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在“想”什麼?如何練習冥想?

很多瑜伽練習者認為,瑜伽體式好練,可是冥想練習太不容易。

瑜伽老師引導冥想因為詞窮而苦惱,或自己排斥冥想而無心訓練。

其實你真的不瞭解冥想,只有親自通過冥想堅定地訓練自己,才會在冥想中有所獲得。

今天我們分享冥想究竟要如何練習?通過冥想會帶給你什麼樣的生命財富?

冥想在“想”什麼?如何練習冥想?

冥想不在於你可以坐多久,不是一動不動地什麼都不想,而是在你選擇以靜坐的方式進行自我訓練的時候,你可以隨時安於靜坐。

如果你認為冥想是坐著一動不動,什麼都不想,那可是對冥想很大的誤解。如果是這樣的話,門口蹲著的石獅子便是冥想高手!

如果你認為冥想是一直保持深呼吸,不能走神兒,這也是對冥想的誤解。如果一直都要觀察呼吸,像被設定的機器人一樣,冥想只會生出更多的痛苦,因為刻意行為是執念太深。

冥想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對“想的內容”做到允許和看到。

比如你找了一個地方坐下來,剛開始能立直脊柱,能一直保持深呼吸,過了一會兒,開始走神,你想到了某件讓你很苦惱的事情。這件事情已經糾纏你很久了,每次它出現在你頭腦中的時候,你會感覺身體不舒服,你經常習慣的做法是排斥,或做其它事情暫時迴避,讓自己心裡不去想它。當時自覺還不錯,所以很多人遇到痛苦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如何擺脫它。很多人勸別人的語言就是:別想多了,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但是不想就能解決問題嗎?好像會一直緊緊跟隨,在某個時刻又會突然闖進來,又會搞得你心煩意亂。

就像現在,你原本想讓自己安靜地待一會兒,結果那種你很一直迴避的苦惱又出現了。你會覺得想要的安靜和期待的放鬆又被打亂,對這種現象會極其抗拒和厭煩吧!

冥想在“想”什麼?如何練習冥想?

你可以這樣做:

1、立直脊柱,盤坐坐好,先調一下呼吸,深吸氣,深呼氣,感覺迴歸身體的中心。

2、看到突然闖進你意識的內容是什麼?對它保持允許,輕輕地看到它,保持微笑。

3、體會這件很苦惱的事情出現時,會在你身體哪個位置出現強烈的反應?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反應?去觀察這種反應。

4、再看看自己有沒有想要解決這件事情?或者有做過什麼去解決它?

5、如果有,但是無效,是否還有其它方法需要嘗試?如果連試都沒試過,而只是一味迴避,那就看看自己在擔心什麼?

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我們痛苦的是害怕面對選擇。在自己心裡暗自給自己一點勇氣,其實任何一種選擇都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差,你欠缺的是對任何一種選擇敢於擔當的勇氣。那就在此時此刻,在呼吸中放鬆下來,看到自己曾經最有勇氣的樣子和狀態,對那種狀態微笑,並將曾經感受到的勇氣隨著呼吸注滿你的內心。

心靜下來,不抗拒這些念頭的出現,靜靜地觀察苦惱現象出現,你自然會在自己敢於大膽面對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你連看到和接受的勇氣都沒有,怎麼會有方法呢?

靜而生慧,不是你靜下來就能得到智慧了,而是你想真得承擔和解決問題時,你能不躁動、不慌亂,如此“得靜”,也如此看到了方法。方法不見得是唯一的,它是否適合,還需要你嘗試,然後在嘗試中推翻,總結,再開始。

​如此也需要你一次次進入一個人安靜地自我冥想,讓內心的狀態和煩擾清晰地出現,對它們包容且看到。所以冥想是長期的自我訓練過程,你不可期待通過幾天或幾次冥想練習,就覺得自己應該獲得智慧,或能讓自己安靜不躁動了。

冥想在“想”什麼?如何練習冥想?

冥想需要長期訓練和堅定不移去實踐的練習,沒有捷徑可走!

冥想沒有捷徑可走,不要只想憑藉冥想讓自己躲避內心衝突的痛苦,或期待通過冥想得到清淨無憂的智慧,當你懷有這些期待的時候,是無法迴歸冥想內在的。你每次都要通過經歷去歷練,每次歷練的結果都是當時的效果。而不是因為一次的無憂好感,覺得自己達到了入定的境界,也不因一次挫敗壞感,覺得自己是不適合冥想的人。

有不少人問過我:如何才能讓自己在冥想中安靜下來?

這個問題無法給出具體答案,因為你想讓自己安靜下來,或期待通過冥想得到安靜,本身就是奢求的,就是帶著期待心和欲求心的。

這個問題背後的聲音是:不喜歡煩惱的感覺出現,該如何做到清淨無煩惱?

請記住:清淨不是無煩惱,而是人生本來煩惱常在,你不深陷於每次遭遇的煩惱,每次面對煩惱能隨時坦然,這便是內心的清淨。

這是需要逐漸訓練的過程,我們從初生無“知”(知識),到少年得“知”,青年有“知”,中年迷“知”,通過人生經歷,你會發現知識的積累幫你掌握生活的經驗,工作的技能,但煩惱和困境卻一次次讓你獲得心性的磨鍊,與智慧的提升。

煩惱才是通往清淨的路徑,人生哪有一如既往的平靜無憂?有的只是煩惱重重中跋涉的艱辛,艱辛的頓悟,頓悟的清醒,醒來的不迷“知”。

羅振宇曾有一個很有趣的解讀:

什麼是“知”?左邊一個矢,代表弓箭;右邊一個口,代表箭靶,也就是說,所謂的“知”就像射箭正中靶心一樣,你完全能掌控這個事情才叫“知“。

他引用了《21世紀商業評論》前主編吳伯凡說過的一個例子:

隨便給你一幅王羲之的字,讓你使勁兒看,每一個筆畫你都記住,准許你拿尺子去量,全知了吧?來,給你一張紙,你來寫,你能跟他寫一樣嗎?

羅振宇總結:所謂的“知道這個道理,就能過好這一生”,你太把“知”這個事看小了。

所以做到知而不惑,知而不迷,知而不困,能夠隨時把控自己,要經過多少的歷練和沉澱,多少的打磨和苦練,才會不迷惘。

冥想在“想”什麼?如何練習冥想?


冥想本身是枯燥的,冥想看上去更像是無事可做時,才會去做的事情。

不少瑜伽練習者覺得無事可做了,身體不舒服了,不適合練習體式了,可以練習一會兒冥想。這種態度本身是無法讓你瞭解冥想的,冥想可是不是你閒來打發時間的事情。冥想是需要你認真對待的自我訓練方法。

首先你要有強大的願力,想要通過冥想讓自己內心境遇得到改變。如果這種願望的動力不夠,你會很容易在每次自我懷疑時,想再找其它方法,便會導致你無心安住於冥想過程。就像你想通過瑜伽體式讓自己變瘦一樣,遇到瓶頸,或自覺減重太慢的時候,暫時沒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時,就無心堅持了。

其次,你要有反覆實踐的過程。別期待冥想本身會出現奇蹟,或期待冥想結果是美好的身心體驗。你需要自發地給自己制定練習計劃,並日復一日地堅持下來,冥想是生活態度,是每日的功課。

親自體驗和實踐,冥想成為你身體裡面存在的內容,冥想就像坐在岸邊觀看流水,又像隨著水流感受各樣變化。把所有的感覺都回歸到中心,你安住在身體的中心,看到各種經過頭腦的想法,經過身體的感覺,經過鼻孔的呼吸,當下那一刻,安住於你所感覺到的瞬間,對每一次呈現的感覺都保持靜觀,不評判,不刻意,不生執念,於是你所想便是你所看見,你所感便是你所覺察,你所看便是你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