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卡車司機:“我喜歡開車,我想一直開到開不動了為止!”

2020年,我們關注到許多奮戰在一線的女性醫護人員,她們艱苦卓絕的奉獻,給疫情中的國家帶來希望與復甦。如果說白衣天使是白細胞,與病毒為戰,那麼還有一個女性群體就像紅細胞,持續向全國各地輸送“養分”助力生產與生活,她們就是——卡車司機。


小小的身軀,大大的卡車,強烈的反差,讓女卡車司機身上充滿著神秘又颯爽的氣息。三八婦女節之際,滿幫平臺上跨越了3個年代的女卡車司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帶大家走近她們的工作與生活。

一、60后王金芝:硬核母親培養男神

身材挺拔,頭不白眼不花,如果不問,誰也猜不到,王金芝已經58了。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她是一名女卡車司機,1996年取得駕照,已經隻身開了20多年大卡車。

女卡車司機:“我喜歡開車,我想一直開到開不動了為止!”

“全國我只有西藏沒有去過了,還有幾個月,我的貸款也要還完了,兒子也要畢業了,沒有什麼壓力了,或許我會去一趟。”北到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給俄羅斯送貨,南到廣西穿過友誼關到越南送貨,運過貴州大山裡的美味“黔貨”,也拉過西北大漠的西瓜,大江南北都留下了王金芝奔馳的身影。


王金芝非常“硬核”。從武威拉蔬菜去廣州,3000多公里的路,貨主要求30個小時到,對司機考驗極大,“咖啡、紅牛那都不管事兒,我買了一些泡椒風爪,嚼一嚼,滿腦瓜都是汗”,她以此來驅趕睏意。從湖北拉橘子去北京,貨主一看她是個女司機,不信任她,不給她貨,看著附近同樣在等貨的幾個男司機,她靈機一動來了一嗓子,“誰來給我演老伴兒,我請他吃烤雞!”就這樣,她攬下了這車貨,獨自北上完美完成配送。“去年雙十一,我一連幹了12天,沒洗澡,最多的一天掙到了2400。”靠著滿幫平臺,她精細地規劃著自己的線路,創下了自己的收入記錄。


然而,最令王金芝驕傲的不是跑了多少路賺了多少錢,而是她的兒子王亮。她用“力挽狂瀾”概括自己和青春期兒子的智鬥。長期在外跑車,王金芝常給王亮塞錢來彌補不能陪伴的缺憾,而這也成了十六七歲的兒子“探索”的資本。


有一天,身在鄭州的王金芝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孩子已經5天沒上學了,“我當時就一口氣堵在那裡失聲了,接下來一個月,和人的交流都是靠紙筆,一副好嗓子也變成了現在的公鴨嗓。”王金芝當下驅車趕回,最後在警察的幫助下在網吧找到了兒子。她當機立斷,賣車陪娃。“他求我,說媽媽你就讓我去包半宿網吧,我怎麼說也不行,索性躺地上說自己心臟病要犯了”,王金芝還想了個招兒,每天晚上帶兒子去健身房釋放精力,“不然回家做完作業就想去網吧,健完身回家倒頭就睡。”就這樣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戒掉了網癮,同時也培養了健身的愛好、練出一身肌肉,現在也保持著教練級的身材。

女卡車司機:“我喜歡開車,我想一直開到開不動了為止!”

有一次,王金芝送一票出口到俄羅斯的貨,通關時出了問題,只好花1000塊錢找了翻譯,她當下就想,兒子也可以學俄語啊。回家後,王金芝和王亮一拍即合,兒子也很爭氣,學入了迷,“上廁所的時候在叨咕俄語”,後來兒子和媽媽商量以交換生的途徑去俄羅斯留學,“我得支持,馬上貸了10萬塊錢把他送到俄羅斯去了。”在後貝加爾國立大學留學的四年間,王亮表現優異,被當作學校的招牌,回國後又一鼓作氣考上了黑龍江大學的俄語專業研究生,今年就要畢業了。王亮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師,由於專業紮實、形象陽光,已經有不少機構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兒子今年畢業,我打算找個地方,宰兩頭豬,慶祝一下,讓大家都吃起來喝起來,那時我就會覺得臉上特有光!”


二、70后王雲俠,卡車、手機闖出一片天

在王金芝的兒子即將研究生畢業的同一年,安徽的王雲俠的工作與生活也將取得新的成就,她正在為自己挑選一輛新的13米大卡,女兒也將成為一名小學生。

女卡車司機:“我喜歡開車,我想一直開到開不動了為止!”

王雲俠出生在一個卡車世家,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父親、自己的哥哥,以及家族中好幾位親戚,都是卡車司機。2007年,王雲俠也考出了駕照、買了屬於自己的卡車,從此成了卡車人。


千里走單騎,作為一名女司機,在路上最怕的不是夜晚的黑暗、長時間駕駛的孤寂,而是事故。“最怕的就是事故,處理起來很麻煩,有一次有一個人追了我的尾,報警,打120送醫院,處理了很久才處理好。”她記得,有一年下大雪,走到河南濮陽黃河大橋,前面出了事故,堵了三四天,“沒有吃的,路上的卡友互相幫助,有分方便麵的,有自己做飯的,最後我們走路幾公里到當地人家裡要饅頭吃。”還怕偷油的,“有時候,吃個飯的功夫,再出來油箱就空了。”不過,王雲俠說去年下半年以來好多了,因為國家掃黑除惡力度大,很少有偷油賊了。


王雲俠主要跑江蘇、河北、天津一帶,之前跑老主顧的貨,有時候人家沒貨,也只能等著。後來有了運滿滿、貨車幫平臺,她成為了最早的一批用戶,再也不用等貨了,“物流平臺確實不錯,對大家都有幫助,不然有貨找不到車、有車找不到貨。”王雲俠還是主要找那一帶的貨,“因為這條路我太熟悉了,到哪裡該拐彎了,在哪裡有好吃的飯店,到哪裡加油,比導航好使。”

女卡車司機:“我喜歡開車,我想一直開到開不動了為止!”

王雲俠用卡車和手機帶大了6歲的女兒,給娘倆闖出了一片天。“我當時跑到河北,感覺要生了,就住進了河北當地的醫院,孩子7天開始就跟我上路跑車了。”就這樣,女兒跟著王雲俠在車上長大,“挺好帶的,喜歡聽音樂,一聽就笑。一歲多,有一天把她從車上抱下來,突然就會走路了。後來會說話了,還能和我聊聊天。”如今,女兒上學前班,9月份就上小學了。


辭舊迎新,2020年元月1號,王雲俠剛把舊車賣了,“打算從原來9米6的車換成13米的,還是貸款買,沒有壓力沒有動力嘛。“等疫情過去,王雲俠就打算繼續上路了。

三、80後張丹:俠肝義膽敢闖敢愛

在王金芝取得駕照的那一年,17歲的張丹還在機場有著一份安穩的工作,然而從小就仰望著卡車的她,註定將書寫自己與卡車的故事。

女卡車司機:“我喜歡開車,我想一直開到開不動了為止!”

“你瞅我這忙了一下午。這趟和我一起拉貨的一個卡友,路上雨布沒蓋好,給人家溼了400多箱貨,運費沒拿到,還得陪人家錢,這才幫他聯繫好了人,幫他賣掉貨。“原來,熱聊中的張丹突然”下線“,是幫著卡友給貨物聯繫買家去了,挽回幾千元損失。當天晚上,張丹特意到超市買了羊肉卷、青菜、香菇等等,陪那位卡友吃了頓火鍋,”跟他嘮嘮,怕他賠錢上火,在外面跑車都不容易。“


張丹經常在卡友群裡幫遇到困難的司機募捐,作為群主,她通常是第一個捐、捐的最多的,“我必須以身作則,卡友出事我得衝在前面,這樣大家看著心裡舒服。“愛打抱不平的性格,讓張丹走到哪裡都有朋友。

女卡車司機:“我喜歡開車,我想一直開到開不動了為止!”

今年春節,張丹因為疫情被耽擱在了廣東茂名沒有回家,和卡友們在停車場過的大年。1月17號,張丹從福建拉了一車青菜到東莞虎門市場,本打算賣完就回家,但等到賣完,疫情已經嚴重起來,加上價格不高,張丹就乾脆決定不回去了。“我把車停在了廣東茂名的停車場,幸好遇到了幾個認識的卡友,我們4個車、8個人,AA制買了肉、菜,一起過了個大年!”目前,張丹正在廣東一帶倒短拉飲料等。


張丹從小就愛車,她和前夫也因車結緣,並在婚後共同經營著一輛卡車。因為各種原因,這段婚姻在幾年後結束了,雖然帶來了一些無奈,但也給張丹的職業下了定義,幾年的歷練讓她不僅駕駛技術了得,找貨也是一把好手。寧夏什麼時候下西瓜了、新疆什麼時候產葡萄了,她都門兒清,現在通過滿幫平臺配貨,更是讓她不愁貨源。


張丹敢闖。她拉過好幾年大件,所謂大件,就是超長超重的貨物,比如風力發電設備。超長超重,貨值高,怕貨損,每到一個地方就得辦超限證,跑得慢……讓很多男人都望而卻步的貨物,卻吸引了張丹,“算算能掙錢,我就拉!”

女卡車司機:“我喜歡開車,我想一直開到開不動了為止!”

為了圓自己的布達拉宮夢,2018年,她特意在貨車幫上找了一車去拉薩的貨物,從成都裝貨,一路上經過了汶川,阿壩,達日久治,花石峽,香日德,格爾木……到了五道梁,憋車憋了一整天,到了格爾木,她開始有高原反應,“幸好僱的副駕有經驗,提前帶好了氧氣瓶”,到了唐古拉山,張丹想下車看看風景,副駕囑咐她”下車要慢慢的,別回頭,一回頭就要暈“,後期,副駕還發燒、肺炎、流鼻血,”去了一趟算是圓夢了,我心臟不好,不能再去了。“張丹說,可能的話,她將來要成立車隊。“我喜歡開車,我想一直開到開不動了為止!”

張丹的話也代表了大部分女卡車司機的心聲。動輒上百萬的里程,稔熟的駕駛技能,較為可觀的收入,對方向盤的熱愛,讓她們在歷盡千般之後,仍然選擇堅守這條道路,繼續為了自己的夢想、中國的物流而奔跑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