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人一样活着


随笔 | 像个人一样活着

黄昏一场惊梦,大有烈日炎炎、芭蕉冉冉之感,醒来有阵莫名的惆怅。压抑的内心驱使我推开家门,感觉唯有出去走走才能舒缓心中淤积的压抑。

夜幕已经拉开,依旧是一-成不变的小镇夜生活,此刻竟给人一种空灵、美好,让人想要会心一笑般的情愫。小孩子们追逐打闹,老人们手捧收音机对着耳朵,大妈们跳着广场舞,闹腾的声音下是宁静、祥和。”

当我抱着欣赏生活的态度去记录这些画面时,才真正触碰到了一种自然的美感。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到,“只有永远沐浴和沉浸在我们四周的现实之中,才会领会什么是崇高和宏伟”。人们的生活往往能给我们一种喜悦和启发,它成为我们构思生活和自己作为人的精神终极意义的参考。我的心平静了下来,穿过所有偏见与传统,去真正感受活着的美,不禁思绪万千。


随笔 | 像个人一样活着

想起那天我走在路上,碰到了我爷爷,他见到我一直笑着,脸上耷拉着的皱纹给人一种岁月仿佛也如此柔和的错觉。八十几岁的老头,微驼着背,没事就爱去街上转悠,哪里发生了新鲜事,哪里有了什么新变化,每每讲起这些,他脸上柔和的笑容往往让我的心随之悸动,此时,我也会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

告别了他,我在快到家时又碰到了位老头。他坐在小区大门口外的石板上,帽檐压得很低,戴着一副眼镜。更令我注意的是他把扩音器放在耳边,眼睛微微打量着外边,扩音器里放的是《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这是多么惬意呀!他打量着人来人往,聆听着歌曲,看似与周围格格不入,实际上带慢了整个周边世界的节奏。

如今想来,我竟有份憧憬。学习与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丢掉了敏锐的感知,而他们的慢是带有灵气的、惬意的慢,是一种如大自然般的从容不迫的慢,是一种美好的活着的节奏。人至晚年,我也希望自己能如此便再好不过了。人愈老,心就愈宽,他们看待世界的尺度愈大,不拘泥于生活琐事,而是追逐活着的品质。


随笔 | 像个人一样活着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傻子。之所以称他为傻子,是因为他小时候发高烧医治不及时把脑子烧坏了。他给我的印象不深,像是个五岁左右的小孩,那天和一帮哥们儿打台球,恰巧碰到了他。周围的人一脸嫌弃,我却细细打量着他。

一身不知穿了几年的衣服挂在身上,须发凌乱,浑身散发着下水道般的恶臭,人们看见都忍不住皱眉头。他两只耳朵耳垂又大又厚,我妈以前讲,长得这么有福气的孩子却成了傻子,真是可惜。我看到他在那里胡话连篇,也不知哪囔些什么,一副想要与人搭话的蠢样。我本能地离他远点,心里也暗自可惜。

也不知怎么,他回头望向了我,傻笑着脱口而出我的小名。我一时无措,内心隐隐震撼,他竟然还记得我?他继续傻笑着呼唤我的小名,旁边的人都在发笑,我却笑不出来。

我无非是儿时与他见面很多,大人们从来都只让我们把他当傻子,可此刻,他却记起了我,让我恍然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以前看过的那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又浮现在我脑海,我们很难以疯子、精神病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无论如何,我觉得他们是值得尊重的,傻子能以最傻的笑容天真地活着,先不论他的知性、人性是多么可悲,但至少他在美好地活着。


随笔 | 像个人一样活着

这多少让我想起了余华《活着》这本书,余华说道:“人是 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佛说人生来就是受苦,一生命运飘忽不定,还要面临着诸多困难与不悦。究竟我们为何而活?人之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还会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要穷尽一生。

只是我们为人,有时真得做个理性乐观派。命运多舛,可人终归是有希望的。我们选择怎样的存在方式也就决定了我们怎么存在。我们是能把自己的生活品质提高的,也即,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好。

当我们面临生活的不顺与压抑时,不妨出去走走,看看他人是怎样活着的。哲学上讲,人是得有自己的终极意义,那是一条自己开创的道路。活着有牵连,有不完美,尽管世界上自杀的人不少,对这个世界太敏感太悲观的人不少,我们都有理由认为,活着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但这种不确定是恰到好处的。

我想,正因如此,人们才活着吧!

走在路上,我庆幸自己活着,也越发想用一种睿智的微笑去看待他人的活着。

end


文案 | 陈飞同

排版 | 陈豪

图片 | pixabay

审核 | 袁溢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