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另類教育方式,怪不得8300萬人口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德國另類教育方式,怪不得8300萬人口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僅僅8300萬人,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德國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5種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中,德國就有106位。


德國另類教育方式,怪不得8300萬人口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德國人之所以令全世界刮目相看,這與德國人的早期教育有著非常重大的關係,他們對孩子的教育都是經過反覆思考與實踐得出來的。


0-6歲的時候,是孩子身體與智商飛速發展的時期,而德國的教育為世界所矚目,他們如何培養出這麼多諾貝爾獲得者?


德國人的幼兒教育的觀念是:


對於孩子,我們可以教給他們一些正確的習慣、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但是,不能以此為藉口剝奪孩子的玩耍權利和珍貴的童年。


德國另類教育方式,怪不得8300萬人口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注重孩子的全方位培養,使其更“完整”


德國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德國的“自然教育”世界聞名。


德國幼兒園特別擅長情景化模擬訓練,其中包括生活周圍的環境、不同的單位機構、大自然的環境等。


比起單薄枯燥的書本知識,他們更喜歡讓孩子去切身體驗,例如為了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會特意帶他們去與大自然面對面接觸,就是希望孩子對任何事情都保持自己的見解,不要被課本知識所固化自己的思維和感受。


德國另類教育方式,怪不得8300萬人口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閱讀塑造了強大的民族


去過德國,你會發現,在機場候機、在地鐵上,玩手機的德國人很少,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手裡經常拿著本書看,還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大部頭。就算是五六歲的孩子,手裡也會拿著繪本,安安靜靜地閱讀。


德國人很少看電子書,電子書的佔有率至今仍然很低。他們的書店裡和家裡都有大量的印刷書籍,給孩子看的書更是品種豐富。


德國另類教育方式,怪不得8300萬人口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


全世界圖書中有12%的語種是德語,而德國的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1.2%。


德國也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在柏林,每平均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而這麼密集的書店裡卻永遠不缺讀者。


在德國的公共場所,你看不到喧鬧、喊叫的孩子,安靜讀書的是大多數。


德國另類教育方式,怪不得8300萬人口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寫入憲法的國家


德國不主張“學前教育”,不準教孩子學數學、認字母,但卻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們閱讀。


德國的父母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給他們讀書,還經常把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


吉姆•崔利斯曾在《朗讀手冊中》寫道: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用德國人的話說: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愛書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