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從開播以來就引發了無數人的吐槽,尤其是最近播出的情結,真是讓大家扎心又吐血。

在劇中,老嚴夫妻開了一家包子鋪,幾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攢了320萬全款買了一套房子,本來以為好日子就要來了,誰知道,在辦理合同的時候,兒媳婦要求加上自己的名字。

而這就是為接下來的日子埋了雷,就在老兩口高高興興地想搬去新房的時候,卻發現開門的是丈母孃,像主人一樣,招呼老兩口,“剛剛我們還在說著哪天請你們過來做客呢,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不得不說,這樣的事情真的讓人太氣憤了。我也是一位母親,未來的某一天也會成為婆婆,看到這樣的情節,也真是的又擔心又生氣。擔心的是自己有一天會不會也會經歷同樣的事情,都說“養兒防老”,完全是胡扯;而生氣的是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買的房子,就這樣讓別人住了,別說是親家母了,是誰我都會不樂意。

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地去想一想,這件事情究竟該怨誰呢?其實老嚴兩口子真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自始至終,他們的兒子一句話都沒有說過,真正讓人寒了心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養的“白眼狼”。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樣的兒子究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01 過度關注孩子的生活,只會讓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

網上曾經有一句話非常流行,中國式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了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的一個光環就是“犧牲”。為了孩子,我們可以不吃不喝不穿,我們從牙縫裡擠出來的錢都要花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呢?卻什麼都不需要做。他們不需要幹活,不需要付出,只要好好學習,出人頭地就足夠了,父母就算因此累死也值得,因為這才是“愛”。

但是,當父母這麼做的時候,往往給孩子帶來的卻是傷害。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最近,游泳運動員孫楊被禁賽的事情可謂是鬧得沸沸揚揚,但是與以往類似的事情不通,大眾這一次卻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孫楊母親的身上。

尤其是在她發表了聲明之後,很多人更是認為之所以會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孫楊的母親難辭其咎。

曾經有報道認為,孫楊的母親控制慾極強,甚至可以說是包辦了孫楊的一切。就像是孫楊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他的媽媽還是會幫他穿鞋,因為不想浪費孫楊的時間。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生活中,這樣的母親其實有很多,在父母眼裡,“只要你學習成績好,其他事情什麼都不需要管”。但是,也就是這樣打著愛的旗號,卻耽誤了孩子一生的發展。就像是今天的孫楊,的確是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是不得不說,在遵守規則這件最基本的事情上,卻有著諸多不妥。

我們可以想一想,學習穿鞋需要多長時間?穿一雙鞋又需要多長時間?更何況,這幾分幾秒的時間,對於孩子而言又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來?

也許有人會說,“真實點滴積累起來的時間,才能成就一個人”。可是,你們是否想過,也正是這些點滴積累起來的生活技能,才能讓一個人有底氣去面對生活。生活中的這些小事情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什麼該去做,什麼能去做,什麼可以去做,而什麼又值得去做。

當父母在一手包辦的時候,其實是在告訴孩子,“你什麼都不用做”,但是,有一天這些信息就會成為一種現實,那就是“你什麼都不會做”。僅僅是一字之差,卻可能讓孩子的一生都充滿坎坷。

02 漠視孩子的心理需求,是扼殺孩子成長的另一大殺手

其實,過分關注孩子的父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關注的往往是孩子生活上的事情,卻忽視了孩子心理上的需求。父母都沉浸在自己的付出中,就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外在表現,比如成績好不好,覺得這才是孩子給自己的回報。

可是,父母卻很少去思考,當我們忽視了孩子心理上的需求的時候,給予再多的物質,對孩子而言,也未必有用。

就像是網上非常流行的那段話說的那樣:我想要一個蘋果,你卻給了我一整箱梨,然後對我說,你為我付出了全部,你問我感動嗎?說實話,我不知道。

對於孩子而言,他最需要的是父母在心理上的理解與關注,而絕非是物質,又或者不去幹體力活兒。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AI樹洞救援團的發起者黃智生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他們團隊設計的機器人在網上曾經搜到一條微博,發微博的女孩兒有強烈的自殺意念。

但是,當團隊找到女孩兒媽媽的時候,媽媽卻並不相信,甚至還說:“我女兒剛才還有說有笑的,你憑什麼說她要尋死?是你瞭解我女兒,還是我瞭解我女兒?如果你到處傳播我女兒要自殺導致以後她丟了工作,找不著男朋友,我要起訴你們,我要追究你們的法律責任!”

直到他們把寫著“重度抑鬱”的診斷報告給女孩兒媽媽的時候,她才勉強相信。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我們總是說自己在關心孩子,我們也因為對孩子的過分干涉而影響孩子的成長,但這不是說我們不應該發力,而是我們發力的方向不對,相比較於生活上的瑣事,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狀態和需求。

著名心理學家珍·尼爾森博士就曾說過:“孩童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而這兩件事情恰恰都需要父母對孩子給予關注。

03教育孩子需要找到平衡,讓孩子和父母都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海靈格曾經說過,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而這種界限感既不是一手包辦,也不是忽視冷漠,而是應該找到一個平衡點,在生活中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不是浪費時間,而是一種鍛鍊;在情感上關注孩子的每一次變化,這不是溺愛,而是安全感的建立。

第一點,父母要學會放手,但是要給孩子指引。

這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是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的愛。

既然註定要分離,那麼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就應該是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在身邊的時候一手包辦,等到孩子離開的時候,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父母要主動交給孩子去做,比如說收拾房間、整理家務,又或者說家裡佈置成什麼樣子,都可以參考孩子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將主動權交還給孩子。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就像是興趣班這樣的事情,雖然孩子小可能還不太定性,但是父母卻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逼著孩子去學。我們可以讓孩子先了解、嘗試,之後去感受。決定系統學習之前,一定要爭得孩子的同意。

在這個前提之下,父母才可以在孩子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引導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而不是逼著孩子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父母要記住一句話,那就是我們可以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明燈,但是卻絕對不能替孩子去走人生路。

第二點,父母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培養孩子的價值感。

所謂價值感,是指個體看重自己,覺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會重視,在團體中享有一定地位和聲譽,並有良好的社會評價時所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

價值感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他可以讓孩子在面對質疑的時候相信自己,而不是唯唯諾諾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更不會為了討好別人,而委屈自己。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給孩子做主的機會。尤其是一些家庭中的大事兒,父母一定要徵求孩子的意見,而不是用“小孩子懂什麼”來剝奪孩子發表看法的權利。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我有個朋友,之前家裡要買一個學區房,每一次中介約看房,他都會把孩子帶上,讓孩子也跟著一起去看一看。家裡其他人都不贊成他這麼做,覺得帶著孩子就是浪費時間,更何況,買房子這麼大的事情,小孩子說話管什麼用。

但是,我朋友始終認為,買學區房是為了讓孩子上學,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人,要是孩子連自己要住的房子、要學習的環境都不知道,那學區房還有什麼意義呢?

孩子也是家庭中一份子,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人生閱歷淺,就覺得孩子“沒有價值”,當你真的剝奪了孩子發聲的機會,你才會發現,孩子真的變成了一個“沒有價值”的人。

第三點,父母要向孩子袒露自己的缺點。

“我是你爹,所以我說的就是對的” “我還能坑你嗎?我不會錯的”!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都想成為“權威型父母”,覺得自己就應該是“說一不二”的,但是這麼做帶來的卻未必是信服,反而是牴觸。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表妹自從畢業之後,就沒有回過家。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也輾轉了好多個城市,但是每換一次城市,就離家鄉更遠一點兒。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表姐的爸爸在家裡總是說什麼就什麼,哪怕是錯了,也從來不認錯,當然他也絕對不允許別人的質疑。

這樣的強權讓表姐非常受不了,從小她就決定等到可以離開家的那一刻,她再也不會回去。

可是,這些年,為了供表姐讀書,她的爸爸外出打工,生病了也從來不去醫院,賺的錢都攢下來給表姐,可是,付出了這麼多卻因為他的強勢,讓自己的女兒越走越遠。

父母攢錢買房,親家母來住:過度關注?忽視?你對兒子做了什麼?

人無完人,父母也會犯錯,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勇敢地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又或者承認有些事情自己搞不定,這樣遠比假裝一個“完美父母”要好得多。

畢竟,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而承認也不丟人,真實地面對自己,面對生活,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管教的勇氣》裡有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小時候要狠管,長大後給他翅膀。其實我更想說的是,不要用過分地包辦折了孩子的翅膀,更要讓孩子有敢飛的底氣,這樣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看到在空中展翅翱翔。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