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開啟寫作的心流|《21天寫作變現實戰營》


21天,開啟寫作的心流|《21天寫作變現實戰營》

2020年初,我給自己立下了讀書寫作的flag,經歷了風風雨雨,深刻意識到讀書寫作,適合我,之前浪費了20多載的年華,現在不想再蹉跎歲月,想好好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讀書寫作,不是下子就能做好的,得養成好的習慣,持續下去,才能做成“精”。

一個習慣的養成,21天就可以。

其實元月份的時候,我就已經報名參加了弘丹老師的《21天零基礎寫作》課程,跟著老師和夥伴們一起走過了21天,收穫不少,不僅養成了寫作習慣,還構建了我的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能夠指引自己走得更遠,也能促使我持續寫作。

21天過後,我一直保持日更,直到春節期間斷更了好長一段時間,這習慣反彈回去了,漸漸荒蕪了自己大腦,慢慢產生了恐懼感。

為何會產生恐懼感?樊登老師在《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一書中解釋的很清楚。恐懼感是對未知的恐懼,這種未知是懶惰所造成的,懶惰的背後就是對未知的深深恐懼。

21天,開啟寫作的心流|《21天寫作變現實戰營》

要消除恐懼感,就得擺脫懶惰,每天得做有意義的事情,不斷充實自己,填補自己的無知。

既能填補無知又更有意義的好辦法,就是重拾讀書寫作,把閱讀寫作變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正如黃軒在《瞬間》節目中談到“閱讀與習慣”時,他說:閱讀是我的一個生活習慣,吃飯、穿衣、睡覺般每每重複再重複,在火車上或在飛機上,哪怕看一頁,或是一個文字,都是極好的享受。

是的,當閱讀寫作融入生活,融入到靈魂深處時,這便是生活意義的所在。

帶著這種期待,這種渴望,我毅然決然報名參加21天寫作變現實戰營,從一個習慣開始,再次開啟寫作的心流,真正融入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樊登老師還說過:

你未必要成為影響全世界的偉人,但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能夠純然成為一個生活中的藝術家和高手,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以前我一直渴望成為能夠影響他人的優秀者,但怎麼努力,都不能如願。那是因為丟失了自己。

只有一副空殼,還怎麼能去影響別人。所以要影響別人,得先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做一個有血有肉、熱愛生活的人。

讀書寫作就是最好的辦法,能認識自己,能指引我不斷前行。

為此,我特對21天用心規劃如下:

1.堅持早起。

一日之計在於晨,把早晨時間用好了,一整天,人都會精爽的很。而且早晨人的頭腦最清醒,很適於閱讀寫作,錯過了,會非常可惜。

2.堅持日更

只有不斷寫,才能逼自己不斷地輸入,不斷地去尋找素材,不斷地去思考。會思考的人,往往更熱愛生活。唯有思考,人才會進步。

3.堅持學習。

多學習,才能提高認知,豐富大腦。古話說的好,不思則罔,不學則殆。

4.堅持用心完成打卡任務

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認真,哪怕是小事,也能收穫很多。而且這一環節,也是對自己的檢驗。

5.堅持日覆盤。

以前我不知道什麼是覆盤,元月份我才知道“什麼是覆盤”“覆盤的意義”,認識到成功人士為何如此成功,就是善於覆盤,對自己所作所為理個透,真正認識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以上就是我為什麼參加21天寫作變現以及學習規劃。

多說無益,落到實處,才是真本事!

21天,開啟寫作的心流|《21天寫作變現實戰營》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目標有了,規劃也有了,就差行動啦。趕緊行動去啦!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勇猛精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