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分成黑白兩個時代,釋迦牟尼聞名世界他為“幕後推手”

阿育王,古代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之中是無與倫比的,他對歷史的影響同樣也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

18歲時,他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約公元前273年,賓頭娑羅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為了奪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加入了爭奪王位的鬥爭。傳說阿育王曾經謀殺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終,阿育王獲得了勝利,約公元前269年,阿育王舉行了正式登基典禮。

阿育王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區,晚年篤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稱為“無憂王”。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據說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阿育王曾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此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結集),驅除了外道,整理了經典,並編撰了《論事》,為佛教在印度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統治時期是古印度史上空前強盛的時代,也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

此人一生分成黑白兩個時代,釋迦牟尼聞名世界他為“幕後推手”

阿育王

阿育王故事:

1、一生分成黑白兩個時代

阿育王一生的業績可以明顯分成兩個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時代,主要是經過奮鬥坐穩王位和通過武力基本統一了印度,在約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時,有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印度全境得到統一。據說,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屠殺的場面,深感悔悟,於是停止武力擴張。

後半生是“白阿育王”時代,在全國努力推廣佛教,促成了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榮。阿育王統治時期成為古印度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強盛時代。使佛教成為國教,也沒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於阿育王強調宗教,政治寬容和非暴力主義,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印度長達41年的時間。

此人一生分成黑白兩個時代,釋迦牟尼聞名世界他為“幕後推手”

阿育王

2、大肆宣揚傳播佛教

阿育王在結束戰爭之後,開始專注於禮佛,他廣修寺廟,召集四方僧人,編撰,完善和整理了許多佛經,佛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印度佛教的黃金時期,此外他還派僧人外出傳教。

阿育王宣佈他將不再主動發動戰爭,即使不得已的戰爭也將盡量減少傷亡。他定佛教為國教,將他的詔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這些“正法”的內容體現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政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團捐贈了大量的財產和土地,還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據說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此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結集),驅除了外道,整理了經典,並編撰了《論事》。阿育王開始向邊陲地區和周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斯里蘭卡、緬甸,甚至敘利亞、埃及等地都有他們辛勤的足跡。這是佛教走出印度,邁向世界性宗教的開始。

此人一生分成黑白兩個時代,釋迦牟尼聞名世界他為“幕後推手”

阿育王佛塔

3、釋迦牟尼擁有世界影響力的“幕後推手”

阿育王在全國修了84000座佛舍利塔,多次幫助僧團,佈施供養三寶。阿育王又派許多大德高僧,到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弘揚佛教,這些傳教高僧及大臣,東從緬甸,西到埃及、希臘化世界,都有他們的足跡,由於阿育王后來幡然悔悟,並且積極的愛護人民,保護生命,護持佛教,所以他被人們尊為——護法名王。

釋迦牟尼,是被稱為佛祖的傳奇人物,相傳,佛祖去世後,遺體在古印度拘屍那城南火化。弟子在灰燼中,發現了一些奇異的結晶體,就是這些神奇的顆粒,被弟子們稱為“舍利”。然而,釋迦牟尼在世界上的影響,最重要的“幕後推手”之一,就是阿育王。

此人一生分成黑白兩個時代,釋迦牟尼聞名世界他為“幕後推手”

釋迦牟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