?口罩必须得拥有姓名。尽管我国口罩日产能已经破亿,但口罩自由似乎仍然遥不可及。


深夜蹲守守不到,自制口罩不可靠,微商九成假口罩……那么,倘若你的小区设立专项口罩供应处,你会开心还是更开心?


近日,全国首个口罩自助售卖机空降徐州某社区,一时间成为全网热点。


据悉,该机器每天投放800只口罩,一只12元,居民每24小时内可通过刷身份证购买两只N95口罩,可基本满足小区日常需求。


全国首个口罩自助售卖机亮相徐州,新零售能否成为2020年新的爆款


此外,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会进行全市布点,把比较紧缺的口罩物资进行合理调配,未来还将推出有测量体温功能的二代机型,可在居民刷完身份证后进行体温测量,若发现异常会将数据及时发送到后台,方便有关部门对疑似病例的分析处理。


尽管此次口罩自助售卖机的亮相非常吸睛,但其实这已经不是疫情期间无人零售的首次获赞。


全国首个口罩自助售卖机亮相徐州,新零售能否成为2020年新的爆款


2月2日,就在火神山医院正式完工当天,位于其中的一家特殊的疫区无接触超市也正式开始营业。该超市由阿里的淘鲜达和湖北连锁超市中百仓储承建,从建造到投入使用全程仅用24小时,没有店员和收银员,用户买完东西扫码即走,开业第一天就已经接待200多人。


除了无人零售,包括生鲜电商在内的新零售也在疫情期间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今年春节期间,生鲜类APP的平均日活同比增幅为107.17%,其中七天长假和在家办公期间分别达到了108.46%和108.55%。


毫无疑问,疫情当下,新零售也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


疫情期间,盒马做了什么?


要论新零售的佼佼者,盒马鲜生一直以来不遑多让,在疫情期间也确实颇有亮点。


疫情首先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习惯,生鲜电商平台无疑成为了这段时间人们采购食品物资的重要的渠道,盒马就是其中最大的胜者。据了解,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盒马鲜生的网上订单数量相较去年同期激增220%,包括蔬菜、柴米油盐、方便面、冷冻食品等在内的产品成为热销,用户购买频次大量增加。


那么,盒马在这段时间做了什么?据知乎用户锦裘介绍,首先,盒马做到了全国不打烊。以上海为例,自1月24日宣布公共卫生事件一级之后,盒马鲜生一时间成为全上海最忙碌的零售商之一,不但恢复了1小时达,还上线“无接触配送”,让用户在线上也能买到新鲜蔬菜。


全国首个口罩自助售卖机亮相徐州,新零售能否成为2020年新的爆款


其次,盒马尽全力解决武汉一切需求。尽管武汉在1月23日就已经封城,但武汉区域的盒马仍然有多家在运营。1月31日,盒马官方微信发布了这么一条推送:盒马武汉,尽所有努力让货架是满的。


全国首个口罩自助售卖机亮相徐州,新零售能否成为2020年新的爆款


在此期间,盒马肩负了支援当地医护人员的重任。据悉,仅在封城后的几天时间里,盒马就给武汉72家医院捐赠了3万斤车厘子、价值20万的宁夏盐池滩羊、100吨库尔勒香梨、1400箱烟台红富士、1000箱柑橘、3000箱方便面……


全国首个口罩自助售卖机亮相徐州,新零售能否成为2020年新的爆款


另外,盒马还与云海肴、西贝等合作“共享员工”。餐饮是受此次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企业不得不暂停营业,让大量员工休业待家。2月1日,云海肴的员工群里出现一则“疫情期间,待岗员工可以报名去盒马鲜生工作”的通知并得到了热烈的反应;2天后,随着“欢迎云海肴、青年餐厅的同学们!”的消息在盒马鲜生的官微发出,“共享员工”一词横空出世。


全国首个口罩自助售卖机亮相徐州,新零售能否成为2020年新的爆款


客观来讲,此次疫情将为盒马带来不少增量,但疫情过后能有多少转化为存量?盒马能否一举扭转此前颓势?


疫情之后,生鲜电商如何守住用户增长?


尽管盒马2019年销售额预计突破256亿,但这一年过的并不太平。2019年5月31日,盒马鲜生昆山新城吾悦广场店成为盒马首家宣布关闭的门店。一时间,人们不禁疑惑,盒马怎么啦?


对此次闭店,网上有一些分析,可能的几个原因是:高成本、质量安全以及资金链变化,笔者深以为然。


自2018年底以来,盒马屡屡被曝质量问题,不断出现的负面新闻让大众对盒马产生了怀疑。即使是新零售,但立足于生鲜,生鲜的品控也是企业应该关注的根本,这就与无人售货等其他新零售产生了不同与行业门槛。


此外,盒马的运营成本也不可谓不高。尽管盒马通过阿里完成了数字化门店建设,实现了“人、货、场”的完全数字化、“门、店、仓”的全面数字化。但是,盒马集“生鲜食品超市+餐饮+电商+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重资产模式导致成本并不算低,所针对的受众也相对有限。当然,此次疫情期间的用户增长无疑拓宽产品发展的可能性。


另外,盒马在过去几年的门店扩张也十分迅速,但阿里可能意欲在生鲜赛道上踩刹车。根据阿里财报等公开资料,去年第一季度,阿里对盒马的投入下滑至56.88亿——此前各季度的投入都远超这个数字,甚至有三个季度投入破百亿。


当然,盒马遇到的问题也是所有生鲜电商平台的问题,如何利用此次增长守住“菜篮子”也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据螳螂财经介绍,这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首先,货品先行,让用户从“被动破圈”到“主动留圈”。疫情发生后,互联网买菜迅速成为全民刚需,不仅年轻白领不得不亲自下厨,平时喜欢去菜市场的大妈也被隔离在家,只好纷纷学着从淘宝、饿了么、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线上平台寻找买菜入口,可以说疫情让很多用户“被动破圈”。而想要让用户主动留下来,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平台菜品品质和和控制缺货率很关键。


其次,体验为王,平台体验“三度”决定用户“忠诚度”。疫情过后,只有在配送速度、新鲜程度和价格优惠度等方面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才可能获得用户更高的“忠诚度”。以盒马为例,不管是春节期间还是疫情期间,既不打烊也不涨价,就是为了保证用户体验。


最后,降本增收,生鲜电商平台守住“菜篮子”的核武器。所谓生鲜,只有“鲜”才能“生”,其特点就是高损耗、难保存和易变质。随着传统菜场数字化升级的升入,传统菜场上线也会给生鲜电商平台带来挑战,因此生鲜电商平台要想守住“菜篮子”,唯有想方设法的降本增收。


新零售探索下仍有其他可能


在新零售明星企业发展遇阻的情况下,有一些企业却借着新零售成功实现了较好发展,便利蜂可以说就是这么一家企业。


成立于2016年底的便利蜂可谓刚好赶上了新零售的这一波起伏。截至目前, 便利蜂在国内已经开设800多家门店,那么它又是怎样利用新零售改善传统便利店的零售模式呢?其实,便利蜂改良零售模式的秘诀,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完成门店的个性化服务与营销。


在门店选址和配货方面,便利蜂根据每一家门店的数据进行了个性化的调整,尽量的做到“千店千面”。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在北京中关村开设的门店,盒饭、面包一类的快餐需求量较大,门店就可以把快餐类食品的货架尽量摆放在收银台的附近,方便顾客及时购买,同时开设更多的用餐区域,提升顾客在店内的购物体验。同时利用自主开发的“便利蜂”小程序,打破线上线下,方便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


在店员方面,与那些普通的“无人店”不同,便利蜂的“无人店”不是指没有营业员,而是门店的整个经营决策过程中没有人。便利蜂所有的便利蜂门店中,售卖、上货、清洁都有专人完成,但它的经营策略却是由一套系统自动完成后自动推送给店铺,大大提高了店铺的决策效率,将店长的培训时间从2年缩短至6个月。


在商品定价方面,便利蜂对短保质期商品采用了航空公司或者酒店一样的动态定价方法,商品越接近过期,折扣力度也就越大。数据证明,这样的方法能够提升百分之30左右的收益。而且,所有短保质期商品都是使用自动电子价签,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准确。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便利蜂虽看似传统店铺,但店内无处不在的事实表明,其将数据化、智能化思维与店铺相结合,竟然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由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新零售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曾经的盒马作为新零售的领头者,其实发展也没有那么一帆风顺,而类似于711的街边便利店便利蜂却能够做的异军突起。


其实只需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细分场景下的零售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是新零售的完美范本。正如郭德纲说商演成功是检验相声人的唯一标准一样,市场上能否成功也是新零售行业判断的不二法门。


1.《疫情当下,盒马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大公司”的格局与担当》,锐裘零售观察,锐裘

2.《盒马鲜生关店了,单店3个月亏千万,马云的新零售被泼了盆冷水?》,销售与管理,吾言

3.《新零售的出现对便利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另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