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意見的最高境界:小人物如何勸說大領導

以小人之心為君子之腹,這才是小人物提意見的最高境界。

聰明小人物一定會揣摩大領導的心思,知道他的喜好。

說服大領導,就要知道他最擔心的問題。

1

提意見的最高境界:小人物如何勸說大領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原典意思是,小人的肚子有飽的時候,但願君子的願望和小人的肚子一樣,也有滿足的時候。現在引申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指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


公元前514年,晉國的執政大臣韓宣子死去,由魏舒繼任執政大臣。


魏舒,從小父母雙亡,飢一頓飽一頓,反而長到了八尺二寸,放到現在,都可以和姚明比一比身高了。

魏舒不但有姚明的身高,還有楊洋的秀美。放到今天,妥妥的明星範兒。

魏舒嗜酒,一次能喝一石多的酒。為人遲鈍質樸,不做矜持自高的事,經常包容才能崇尚人物,常把自己的俸祿以及得到的賞賜都分送給親屬。在當時,那是威嚴名望如雷貫耳。

魏舒執政的時候,把兩個舊貴族的田地分割為十個縣,分別派一些賢能有功的人去擔任這些縣的長官,其中把兒子魏戊派到梗陽縣去當長官。


魏戊去了梗陽縣後,有人打官司,魏戊拿不定主意,就把案件上報給父親魏舒。

魏老先生是晉正卿,即晉國的宰相,官司的最後決定權自然就在魏老先生手上了。

其中一方當事人馬上給魏舒送去一隊歌女。

魏老先生一生為人寬厚,缺點也有,就是一看到十幾個嬌滴滴的女孩子。簡直笑得嘴都合不攏。不過礙於聲望,只能直接收下。只能不說推辭,也不說接受。當事人心知肚明,把女孩子留在了魏老先生的府上後,帶著勝利的微笑離開了。

這件事不知道怎麼傳到了魏戊的耳朵裡,魏戊特別著急,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雖然是魏老先生拿的,也是魏老先生吃的,可是魏老先生是他的父親,勸不得也罵不得。

魏戊把大夫閻沒、女寬找來商量:“老頭子以不愛賄賂而聞名於諸侯,如果接受梗陽人的這些女優,就沒有比這更大的賄賂了!請你們兩位一定要勸說他,讓他保留自己的清白。”

閻沒和女寬也很鬱悶——魏老爺子就這麼一點愛好,哪能狠心剝奪呀。

魏戊一再懇求,閻沒和女寬只好答應了。

提意見的最高境界:小人物如何勸說大領導


第二天退朝,閻沒和女寬撒腿就跑,還好那時街道窄,魏老先生的車跑不過他們倆。兩人跑到魏舒的院子裡等候。

魏舒下了車,進了院子看到他們倆在院子裡站立恭候他。就招呼他們一起吃晚飯。

等到飯菜擺上來,閻沒和女寬嘟囔了一句:三、二、一,然後兩人一起嘆了一口氣。

魏舒睥睨了他倆一眼,沒有理他們。

閻沒和女寬又嘟囔了一句:三、二、一,然後兩人一起又嘆了一口氣。

魏舒這次頭都沒有抬,只是盯著案几上的菜。

閻沒給女寬使了一個眼色。

女寬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閻沒也緊接著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魏舒大眼一瞪,盯著他們倆說:“我聽人家常說一句諺語,‘唯食可以忘憂。’就是說只有吃飯能夠忘記憂愁,你們跟我吃飯,這樣長吁短嘆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嘛?”

閻沒和女寬就等魏老先生這句問話了。


閻沒上前一步,躬身對魏老先生說:“昨天晚上有人送了兩瓶酒,我倆喝高了,因此沒吃晚餐,今天早就餓暈了。剛剛飯菜擺上來,我們怕不夠吃,所以嘆氣。“

女寬也躬身說道:“菜上到一半,又責備自己說,難道元帥請吃飯,還能不夠吃?於是再次嘆氣。”

“對,”閻沒接過話頭,“等到菜全上來,滿滿一桌子,我們還沒吃,光看著都由衷地感到很滿足,所以又有一嘆。唯願君子的心也像我們小人的肚子一樣

(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容易得到滿足。是以三嘆。”

魏老先生摸著鬍鬚,哈哈大笑起來。“說得好呀,我懂了。”

魏老先生立馬命人將歌女全部退回。

2

提意見的最高境界:小人物如何勸說大領導

楚莊王喜馬,有一天他最鍾愛的一匹馬死了

楚莊王悲痛欲絕,下令用高級的棺槨裝殮,用大夫的標準來葬馬。

大臣們紛紛勸阻:你用大夫的標準來葬嗎?這不罵人嗎?天下的大夫還不反過來罵死你。

楚莊王完全聽不進去,還生氣地傳下命令說:“誰要是再敢來勸阻,一律斬首不饒!”  

不久,就再也沒有人來勸諫了。因為膽小的不敢勸說,膽大的都被推出去斬首了。


優孟聽說這件事後,他披頭散髮,大哭著跑進進宮,楚莊王吃驚地問他說:“你家誰誰死了嗎?你為什麼跑的這麼急,為什麼哭得比我的愛馬死了還傷心呢?”

優孟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痛哭:“我跑的這麼急是因為我知道大王心愛的馬死了,我趕快跑來給他弔唁。再晚怕來不及。我哭的這麼傷心是因為大王所鍾愛的馬呀,怎麼能只用大夫的葬禮來辦理馬的喪事呢?這實在太輕視了。應該用國君的葬禮才對啊。嗚嗚……”


楚莊王見到優孟這麼悲痛欲絕,也抹了一把臉上的淚花:“那你認為應怎樣安排呢?”


優孟回答又嗚嗚地哭了很久,才說:“依我看,應該用美玉做馬的棺材,再調動大批軍隊,發動全城百姓,為馬建造高貴華麗的墳墓。到出喪那天,要讓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面開路;讓韓國、魏國的使節護送靈柩。然後,還要追封死去的馬為萬戶侯,為它建造祠廟,讓馬的靈魂長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這樣,天下所有的人才會知道,原來大王是真正愛馬勝過一切的。”

楚莊王又抹了一把淚,“這……這,這有點重馬輕人了。”

優孟又嗚嗚了兩聲:“馬才是大王你的最愛呀。你一定要讓才天下人知道,楚才不如一匹馬呢。”


楚莊王頓時明白過來,非常慚愧地說:“看來我的過錯可真的是不小呀!你看我該怎麼辦才好呢?”

優孟心中高興了,也不再假裝嗚嗚了,“太好辦了。我建議,以爐灶為停,大銅鍋為棺,放進花椒佐料、生薑桂皮,把火燒得旺旺的,讓馬肉煮得香噴噴的,然後全部填進大家的肚子裡就是了。”

妙哉。楚莊王聽從了優孟的勸諫,將馬交給廚房的人去處理。


3

提意見的最高境界:小人物如何勸說大領導


朱元璋生性猜疑,特別是當了皇帝以後,變為了一個習慣性砍人全家的暴躁皇帝。

但朱元璋對馬皇后,一生不離不棄。馬皇后去世時,帝慟哭,遂不復立後。就是說,朱元璋這一生,加入義軍,打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殲滅方國珍,氣吞山河,卻想不到在馬姑娘死後哭的像個小孩子一樣。

因為馬皇后除了角色始終不變——不管你是乞丐還是皇帝,我是你妻子,一心一意!而且每次給朱元璋進諫,都是給足了老朱面子的。

一次一位宮女犯了一點小小的錯誤。也是這位宮女點背,正好朱元璋心情不太好,於是指著宮女的鼻子開始了叨叨地大罵。

宮女嚇得瑟瑟發抖。

罵了一刻鐘,朱元璋終於罵累了,擺手讓宮女離去。

馬皇后生氣地罵道,“且慢,她犯的錯誤這麼嚴重,讓你如此生氣,送宮正司嚴懲吧。“

朱元璋不解地問:算了算了。她犯的錯也不是很嚴重。就不必送宮正司了。”

馬皇后說對他說:“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賞。當陛下怒時,恐有畸重,付宮正,則酌其平矣。”

朱元璋問道:“你不是也發怒了嗎?”

馬皇答道:“妾之怒者,解陛下之怒也”。

朱元璋聽了馬皇后的話,慚愧不已。

清正賢良的馬皇后通過這種勸諫的方式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宰相肚裡能撐船,大人有大量等等,都是說著好聽而已。

許有你會說,我給大領導提意見是為了他好,幹嘛還要弄這些彎彎繞繞,直接說了不就行了,反正我心直口快。

我想要說的是,大部分人所謂的心直口快,其實都是一種懈怠

要知道真心對大領導好的前提,是對大領導的尊重,表現最直接的就是對大領導面子的保全,你不顧及大領導面子,不論說的內容,首先就是一種不尊重,那就不要指望大領導聽得進去了。

以小人之心為君子之腹,才是小人物勸諫的最高境界。

聰明小人物一定會揣摩大人物的心思,知道他的喜好。避重就輕。精心設計如何勸諫。


說服一個人,就要想知道他最擔心的問題。

正所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知我者謂我心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