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的十一個特點,精神勝利法獨有

阿Q這個角色出自魯迅著名中篇小說《阿Q正傳》,小說緊緊圍繞阿Q而“傳”,自始至終以阿Q的活動作為惟一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寫出阿Q短暫而可悲的一生。阿Q精神是一種自我安慰的精神,做什麼事情都覺得自我感覺良好。阿Q有一個獨特的精神勝利法,如: 被人家打了,就想成是自己打了人家或者被自己兒子打了,以此獲取精神上的安慰;精神勝利法是阿Q精神的基本的東西,也是特有的東西。

阿Q精神的十一個特點,精神勝利法獨有


【阿Q精神的十一個特點】

【一】自欺欺人(精神勝利)

阿Q與人家打架吃了虧,心裡就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於是他心滿意足,儼然得了勝利似的。當他被關進牢房時,他便“以為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有時要抓進抓出”;當他被拉去殺頭時,他便“覺得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也未免要殺頭的”。



【二】自尊自大

阿Q本是極卑微的人,他沒有家,住在土穀祠裡,沒有固定的職業,只給人家做短工,人們忙碌的時候才記起他,一空閒,便把他忘記了。然而,阿Q卻很自尊,“所有未莊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裡”,甚至趙太爺兒子進了學,他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為“我的兒子將比他闊得多”。阿Q甚至瞧不起城裡人,認為城裡人把“長凳”叫成“條凳”、煎大頭魚時加蔥絲,都是“可笑”的。



【三】欺軟怕硬

阿Q與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對手,口吶的他便罵,覺得對手弱的他便打。打輸了,他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被人打了就說:“我總算被兒子打了”,於是心裡充滿了優越感。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動手動腳,扭住她的面頰,說“和尚動得,我動不得?”大肆輕薄。可是,當他在路上遇到“假洋鬼子”時,他脫口說了句“禿兒”,不料被“假洋鬼子”聽見了,“假洋鬼子”舉起了“哭喪棒”,他便趕緊縮起脖子,等著捱揍,連吃了幾棍子,一點不敢反抗。

阿Q精神的十一個特點,精神勝利法獨有




【四】麻木性

阿Q被假洋鬼子敲了腦袋後,看見小尼姑,於是把氣撒向小尼姑,捏住她的臉。小尼姑掙脫後邊走邊說:“斷子絕孫的阿桂。”阿Q和看熱鬧的人哈哈大笑,不知所謂!



【五】性幻想

他認為,“凡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一個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誘男人;一男一女在那裡講話,一定要有勾當了”。所以,當趙太爺的女僕吳媽在廚房與他談幾句閒天時,他便忽然搶上去對吳媽說:“我和你睏覺,我和你睏覺。”



【六】愛看熱鬧

阿Q在“調戲”吳媽之後,被趙家少爺拿著棒槌追著教訓了一頓後又繼續舂米了。吳媽因為阿Q“調戲”她的那件事正哭得傷心,哭聲都驚動了趙老太爺一家子了。阿Q聽到了吳媽哭哭啼啼的聲音,以為又出了什麼熱鬧,於是跑去看熱鬧;他躲在外面偷偷地看到幾個女人正在安慰哭泣的吳媽,阿Q自言自語地:“這小孤孀幹什麼呀?”他越看還覺得越有趣呢。之後又被趙家少爺和下人們追著打了一頓。



【七】潑皮耍賴

他跑到尼姑庵偷蘿蔔,被老尼姑發現了,他還強詞奪理,說:“這(蘿蔔)是你的?你叫它一聲答應你麼?”

阿Q精神的十一個特點,精神勝利法獨有


【八】炫耀擺闊

阿Q去了一趟城裡回來,兜裡有了好多錢,一次把他之前賒的酒錢還了,而且還請其他人吃酒。在酒桌上他盡情的吹噓自己在城裡做的事,村裡人對他刮目相看;他還賣弄自己的見多識廣,竟得意的跟人們談起在城裡看到革命黨被殺頭的事。



【九】投機心理

阿Q本來是對革命一向“深惡痛絕”的,但當他看到“未莊的一群男女(在革命到來之際)的慌張的神情”時,便想:“革命也好罷,革這夥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阿Q革命的目的,不過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阿Q一路走一路叫: “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



【十】自我陶醉

阿Q想要去參加革命黨,於是他盡情得展開了自己的似夢鏡般的想象,他幻想自己成了大人物,在他的幻想中他身穿戲劇裡的大人物的戲服,連趙太爺等人都跪在他的面前叫他Q太爺。他想到了元寶、洋錢、洋紗衫、秀才娘子的寧式床、錢家的桌椅;想到了復仇,把和自己打過架的小D、王鬍子連同侮辱過自己的趙太爺、秀才和假洋鬼子統統殺掉;他想起了趙司晨的妹子、鄒七嫂的女兒、假洋鬼子的老婆、秀才娘子和吳媽,拿不定主意究竟要誰。所以,當他的“革命”要求一為假洋鬼子所拒斥,便想到衙門裡去告他謀反的罪名,好讓他滿門抄斬。



【十一】奴隸性

阿Q看到審訊他的人穿著長衫,便知道這人有來歷,膝關節立刻自然而然的寬鬆,立即跪了下來。長衫人物叫他站著說話,但他還是跪著,並且第二次審訊他時,他仍然下了跪。

阿Q精神的十一個特點,精神勝利法獨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