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行業“寒冬”降臨,都在提倡減租,私人房東為何面露難色?

經過這場疫情之後,大家才真正意識到了實體生產企業的重要性。以前,所有人都說生產企業成本高,利潤低,做的活兒又髒又累,不值得去投資。現在,所有人一夜之間發現吃的喝的用的這些東西太重要了,一旦實體制造業的機器停止運轉,問題馬上就接踵而至,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實體行業“寒冬”降臨,都在提倡減租,私人房東為何面露難色?

疫情發生後,國內實體行業迎來了殘酷的寒冬期,由於沒有生意,實體店、工廠一邊腰揹負高昂的房租,另一方面又不能照常進行生產,所以資金週轉的壓力很大,很多打工者為此紛紛表示,希望有錢的房東們可以適當減免租金,共渡難關。

為了讓實體經濟更好的發展下去,國家提倡房東們可以適當減租金。此後,各界媒體一時之間也都在為那些租客們發聲,希望房東們能出手幫一下這部分“弱勢群體”,但是響應此號召的房東卻寥寥無幾。

實體行業“寒冬”降臨,都在提倡減租,私人房東為何面露難色?

那麼對於減阻這件事情,房東們是怎麼看的?為何他們都不願意減租共渡難關?筆者經過對數位房東進行溝通後,他們告訴了我最真實的答案。

第一、租房市場本身就是一個相對比較純粹的市場,租金高了租客搬走,租金低了租客回來,在市場經濟面前沒有人會給你講情義。

實體行業“寒冬”降臨,都在提倡減租,私人房東為何面露難色?

很多房東表示,現在是門店容易租出去,房東們的日子才好過一些。還記得以前,一些地區周邊配套設施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願意來租,那時候怎麼沒有人來幫房東租一下店鋪,減輕房東的貸款壓力,共渡難關呢?

同樣的,現在如果租客們認為房租太貴或者不想租,其實完全可以退租,沒有人會強迫他們,所以這只是普通的市場經濟行為,沒有什麼道義可言。

實體行業“寒冬”降臨,都在提倡減租,私人房東為何面露難色?

第二,房東們也要貸款壓力,他們投資商鋪、地皮也花了大量的資金。

不是每個房東都像王健林那麼豪,何況王健林還有負債4000億的時候呢。多數房東表示, 當時投資商鋪和土地,其實大部分資金都是通過向銀行貸款獲得,而當下每個月所收的租金也是要償還給銀行的,房東們也要靠租房的錢繼續過生活。

對此房東們表示,如果銀行能夠減輕他們的貸款壓力,那麼他們也願意也租房者優惠。當然了,對於那些不差錢的房東來說,適當減免一些租金還是可以的。

實體行業“寒冬”降臨,都在提倡減租,私人房東為何面露難色?

所以總的來說,房東們減租是情分,不願意減租是本分,我們不能把一個受害者的利益損失,讓另一個“受害者”來承擔。

寫在最後:實體店的生意不好做由來已久,因為很多商品銷售類的業務,基本上都已經被電子商務取代了,因此當下實體店如果繼續銷售一些規格、標準統一的商品,顯然已經不合適了。應對這種情況,實體商戶們可以抓緊電商趨勢、加快轉型的步伐,不能為逐漸淘汰的行業而繼續“埋怨”房東,這跟他們沒有半點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