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孔子是“聖人”?兩千五百年前,最大的在野黨領袖--孔丘

一、“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對於廣大科舉考生影響如此之大。這是現象。

二、每當戰亂起時“有理說不清”,每個推翻統治時期,起義者都會對孔子進行詆譭,以達到摧毀穩固的社會構架。

三、歷朝歷代都會對孔子進行追封,到元武宗時期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這些都是為了穩固社會結構及統治,元朝更是外族文化,竟極度需要尊重本土文化。

四,“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書生的宣言,是各大小宗族及小民的攀登之法。這個也是需要借古代先賢來為自己及家族謀福的。

五、有人說中國沒有宗教,其實錯了。中國文化就是宗教,宗教不只是以“信、願、念”,這種標誌的宗教詞彙來區分的。至少孔子達到的作用是做到了宗教該完成的內容。古時西方地中海分佈了很多國家,人民用腳投票。統治者用了宗教這個方法,甚至達到了政治由宗教說了算。現在依然有很多宗教國家。宗教大於政權這對統治者來說是很恐怖的,而我們的歷代帝王把孔子牌位拿出來供奉,每位考生最後都要殿試,此後便是“天子門生”。前提條件是“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由士大夫教化天下。如此上下統一,不能不說是一種,很好的利益分配模型。當然這裡面是有檯面上的崇高“宗教理想的”。

六、孔子是一位被排除在家族外的流落貴族。(後來以貴族自居)。他通過研究總結過去朝代的政治模型,摸索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開辦私學,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很多學生終生跟隨,這是在當時可以說是一所超級大學。(想想他用什麼取財之道供支出,一塊臘肉肯定不夠的,學生也要圖權和利,君子學治國,小人學喪葬禮儀技術,有沒有分成方式?)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急需招賢納才,當時小民多愚昧,貴族派系地盤對立。孔子這個私學幫派就起到了極大作用。為孔子周遊列國,推廣產品奠定了基礎。孔子時期,各國也擔心“教皇”大於“君王”。所以孔子的政治生命很短,倒是其弟子“七十二賢人”孕育而生。但是孔子的政治模型非常穩固,秦始皇甚至需要焚書坑儒來消除這種“在野黨”。(“儒”來源於古代的原始巫文化,孔子的儒,就像現在說到相聲就是郭德綱差不多)。在孔子死後到漢武帝時期,這個有群眾基礎穩固的模型,被重新用於穩固國家的統一。儒家由教皇帝任“方丈”。從此這個宗教系統和政治合一。聖人出爐。

七、沒有崇高願望的宗教沒有信徒,不解決人“惑”的宗教不是好宗教。家國天下觀,給人無限希望(宗教也這麼幹不過太務虛)。長幼有序,天倫之樂提供生存樂土“至於拿著道德吃人,那是人性的問題,你不能說披著羊皮的狼,是羊出了問題”。所以“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確實提供了一個實事求是的當下百年的良好統一的中華地區的底層邏輯。在“人”的領域裡,當的起聖人之名。之後如何,是兩碼事。

為什麼說孔子是“聖人”?兩千五百年前,最大的在野黨領袖--孔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