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济宁这样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3月11日讯(记者 郝亚松) 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济宁市又是如何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呢?3月10日,记者从济宁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两手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积极投身春管春耕春播。按照管理早动手、政策早落实、服务早跟上的总体要求,认识落实春季生产各项措施。

全力抓好春季田间管理。组织专家会商印发《2020年全市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因地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控结合”,促三类苗增蘖保穗,控旺长苗转壮,保一二类苗稳长促根,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安全操作导则》,畅通疫情防控期间技术服务、农资购销、农田作业渠道,推动了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截至3月9日,已施肥209.2万亩,浇水19.6万亩,划锄21.3万亩,镇压16.6万亩,病虫害防治249.2万亩。

强化农资调度保障。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农民有农资可用。据农情调度,全市春播需要良种2879万公斤,已储备2785万公斤,需要化肥17.6万吨,已储备17.5万吨,需要农药727.8吨,已储备555.8吨,需要农膜3075吨,已储备2904吨,销售商正在有序备货,能够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要。

扩大社会化服务面积。动员生产主体和企业做好人员培训、机具准备和检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扩大社会化服务面积。

严格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春季重大天气变化,及早发布极端天气预警信息,落实应对灾害的防范措施,推进科学防灾。重点防“倒春寒”,一旦发生晚春冻害,要及早采取追肥浇水、叶面喷施细胞膜稳态剂、生长调节剂等减灾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备好药剂药械,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坚决遏制病虫害扩散蔓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