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贛蘇旅行記(五)

2019.05.11—17

龍虎山 三清山 江灣 景德鎮 南 京 琅琊山

皖贛蘇旅行記(五)

5月11日 又起了個大早,7時我就到了遊客中心,乘7點30的第一班車,坐到終點站上清古鎮, 由遠而近的逛。老孔以前來過龍虎山,就不進去了。

上清古鎮有兩處道教的廟,長慶坊天師府。“長慶坊”就在下車處東面,規模不大。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逛過之後,沿老街往南走,不很遠就到“天師府”了。這裡的面積很大,佔地3萬多平方米,就在瀘溪河邊。

天師府,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現存木構建築均為清乾隆、嘉慶和同治年間的遺物。據說天師府是張盛以及歷代子孫生活起居之所,和祭祀之處,被稱為正一派的祖庭,是元、明兩朝管理道教事務的辦公機構。能夠感覺到這兒的房屋廟宇還有點老味兒。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龍虎山正一天師的道教,唐代後就逐漸顯露了。元代封張天師為正一教主,統領三山符篆。明清至現代,龍虎山和北京白雲觀,分別是中國道教兩大道派,正一派和全真派的中心。

再往前還有一個“上清宮”。三國演義電視劇開篇外景地,就在那兒拍的。看完這兒問了一下路人,到上清宮沒有汽車,還得走半個多小時。此時已9時多點,仙水巖處的懸棺表演是12時,怕趕不上就捨棄了。

回到觀光車站乘車往回走,到正一觀下車。正一觀是祖慶師張道陵,在漢和帝時代,攜弟子來到這裡建草堂,練“九天神丹”。初創道教,成為中國道教的鼻祖。

第四代天師張盛,自蜀回龍虎山,在此立祠祀祖。正一觀最早叫祖天師廟。

現在這兒的道長叫張金濤,1964年生,江西貴溪人,大學學歷,系祖天師張道陵第65代孫。這個孫子可是了得,是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道協會長。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鷹潭市政協副主席。

這兒規模不是太大,依山勢而建。祖師殿裡有張道陵和他倆弟子的塑像。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院內有煉丹井,是1900餘年前祖師所挖,取水煉成九轉還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此而得名。轉到這兒時,有幾個穿道士服的男女圍在井口處比比劃劃,也不知比劃麼。井口是用鑄鋼鑲起來的,能看到象仙氣一樣的霧往上飄。是熱氣還是什麼的,就不得而知了。他們似乎也在推銷保健品。

我看過後,陸續有幾位遊客也走到亭子內看了看冒霧氣的井口。

在這兒也就逛了半小時左右的時間,便乘車到“無蚊村”

皖贛蘇旅行記(五)

無蚊村位於瀘溪河東岸仙水巖景區的許家村,50來戶人家,村民靠打魚種田為生,村中人多長壽,所以也叫長壽村。

該村依山傍水,峰巒秀麗,林木蔥蘢,可村裡就是沒有蚊子,因此而被稱為無蚊村。

皖贛蘇旅行記(五)

下車就看到了馬路對過,有個小石頭門樓上寫著“無蚊村”三個大字,門樓兩旁各有一位女村民在賣茶蛋等。 過了門樓走一段下坡的路就到村子裡了,穿過村子到瀘溪河畔“許氏宗祠”處,視野開闊,瀘溪河上的竹筏遊船絡繹不絕,遠望對岸的山峰,秀、奇、怪,叫“九虎一龍壁”。

皖贛蘇旅行記(五)

此處停留拍照後,又到村中的無蚊村“門樓”、“天師驅蚊孝母”影壁看了看後返回車站。在此處遊覽了約40分鐘。

再乘車到象鼻山南門才11點05分,也就幾分鐘的車程,距升棺表演還有段時間,就進了象鼻山南門,朝畲家寨方向拾級而上。走了20來分鐘後,還沒看到畲家寨的一點跡象,就只好原路往回返,別誤了12時的表演。

在往仙水巖走的路上,帶的水所剩無幾,就買了1瓶水、兩個茶雞蛋。11時40分就到瀘溪河畔的東岸了。

河對面仙水巖一帶的懸崖峭壁上,有數以百計的崖墓,這些崖墓大多是25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古越人的懸棺,其葬位於離水面20—50米以上,有的高達百餘米。當地有“彌高者以為至考,高葬者必有好報”之說。這也是當地的地勢、氣候條件,所選擇的。埋到平地下,會被多雨的氣候浸溼。

升棺表演還有一段時間,先找了個地方坐下來,把餅乾和雞蛋吃了,然後在周邊拍拍照。

陸續趕來這裡看錶演的遊客很多。河面上有不少划著竹筏子賣吃的、喝的。還有划著竹筏子挑著魚鷹,不知是幹啥的,可能是供人們照相的道具。

皖贛蘇旅行記(五)

升棺表演前,有一個腳踩兩根水柱騰空表演的。升棺表演前和升棺過程中在河中心搭起的臺子上,也有人在表演著當地的風情。

皖贛蘇旅行記(五)

升棺表演進行了約半小時。表演的懸棺辦法是:山頂上固定有滑輪的繩子,一人從山頂上順繩子滑下到巖洞,然後從河面船上用繩索吊起棺槨,棺槨上還站著一人,放於洞穴內,加上船上的一人,參加表演的一共四人。

2000多年前是否是按此法放進去的棺槨,至今還是有爭議的。

看完表演後,乘車到象鼻山

皖贛蘇旅行記(五)

象鼻山是長期受雨水沖刷風化,而造成的崩塌殘餘型的石樑穿洞類景觀。高約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柱凌空垂下,整個山體就像一隻巨大石象,在用鼻子汲水,是龍虎山的一個主要景觀。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山不高,修有步行遊道和高空棧道,遊客也很多。順著象鼻山的步行遊道和高空棧道,一直往前走(北)依次可以欣賞到:丹霞石柱、蠟燭峰、排衙峰等丹霞地貌、千年古藤自然景觀等。

走到棧道北端,下山到景區公路上,約3公里,走走拍拍地用了1小時,這段路並不難走。

坐了一站的景區大巴車就到景區的古越水街出口了, 14時多點回到住地。步行了25000餘步。

老孔已結帳退房,在此等我。又休息了半小時左右後,趕往東北方向300多公里的三清山。

在上饒服務區,短暫停留。於17時到達三清山東門馬路對面幾百米處的“新時尚雅舍”住下。

晚飯就在店家吃的,飯後到小鎮上轉了一圈。

皖贛蘇旅行記(五)

5月12日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位於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其中玉京峰最高,海拔1819.9米。

7點30就到了景區大門購票處,門票加索道上行票每人245元,執行門票半價優惠。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從索道上站到主要景點“女神翠園”就不遠了。今天的天氣不錯,陽光明媚,清風溫柔。我們沿著步行的觀光路,遵照路標指示,邊走邊欣賞拍照。奇怪的岩石、挺拔的松柏都給人一種新奇感。

皖贛蘇旅行記(五)

經過了一段拔高大些的路段後,就來到了“

東方女神”觀景臺。女神峰上獨立的一塊山石,高80餘米,面向玉京峰,不管是從遠近高低看過去,皆形似女神。披髮齊肩,正襟端坐,在為解救苦難眾生,凝神沉思尋找辦法。

皖贛蘇旅行記(五)

從這兒往左前方望去,便是“

巨蟒出山”。翹起的脖子和莽頭非常非常的像,與女神一西一東,一高一矮相互眺望。這兩塊神似神奇的岩石是大自然給予三清山的傑作,也使三清山聞名於世。

皖贛蘇旅行記(五)

在巨蟒出山的西南側,有像一隻手的五指立著伸在那兒的奇峰,叫

“萬笏朝天”。看上去猶如百官手持玉笏朝賀三清天尊;也像六部尚書持笏朝拜皇上。

有一首詩就是描寫這裡的三個奇峰怪石的:“巨蟒龍舌身,女神母儀形。萬笏尚書持,三清最知音”。

然後我們向南走,欣賞形象神似的“杜鵑巖”、“玉妍懷”,“金猴送寶、“一線天”等處景點。然後向西再向北,沿西海岸景區的高空棧道去往三清宮。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在去往三清宮的這條路上,遊人就比較少了。一般的遊客,特別是跟團一日遊的,都是從一線天下去後,再往西走一小段到“日上酒店”處,爬陡峭點的石臺階向北到巨蟒出山、東方女神景點的西側,回到金沙索道上站下去,也就是所謂的小圈。 很少有走西海岸高空棧道到三清宮來的,主要是時間和體力的原因。

皖贛蘇旅行記(五)

我們走的是大圈。11時半從一線天處開始走,到三清宮時已14時40分了,走了3小時餘。

皖贛蘇旅行記(五)

“三清宮”在三清山的北部山坡上,三清福地南側、九龍山口的龜背石上,海拔1533米。佔據了三清福地,藏風聚水的最佳風水寶地,也是三清山道教古建築的“露天博物館”。自晉朝葛洪開山以來至今已1600多年了。

現三清宮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前殿後閣,左右廂房兩層兩進。前殿供奉的道教三清三位尊師,後殿供奉觀音及18羅漢。道、佛同為一宮和諧相處,有別於其它道教名山,佛、道不相容的格局,體現了三清山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博大胸懷。

皖贛蘇旅行記(五)

宮殿正門上石刻一幅楹聯:“殿開白晝風來掃,門到黃昏雲自封”。身在此環境之中,感覺這詞太妙了,道出了仙境福地風拂雲繞,虛幻縹緲的景象。

殿內大石柱上刻有,據傳為明建文帝藏隱於三清山,任三清山主持時親筆題撰的:“三天無極存道氣於玉清上清太清;一統大明祝皇祚於百世千世萬世”。從此聯可以看出,建文帝是個好人,被他的叔父燕王朱棣(明成祖)率兵推翻了他這個朱元璋之後的第二任皇帝,逃至三清山,還念念不忘他的大明朝,百世千世萬世。就在燕王率兵進攻南京時,這個朱文炆,還讓部下別殺死朱棣,免得落下殺其叔父的罵名。

史料記載:建文帝1398年接替爺爺朱元璋上任,一年後急於削藩,燕王朱棣為了應對,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自北京起兵,歷時三年,終於攻進了南京城,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

而建文帝僅僅在位四年,便在宮中的一場大火中,而不知所蹤。這也呼應了三清宮殿內石柱上楹聯的傳說。

這個建文帝、這場知名的“靖難之役”或許成為了當政者的鏡子。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宮殿北面的山坡上有進三清宮的石牌坊,是藉助於兩塊岩石間的縫隙,在縫隙的一端全用石頭砌起。不高也不寬,與周邊的地勢環境相協調,很有獨特的風味,也顯得十分古老,牌坊上刻著“三清宮”三字。右側的石崖上刻著“排雲橋”三字。外側左右,有用石頭鑲嵌在山體中的小廟,內有石雕的哼哈二將,十分有神韻。

在此遊玩期間,只有南方的,一個以上香為主的旅遊團10幾個人和三、二個散客來此。

皖贛蘇旅行記(五)

在三清宮的東南側有“詹碧雲藏竹”之所,是明朝景泰年間的主持,全真道士詹碧雲的墓地。依山而立,前陵後寢,前後高低五重,高差13.2米,全部為花崗岩石結構,面闊7.4米,縱長25米。有漢唐遺風,簡樸厚重,很有特色。

皖贛蘇旅行記(五)

在三清宮正東的山崖上,還有一個“龍虎殿”。殿呈長方形,建築面積僅48平方米,內奉老子神像等21尊。有漢魏遺風,古樸粗放厚重。在它的左前方,石臺階旁的岩石上,借勢雕刻的龍頭,很具藝術性和神韻。

看到的這三處建築,都是巧妙的利用了山勢,全用花崗岩石材建築,規模不大,簡樸、厚重、神韻、藝術,喻意又很明瞭。

上三清山,不來這兒瞧瞧實在是遺憾。

瞧著瞧著,已15時了。趕緊的沿陽光海崖景區的高空棧道,向金沙索道上站處趕,索道的收車時間為17時半,若趕不上就麻煩大了。途中也打聽了一個保潔人員,說得走2個來小時。

皖贛蘇旅行記(五)

走了不多遠,在這段比較平緩的東西路南側,是“雷神廟”(九天應元府),是明代的建築,寬1.86米,進深1.24米,通高3.15米,面積只有2.3平方米,用花崗岩石砌成,造型小巧粗獷。正面額坊上刻有“九天應元府”五字,兩旁石柱上有楹聯石刻,但字跡模糊難辨。內供有石雕神像三尊,神像頭部在文革中被毀,主像前置香爐。

再往前走,路過“玉光亭”、“馬鞍石”、“渡仙橋”、“乾坤臺”等景點。

在乾坤臺時已能遠遠的,從西側看到巨蟒出山的石柱了,從這邊的角度看過去就不太象了。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再往前走,有“五老朝聖”和“狐狸吃雞”等形似的花崗岩山峰。到達玉皇頂後再往東走就可看到“三龍出海”,及從北側看到的巨蟒出山等景點的形象。

從巨蟒石柱的腳下到到金沙索道上站還有1320米,再走半小時就到了。

急匆匆的,於17時就到達索道站了,這時的遊客也不多了,很順利的10分鐘左右就到下站了。

出景區大門,在三清山的牌坊處又拍了拍照。此時已近落日,正好飄起了一片黑雲,透澈著金黃色的陽光,十分奇特、美麗。

17時20分,回到房間休息。過了一會兒,店家打電話讓挪挪車,說你們老鄉來了。我下去後看到是德州牌子的車剛到,倆口子是從井岡山那邊過來的,玩完這兒再去黃山。

放好車後看到旁邊還有一輛淄博牌照的車,跟他們也聊了聊。淄博的是一車倆家4口,是從黃山過來。他們都準備明天一早上山(今天走了28360步)。

5月13日 7點30動身,想先到三清山“玉靈觀”景區看看後,再奔同方向的婺源。

玉林觀景區在三清山的東北部,距住地沒有多遠,20來分鐘的車程。早起已有濃霧,到達景區附近的公路上向南拐的路口時,立著禁止汽車通行的牌子。

此時下著小雨,站在路口處有三二個穿著雨衣,停放著摩托車攬客的人,說到達景區大門還有6公里,給送過去每人要20元。

公路北側就是一個免費的停車場,猶豫了一下,算了不去了,車也沒下就繼續往前走了。一是天下著小雨,二是進去不知來回需要多長時間,還想上午就趕到婺源,晚上住景德鎮。

皖贛蘇旅行記(五)

從三清山東門到婺源江灣景區,不走高速98公里,需走2小時車程。途經鶴溪、汪口村(古稱永川)觀景臺時,都停車瞧了瞧拍拍照。也沒有時間進汪口村看看“俞氏宗祠”等,明清時期皖南有代表性的徽派建築了。

11時多點就到江灣景區大門了。老孔也來過這裡,不想再進去了,我獨自購票(30元/半價)進去。

江灣位於江西上饒市婺源縣東北部江灣鎮曉起上村,有徽州文化底蘊的古村落,最初叫雲灣。隋末唐初時居住著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到北宋時期,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入,子孫逐漸繁衍成巨祖,後改稱江灣村。自宋至清,江灣養育了狀元、進士、仕宦38人。2012年成為了國家5A景區。

景區內(曉起上村)有蕭江宗祠、江永紀念館、三省堂、北斗七星井等景點。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蕭江宗祠的規模最氣派,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924年重建,文革期間被拆毀。江澤民曾在2001年到過這裡,2003年9月進行了第三次重建。

叫瀟江宗祠,其因據稱是,始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那個蕭何。蕭姓後人避難逃到這一帶,改為江姓,這一支稱為蕭江,在江姓中也稱“假江”。

據說2003年重建這個宗祠的木材,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很多主材還是進口的黃花梨,耗資幾千萬元。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大多的祠堂中有家訓和傳統價值觀的展示“即家風”,如仁義禮孝廉等。但在這裡面看不到這些東西,展現的都是家族裡出的那些大官,有“炫官”的調,少了傳統的味。

蕭江宗祠最裡面的建築,是九級臺階。這臺階是有講究的,在過去得朝廷批准才能建五級或七級臺階,九級臺階是皇家才能建的規制。是不是很不一般? 在村子最東頭的山腳下,有一個鄉賢園,裡面有個人工小湖叫鄉賢湖,還有就是歷朝歷代江家的名人銅雕像了。當然少不了江上青、江石溪了。

皖贛蘇旅行記(五)

江上青1939年去世時年僅28歲。江石溪是揚州市廣陵區生人,是江上青的爹,中醫。江上青死後留下了兩個女兒,其兄江世俊將自己已讀初中的次子江澤民,過繼給江上清為子。

皖贛蘇旅行記(五)

村中有個江氏的祖宅,應該是江永時代的,這裡只落下了一個整體的石門框和一塊荒宅基地。旁邊還有一個江氏祖屋簡介的牌子。這祖宅與江澤民沒有關係,江澤民的老爺爺就離開這兒去揚州了。

用了1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把這個江灣景區幾乎全逛遍了。12時多點到旁邊的沙縣小吃吃過午飯後,於12點40動身趕往99公里外的景德鎮。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不到14時就到景德鎮古窯景點了,還是我一人進去。景點面積不小,是把元朝起到清朝的各種燒瓷的窯,集中復建在這裡。還有當地制瓷的人在現場往瓷坯上作畫等。這裡還是國家的5A級景區,半價票50元,有點不值。

在裡面逛了一個半小時後返回入口與老孔匯合。這段時間裡老孔已找了位於瓷都大道的如家酒店,按導航到達那裡16點20分左右。

住下休息了一會,便下樓在市內轉轉。在一個家鄉菜小店吃過晚飯,從另外的街往回轉,也順便採購了點給養。還看到了好幾個麻將館,隔窗望去,玩的人還不少。20時多回到賓館休息。

5月14日 8時退房,趕往南京。10時左右到達京臺高速的花園服務區休息了一會。這也是5月5日,從南屏村奔廬山時在此服務區吃午飯休息過的。

路過銅陵時,見路標到“天柱山”百餘公里,過銅陵長江大橋不遠,下高速轉去安慶天柱山。12時到達安慶市懷寧縣境內的公嶺服務區(G50滬渝高速),吃了點自帶的飯,約半小時後繼續趕路。到達天柱山景區14時左右,在距景區遊客中心不遠的“風味田園”小店住下。

昨天晚上還盤算著,去南京路過蕪湖、銅陵一帶有無可玩的地方。也查了百度,覺著沒啥想玩的了,就想直接到南京。就是沒想起到天柱山去,這還是從在家未動身時就考慮在內的景點。可是昨晚怎麼就沒想起來啊?!從景德鎮直接去天柱山,只有215公里,走濟廣高速3小時就到。而從景德鎮走銅陵再去天柱山449公里,須跑6個小時。唉,沒辦法,這一忘就多跑了3小時的路,真的是老啦。

那也得去,不能等下次。如果真有下次就不是3小時的事了。

皖贛蘇旅行記(五)

住下後,聽店家老闆講,10公里左右處有三祖寺、峪流泉文化園、及第庵景點

。休息到15時便動身去玩。

三祖寺坐落在大別山東南麓的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區,西北9公里處的谷口鳳凰山上,在天柱山的東南約10公里處,原名山古寺,後因禪宗三祖僧璨在此駐賜,故名三祖寺。

僧璨師承二祖慧可,傳與弟子四祖道信。創始人為一祖菩提達摩到五祖弘忍之後,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北宗神秀是以“坐禪觀定法”為依歸,漸近禪法,漸修菩提,所以稱之為“漸悟”。而南宗慧秀,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依歸,不拘泥“坐禪”、“觀定”如否,即成佛道,所以稱之為“頓悟”。

查看了有關中國佛教宗派的資料,不自覺的就想到了,南北方人現時的觀念、性格等等方面的差異,原來在那個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按照導航的引領,不多會兒就到了三組寺的後門,即北門,也就是覺寂塔處。

皖贛蘇旅行記(五)

這裡是一個很小的門,門上掛著武中奇寫的“信心門”三字。門的兩側可以停車,是在近山巔的一條公路旁,現在不收門票也沒人管。進去後就是五層30米高的“覺寂塔”,始建於唐天寶五年(746年),幾度興廢。1980年再次維修,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之覺寂塔實為唐代塔基、明代塔身、宋代相輪。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在塔的門前立有牌子:“蹬塔、蹬高者,每人奉獻10元維修寺院功德款”,旁邊坐一50多歲的俗人打扮男。

我肯定要上去了。這塔不大,閣式建築,五層八方,30米高,瓴蓋簡瓦、飛簷翹角、抖拱相承、跳撐平座,有71級臺階,每層交替上升。每層有四門相對,兩虛兩實。據說在塔的底層藏有三祖的舍利子。

皖贛蘇旅行記(五)

往上爬的樓梯很陡,很狹小,只能供一人爬,且還得是象我這樣瘦小點的。即便是我,在有些地方還得弓著腰才能上去。每層塔外的廊,得側著身子才能行走。

這也是我見過的,類似的塔最有特色、最另類建築的塔了。

從塔的最上一層,就可以看到正門(南大門)。寺院佔地面積不是太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殿、祖師殿、真身寶殿等。

皖贛蘇旅行記(五)

從塔上下來後,向南下去便是真身寶殿,寶殿鎖著門不開放,在寶殿前的一個宣傳牌上記載說:“2017年9月9日,三祖寺重修大雄寶殿時,意外發現了大宋仁宗時期,珍藏供奉皇家御賜給三祖寺的,佛祖釋迦摩尼佛舍利的地宮,使佛祖(一祖)舍利顯身。現在佛祖舍利就在這個真身寶殿供奉保護著。

再往下就走不通了,因大雄寶殿等在整修,拉起了一道牆。

返回到覺寂塔時,一位穿黃色背心、左前胸印著三祖禪寺圖案字的老大媽,拿著一個放著削好皮的蘋果果盤,走過來招呼我們吃。她非常真心盛情,我們便吃了兩塊,謝謝了。

出門便開車沿盤山路,到山下三祖寺的正門廣場處。停好車後沒有再進三祖寺,而是從它的旁邊進入“山谷流泉文化園”(票價50元/人)。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這是一條長1500餘米的山谷。山谷兩岸的石壁上,自唐代至今,存留名家石刻近300方。被譽為“歷代書法藝術長廊”,“天然的歷史博物館”。知名的有:宋朝的黃庭堅、王安石、蘇東坡,明朝的胡纘宗,清代的張楷等。還有唐代的李德修,都在這裡留下了大作。2001年批准第五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皖贛蘇旅行記(五)

還有近年來修建的“ 舒公亭”(王安石),“東坡別業”。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的銅雕塑等景點。

逛完這裡已17時了,便驅車去“及第庵”,也就一刻鐘的車程就到了。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及第庵在三祖寺西北4公里處。清康熙三年春,安慶考取武狀元的副總兵金抱一捐資修建,並提匾額供愚谷賢禪師說法。這也是及第庵“及第”的由來。清末被毀,民國間有比丘尼2人住庵。1978年以後恢復了正常佛事活動。現存庵堂、寮餘10餘間,240餘平方米。

在這裡沒看到什麼遊人,只看到了三兩位居士,其中有一位看上去70多歲的居士在燒香磕頭。看上去來此的遊人、香客不多。

從此處一刻鐘左右便返回到住地。晚飯就在店家吃的,這裡除了我們外,沒有其他店客。

皖贛蘇旅行記(五)

5月15日 昨晚就時緊時慢的下起雨來了,晨起後還是下著,到7時半左右雨小點了,不知能否上天柱山,便到樓下問店老闆相關情況。老闆也不知能否上山,說這兒一年出太陽的天,也就100來天,其他的都是陰、雨、霧天。

我們便步行去不到10分鐘的遊客中心,很僥倖進景區開放。老孔便在那兒買票,我又返回住地,從車內拿上已準備好的行裝。(門票加景區大巴,每人160元,索道每人80元)。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天柱山是近些年興起的,很火的旅遊景點。2005年被評為5A級景區,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主要有天柱峰、飛來峰、天池峰等,主峰海拔1488.4米。主要是以名崖、奇石、異洞、澗瀑、雲海等自然景觀而知名。 從天柱山遊客中心坐大巴車,向西到大龍窩遊客中心,坐索道上山。下索道是振衣崗,順步行道經過高奔臺、總關寨、百步雲梯、天柱松到達天池峰。

皖贛蘇旅行記(五)

在這兒遇到了山東某市的一夥7-8個人,聊了幾句。判斷應該是屬於不能公開身份的遊客順便登山的。

皖贛蘇旅行記(五)

再往前就到天柱峰了,這兒有一塊比較大且平坦的崖頂,頂上有一個祈福亭。

在這兒遇到了一個景區的工作人員,我們往前走時,來攔住我們說不能走了,怕發生雷擊。我跟他說,從上山開始到現在都沒有打過雷,你怎麼知道要打雷?不讓再往前走了門票退吧?!他便沒再吱聲,溜走了。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走過西關寨快到抱翠亭時,路邊有一處專為遊客建造的防雷屋,木結構的,十幾平方米的面積,裡面有供遊客坐的長條凳。此時已11點40分了,雨下的也越來越大,就在此避雨休息吃飯吧。

吃飯休息了約40分鐘的時間後,雨也小了,便繼續往前遊覽抱翠亭、蓮花峰、甘露泉等。

皖贛蘇旅行記(五)

12點40到達煉丹湖。煉丹湖海拔1100米為國內第三大高山人工湖,是1998年開挖築壩建成的,看上去並不大。據資料講面積為34畝,蓄水8萬立方米。

皖贛蘇旅行記(五)

湖的北岸有一崖,橫臥如麒麟。崖旁有一洞,洞前有八卦石臺,這處景點叫“左慈煉丹房。”相傳是東漢末年左慈煉丹之處。是“潛陽十景”中的“丹灶蒼煙”就在這一帶。

湖的南岸建有招待所或別墅。我們到達這裡時,雨已基本停了,只是有霧。向遠處望去的山峰在雲霧繚繞中時隱時顯。

我們沿湖北岸路過左慈煉丹房,從東邊的大壩向南再向西。路過仙桃石後見一路標去索道上站,路標上有索道站的聯繫電話,便打電話問詢開行否。其告因雷雨停開。也就在此處,雨停了,天也慢慢晴了,我們便脫下了雨衣。只好步行下山到天柱山的南大門處。從打電話處下到南大門用了約1小時。

皖贛蘇旅行記(五)

在南大門處,有佛光寺,沒有進去。在大巴車站等了40分鐘的車,說是20分鐘一趟,便找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也幫著聯繫。

今天的三柱山遊客很少,上山時只見到臨沂的七八個人以及兩三個單溜的遊客。之後在給索道站打電話處見到下山的父子兩人。再有就是,在細雨濃霧中行走賞景的本倆老朽了。

15時回到住處,即開車前往南京。從這兒到南京的建寧路65號還有347公里。一路上多處修路,特別是快到南京時,限速 50-80公里,天也黑了跑不起來,到達建寧路57號漢庭賓館時,已20時30分。

今天爬了大半天的山,走了2萬多步。開了5個半小時的車,其間在一服務區還拉稀,也真是夠累的。

住下後到路對面的飯店吃晚飯,回到住處已近22時。

5月16日 7點30下樓,向西到建寧路61號的吉祥餛燉吃過早飯後,再向西就到目的地建寧路65號了。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1978年10月至1981年6月在這兒待了三年。這兒留下了美好,但更多的是因健康原因而留下的心酸。還沒邁進校園的大門,心緒就開始五味雜陳了,38年前的事歷歷在目。

說來也怪,自84年9月到路局機關工作後,出差的機會很多,可偏偏沒有到過南京。從19歲入校,到今天再踏進校園,已41年了。時光如梭,瞬間已成老者。

學校的北大門還在原址,但已重建過。現在掛著兩塊牌子,一塊“南鐵院金川科技園”;一塊“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園”。“南京鐵路運輸學校”的名字早已不存在了。2004年鐵道部所屬的大中專科學校移交地方後,2011年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區便遷往浦口了。

皖贛蘇旅行記(五)


皖贛蘇旅行記(五)

現在這兒除了當年的食堂、校辦公樓、一棟電務、財務等專業的教學樓,及一棟三層高的宿舍樓還在外,其餘的建築都拆除重建了。我當年所在的教學樓,住的宿舍,已不見其蹤。

當年在住的宿舍樓三樓房間內向南看到的,校園圍牆外的那條東西的小水溝和土路,以及路南的莊稼地,現在成了大馬路和高樓大廈。學校也面向馬路新開了南大門。那條小水溝也進行了拓寬、整修,已全無當年的樣了。

皖贛蘇旅行記(五)

當年我因睡不著覺,而半夜到操場上散步的那個操場還在原地,只是修整的檔次高了。

在校園轉了1個小時左右,回到住處就趕緊的忙活著在朋友圈發了一組照片。

10時半動身,趕往68公里外的滁州琅琊山。12時半到達距景區大門很近的,位於滁州市琅琊古道151號的“美家商務賓館”。

皖贛蘇旅行記(五)

剛進這家賓館沒說兩句話,小老闆就問,山東來的吧,別給100了,給80就行。原來,張姓小老闆28歲,是淄博人,在蕪湖讀書,畢業後在這兒自主創業。

午飯在住處的東鄰小店吃了點,然後到狼牙山遊客中心去看了看,14時回到住處休息。

皖贛蘇旅行記(五)

休息了會後,想出去理髮,便獨自從住處向東,再向北沿一條小商業街,邊遛達邊尋找理髮店,然後再向西路過滁州實驗中學。進進出出的學生們,以及在街兩側的小吃店排隊的、邊走邊吃的學生們,煞是熱鬧。之後繼續向西,再向南迴到住處,發也沒有理了。

晚飯就在房間裡自助了,飯後又領老孔出去走了一圈,算是反覆考察滁州市了,並在一理髮店理了發。(步行15657步)

5月17日 昨日到時小老鄉老闆就說,你們明天7點前進,就不用買門票了(每人80元)。本來就計劃今天早點上山,下午好趕回濟南,這樣正好省錢了。

皖贛蘇旅行記(五)

起了個大早,吃飯、收拾行裝,5時45分就動身進山,6時就進到景區大門了。當地進山晨練的居民不少,也有極個別的象是外地遊客。

琅琊山位於滁州市區西南5公里處。2001年成為國家4A景區,海拔321米,坡度比較緩,古稱摩陀嶺。後因東晉琅琊王司馬睿避難於此,改稱琅琊山。

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這裡還是齊國的主要城邑和港口,而且西漢、東漢時期的琅琊王都是劉家人。

主要景點有:始建於唐的琅琊寺,始建於宋的醉翁亭、豐樂亭,以及唐宋以來的摩崖石刻、碑刻。還有一個不大的“深秀湖”。

皖贛蘇旅行記(五)

我們沿著可車行的山間公路,一直走到琅琊寺的大門,大門口前坐著一個工作人員,不知他是檢票的還是值夜班的。此時也就6時50分。順著左側的石階路往南天門爬,爬到琅琊寺的東門處,到近前去看了看,拍了拍照,這個門尚未開。

皖贛蘇旅行記(五)

路過環翠亭不遠,就到山頂的啞口南天門處了。再往上一點新建了個亭子,尚未完工,這就是琅琊山的頂峰了。

就到這兒吧,這山不高,也沒懸崖奇石的,不累。

皖贛蘇旅行記(五)

下山就不走回頭路了,而是沿著林間的驢道,直接下到深秀湖的南端“天溪雲行”牌坊處,再沿湖東側的步遊道走到醉翁亭處。

皖贛蘇旅行記(五)

期間的小溪邊、步遊道(即古時的琅琊古道)旁的水杉林讓人心喜,既古老高大又充滿勃發旺盛的精神氣兒。

在醉翁亭園門對面,琅琊古道旁,有個上下內外都是磚砌成的“洗心亭”。一面背山,三面有門,長寬各4米左右,內無一物。不知這個簡陋的小亭子是何年建的,其意在何。

皖贛蘇旅行記(五)

洗心亭真能“洗心”麼,也不知現時應該讓哪些人群洗心。若真能洗心,我倒覺著該大大的擴建一下了,讓高官以及官商勾結髮大財的富翁們都在這兒洗洗心。

皖贛蘇旅行記(五)

回到醉翁亭處已8點40分。醉翁亭與琅琊寺都是單收門票的,對當地人只免大門票,而對外地遊客都是一票制。此時已開門了,有兩位工作人員在把著門。再三猶豫,很想進去瞧瞧,可是…可是…,心虛不是麼,就算了吧,留個念想。

現在想想真該進去,補上大門票也就是了吧,還能咋地。

皖贛蘇旅行記(五)

琅琊山因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而聞名。歐陽修於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被貶至滁州任太守,認識了琅琊寺的主持僧智仙和尚,並結為知音。1047年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歐陽修還親為做《醉翁亭記》: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而輒醉,而年又最高(1007年至1072年)。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也因此而得名。

1048年《醉翁亭記》初刻於寶宋齋石碑,1091年,因原《醉翁亭記》石刻,字小刻淺,難以久傳,由蘇東坡改書大字重刻。

9時許回到住處,與小老鄉老闆打了個招呼,便動身回還有610多公里路的濟南。

12時許,在徐州市的青龍山服務區吃飯休息了1小時,到石龍湖服務區加油,寧陽服務區方便,長清出口下,到家17時。

(全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