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的馬兒幸福肥死掉了,計劃辦葬禮,優孟神反攻把馬煮了吃掉


楚莊王的馬兒幸福肥死掉了,計劃辦葬禮,優孟神反攻把馬煮了吃掉


*莊王葬馬


這裡介紹一個楚國的音樂藝人,優孟。這個傢伙賊有辯才。

楚莊王,性別男,愛好馬。他有一匹好馬,簡直是溺愛。給它穿繡衣,為它建華房,哄它睡露床(沒有帷幔的床),餵它吃棗脯。

馬兒很感動,然後肥死了。嗯,過肥死了。過肥死在馬界也是一樁奇聞吧。

然而,楚莊王的總裁之愛還沒有結束,他要以大夫的禮制規格給那匹馬下葬。不知道這是在侮辱馬還是侮辱人啊。

誰勸都不行,楚莊王還說再有來勸的,殺無赦。

優孟跑到殿上大哭,他對楚莊王說:

“想我堂堂大楚國,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那匹馬是楚莊王的心愛之物啊,就用大夫的禮制下葬,太低級了,請求大王以國君的禮制為馬下葬!”

楚莊王這麼一聽,有點好奇,就問一匹馬的國君式葬禮具體應該怎麼做?

優孟說:

雕玉為棺,

文梓為槨(果)

梗、楓、豫章為題湊,

發甲卒為穿壙(礦)

老弱負土,

齊、趙陪位於前,

韓、魏翼衛其後,

廟食太牢,

奉以萬戶之邑。

詳細分解一下這段話。

一般來說,對古文敬而遠之,是因為通篇看起來,生字難字太多,具體意思和象徵意思也不清楚,才覺得難。我覺得,把大篇的古文分段來讀,段中還分小段,小段裡面還可以分小小段,這樣讀古文,會發現文章結構一下子就明朗了。古人太喜歡對稱呼應了,把生字都翻譯出來,就容易很多,或者說這個詞不能理解,還能參考相似句子的對應位置。

像上面的句子,AA為B,CC為D,EFG為H,說的就是那個馬墓的製作藍圖。

其中,

(果)是指套在棺外面的大棺材。

題湊是一種葬式,用上好的木材段堆成一個框型的厚木牆,把棺材保護在框型裡面。

文梓、梗、楓、豫章,都是樹木名,應該是上好的棺木材料。

這樣就清楚了,

用雕刻花紋的玉器作內棺

用文梓木作外棺

用梗、楓、樟木作題湊

那時百姓窮的,死了也許拿張草蓆卷卷也就葬了,一匹馬的墓穴居然還為其設計了內外棺和題湊,可見荒唐,要不要再殺幾個童男童女來陪葬啊?

接著的“發甲卒為穿壙,老弱負土”說的是,有了藍圖之後的施工方式。派士兵為其挖掘墓穴,讓老人和小孩為其背土築墳。

施工完成後就到了葬禮當天的儀式。“讓我們的附屬國派使臣來為馬送葬,齊國趙國走在前面開路,韓國魏國走在後面保護”。

而“廟食太牢”,廟,是說要為那匹馬死後立廟,而廟裡的食物祭祀等級應為“太牢”。

用於祭祀的牲畜,叫做犧牲,它們在行禮之前被專門飼養於牢裡,所以把這種牲畜叫

。牢有太牢少牢之分,太牢等級有牛羊豬,少牢等級只有豬羊,沒有牛,太牢最高級,少牢二等。太牢也叫大牢,一般是天子祭祀用的規格,諸侯自己祭祀也只是用少牢規格,那匹馬居然要用太牢規格。之後隨著朝代變遷,這個等級也上下有變。

最後的“奉以萬戶之邑”,安排萬戶大邑來供奉這個廟宇。

這樣詳解後,句子結構一目瞭然,藍圖設計、實際施工、葬禮儀式,這個順序是很工整的。有時候真的很佩服,古人怎麼可以在幾個字裡藏著這麼多東西?

優孟說:

這樣做了,各國諸侯就會知道,楚莊王你是一個把馬看得比人重的國君。


楚莊王聽出他的嘲諷之意,明白看到自己的過錯,直呼“我錯得太離譜了,現在該怎麼辦?”

優孟回答:

以壟灶為槨,

銅歷為棺,

(雞)以姜棗,

薦以木蘭,

祭以糧稻,

衣以火光,

葬之於人腹腸。

有意思有意思,把“煮了吃”說得那麼文質彬彬,有點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感覺。

翻譯為

“用土灶作外棺(爐灶點火),

用銅鍋作內棺(起鍋燒油),

用姜棗作陪葬(先燉薑片紅棗),

用木蘭作進獻(加點香料煮,更美味),

用稻米作祭品(怎麼能少了大碗米飯),

用柴火作喪衣(文武火反覆燉),

最後把馬安葬在人的肚腸之中。”

如此進諫後,楚莊王便讓人把死馬煮了吃了。

齎,意思是送給、攜帶、懷抱著,句子說的實際就是在馬肉鍋里加姜棗一起燉。齎,有翻譯為調味,那是按烹飪層面來意譯的,個人覺得按葬禮層面來意譯會比較有趣,也更符合整個句子的氛圍。

古人寫文太會用詞了。比如,明明是流浪在外,卻說是以天為蓋地為廬。大氣浪漫,道法自然。當然這句話只是流傳版本,原句應該是“以天為蓋,以地為輿,四時為馬,陰陽為御”把天空當作車頂,把大地當作車座,把時間當作白馬,把日月當作車伕。多大氣上檔次啊!


優孟進諫可不只這一套,花樣多著呢。有個成語叫優孟衣冠

楚相孫叔敖優孟交好。孫叔敖一生清廉,廉到他死後妻兒要靠砍柴勉強為生。孫叔敖讓自己的兒子在確實要窮死的時候,去找優孟。

優孟見到孫叔敖兒子後,先安慰他暫時忍耐,然後自己穿上孫叔敖的衣物,模仿孫叔敖說話做事,這樣過了一年多,優孟已經模仿得惟妙惟肖了。

優孟就這樣頂著孫叔敖生前的裝扮,去見楚莊王。楚莊王都被他騙到了,以為孫叔敖復生,要重新納“孫叔敖”為相。

優孟回答說,讓我回家跟夫人商量一下,三天後再來。三天之後,優孟終於把準備了一年多的臺詞說了出來:

“我夫人說楚相之位不能做。想當初孫叔敖為楚相,忠心勤勉,為楚王的霸業立下汗馬功勞,可在他身後,妻兒在楚國卻窮困潦倒,艱難度日。可見楚王是不值得輔助的人啊。貪官不能做,清官做不得,不如自殺。”

這麼一齣戲後,楚莊王趕緊封了孫叔敖之子,到孫家第十代都沒有斷絕封賞。

優孟衣冠是指模仿他人,登臺演戲。雖然典故是褒義的,但是這個成語流傳至今,多少偏向貶義了,有小丑做戲,東施效顰的含義。

模仿人家造個句子吧:剛才組長在科長面前那副小人面孔,真猶如優孟衣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