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渡情结 ●(永安)洪顺发


情缘的产生,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一见钟情,终生铭记;二是汇聚,涓涓滴滴,日久生情。我对永安市燕西下渡村的情愫,归属于后者,层层累积,历久弥深。

第一个情结源于诗友邹邦旺。十几年前,在一次诗会上认识他,他说平时练书法,把《毛泽东选集》一到四卷都抄过一遍。当时,我大为惊讶,表示敬佩。一个其貌不扬的退休老人,居然修炼成这等定力!他说,还想继续练,就是没有找到毛选第五卷。我告诉他,家里正有此书,愿意成人之美。互留通联时,知道他家住下渡。下渡,给我留下第一个印象:那里的人纯朴,执着,有文化追求。

第二个情结是诗情画意。也是十几年前,我研究永安抗战文化,专门收集了有关卢前的资料。“江南才子”卢前,从重庆来永安担任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创作流传久远的著名歌曲《永安秋夜》,开头一段是:

燕溪水,

缓缓流,

永安城外十分秋。

月如钩,

钩起心头多少愁?

潮生又潮落,

下渡照孤舟。

国难当头,多少人他乡漂泊,无依无靠,如钩弦月,冷冷清清,正对孤舟一叶。此情此景,在游子眼中,愁情恨绪,岂止万斗千斛?冷月孤舟的诗情画意,被才子准确捕捉并定格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上,成为绝唱。这就是下渡给我的第二个印象,依山傍水,风光如画,诗意盎然。

第三个情结是邹韬奋故里。十五年前,在研究航空先驱李宝焌时,得到文史专家安孝义先生支持,赠我一份李宝焌兄长李宝镛的资料,资料中刊印他的科举文章,首页标明李宝镛的授知师:“晓村邹夫子印舒宇,前任永安县知县。”邹舒宇是邹韬奋祖父。但如果仅凭此据,不足以证明邹韬奋出生于永安。

机缘有时候会相继莅临。2005年,苏教版八年级上期语文课本编录邹韬奋的一篇散文《我的母亲》,排在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课下注解赫然写着:“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出生于福建永安下渡。” 《我的母亲》中有一段描述邹家大院元宵灯会的情景,联系课文中提到的资料,邹韬奋出生于永安下渡村,便确凿无疑了。

第四个情结是工合故地。我研究永安抗战文化,在梳理羊枣事件时,偶然发现被捕十六人中,四人与“工合”有关联:连城“工合”的毕平非,永安“工合”的霍劲波、陈耀民两人,另一个是曾在永安“工合”担任领导的桂畹兰。

“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来源于二战时期为保证供给而兴起的生产合作运动,由《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美国记者斯诺和新西兰友人艾黎倡议发起,1938年8月正式成立,国民政府拨款五百万作为基金,在国统区和解放区都得到迅猛发展。1939年5月,永安成立工合事务所,最初开办九个手工合作社,其中,雨具生产合作社和皮鞋生产合作社在下渡开办,后来又有所发展,下渡成为永安工合的主要基地。时势推波助澜,当时福建省会在永安,下渡就成为福建工合甚至东南工合的主要基地。小小村庄,见证并参与抵御日寇封锁,发展生产的伟大运动,涓滴细浪,汇成时代洪流中绚丽的一朵。这片红色的土地,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

第五个情结是常胜龙舟队。6月7日,我应邀参加下渡村举办的端午系列活动,最夺人视听的就是龙舟竞渡。巍巍北塔岩下,燕江泱泱,两叶修长的龙舟,粉墨登场,一声哨响,鼓点咚咚,水花飞溅,龙舟奋进,引发两岸此起彼伏的欢呼喝彩。赞叹之余,了解到下渡龙舟队历史悠久,声名远播:1990年,三明市端午龙舟赛第二名;同年,莆田市妈祖杯龙舟赛冠军;1992年,岳阳国际龙舟赛第五名;同年,北京全国龙舟赛第三名……

古老的北塔,清寂的云岩寺,都值得看,都值得说,新的还有新农村建设,还有邹韬奋研究会,更有规划中的广场和公园。在我的眼里,姿色一天天丰美的下渡,在我的心中,文化一天天深厚的下渡,谁说不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