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導語:在河北省滄州市,面花是當地民間自古盛行的麵食藝術。從最早供奉神明和祖先的祭品到如今逢年過節的饋贈禮品,面花一直活躍在傳統民俗活動中,長久以來滄州黃驊面花形成了它獨特的魅力,它的美觀和美味深受人們喜愛。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好看又好吃的面花

我國北方以吃麵食為主,所以面花以黃河流域各個省份及周邊地區流傳甚廣,逢年過節,平日裡的婚喪嫁娶、老人誕辰、孩子滿月,走親訪友等,都少不了寓意吉祥的面花。

滄州面花由來概述

滄州面花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時期。據縣誌記載,自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難”誅奸、入京“掃碑”為名,大肆殺戮當地土著居民,導致土地荒蕪、人煙稀少。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朱棣趁南軍北上還未站穩腳跟之際 奪取滄州圖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曾先後3次下詔遷山西洪洞、江蘇南京、安徽鳳陽、山東即墨、浙江金華及陝甘等地數十萬人充實因戰亂而人口驟減的京畿。

永樂二年,窮苦貧民自山西洪洞遷徙至此,在渤海之濱紮根繁衍。目前滄州境內的大部分村落大都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形成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古代的鹽鹼灘子,荒涼

當時滄州東部的黃驊農村受沿海的影響,生態環境惡略,土壤含鹽量高,種什麼植物都不容易生長,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土地,糧食產量也非常低,人們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平時主食都以粗糧為主,麵粉顯得特別稀罕,更別說雞鴨魚肉了。

過年過節的時候,祭拜神明祖先,人們拿不出像樣的貢品,就用平時捨不得吃的麵粉,蒸製成雞、魚、麥垛、刺蝟、倉官兒等形狀的麵食作為貢品,供奉神明和祖先。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幸福吉祥。長久以來這一習俗時代延續,手工捏製面花隨家庭主顧們口傳親授代代相傳了下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手工捏製到模具製作

如今,面花除了部分手工捏製外,大多數面花都是通過手工模子磕制。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製作面花的模子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高殿華夫婦是省級非遺項目黃驊面花模子第四代傳人

面花模子,是在選定的木板上,運用不同的刀法,將寓意吉祥的花、鳥、魚,以及動物、植物的圖案凹刻在木板上,共製作棉花使用的木製模具。只要運用不同的面花模子,就能磕製出造型各異、形態逼真的面花,這也成為了滄州黃驊一代面花的一大特色。

每到過年過節,娶媳婦嫁閨女家庭婦女們都會聚在一起刻制面花。滄州地區的農村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大年初一到十五不許幹活,否則一年不順當,所以,年前年後的活,特別是作為一日三餐的乾糧,必須在年前蒸出來,以便一家人食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因此,一進臘月年關的門,到滄州的農村,特別是黃驊一帶的村落轉一轉,你就會發現有面花的香味從農戶的院子裡飄出來。不管哪家蒸麵花,都要喊上妯娌和要好的鄰居,大家輪流幫忙,今天你家明天我家,老老少少往炕頭上一湊,揉麵的、做面花的、裝鍋的各司其職。如果正好有來串門的,二話不說,挽起袖子就幫忙,大家湊在一起說說笑笑,忙碌中透著溫馨、依著親情。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喜氣洋洋的製作面花場景

如果哪家辦喜事了,村裡的家庭婦女們就都撂下手裡的活,趕到娶媳婦那家去幫忙蒸麵花,一大屋子的婦女們不用主家動手,幾袋麵粉兩天的功夫就都變成了喜人的面花,個個愛死個人。娶媳婦的面花和過年過節的面花不太一樣,裡面還要放上棗和小豆,寓意著新人吃上這樣的面花後早生兒女。

滄州黃驊的面花,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獨具異彩。它的造型古樸自然,生動誇張,概括性強,形態逼真可愛,堪稱民族民俗文化的一隻奇葩。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壽比南山賀歲面花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十二生肖面花

滄州面花的花樣造型及寓意

面花的造型取材於農村生活,大多是寓意吉祥的動物花卉為主。比如:蟠桃、步步高昇、小鳥、小魚、花,以及我們常見的十二生肖等。反映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情趣愛好和追求,是一種生活藝術理念完美的表達方式。

面花的花樣有很多講究,在民間也有很多的寓意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比如:鯉魚,象徵著年年有餘;雞,象徵著大吉大利;喜鵲,寓示著喜事來臨;葫蘆,取其諧音“福祿”的意思;白菜和元寶,代表著招財進寶。

01、元宵節的刺蝟和倉官兒

倉官兒不是官,而是倉鼠科的一種老鼠,也是滄州地區一代對倉鼠的稱呼。這種老鼠能夠在地裡打洞,並且能夠儲藏大量窪地裡種的豆類或是花生之類的糧食。另外,刺蝟這種動物也有也有儲藏這類糧食的習慣。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刺蝟

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頭一天,準備好備料和輔助工具,如用剪刀剪刺蝟身上的刺和嘴巴,用手捏刺蝟的尾巴;製作倉官兒時,倉官兒身上不用剪刺,背上馱放一隻元寶;備料中分別有紅豆、黑豆、綠豆,據不同要求分別使用,刺蝟是黑眼睛,倉官是綠眼睛。

人們將蒸好的刺蝟、倉官兒、放在灶臺、窗臺、櫥櫃這些地方,祈求這兩種小動物給家裡馱來財源。表達祈求家裡生活富裕,餘糧充足的美好願望。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圖中高個的是麥垛

02、填倉節的麥垛

滄州一帶,正月二十五是填倉節,民間有蒸麥垛習俗,代表麥子收割以後,在打穀場上堆成的大垛,面垛上橫豎兩根面長條,象徵兩根捆麥子的草繩,麥垛上的刺,象徵麥穗的麥芒。心靈手巧的人們為了寄予麥垛更多的寓意,還用面捏成元寶或銀子殼的形狀,放在麥垛的頂部,表達了人們對豐收和財富的渴望。

寫在最後:面花相比饅頭口感較好,被人們逐漸接受,形成獨特了獨特的傳統文化。 但由於面花製作費時費力,近年來“身影”漸漸模糊。為了保護這項民間的傳統飲食文化,滄州黃驊面花,在2009年申請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幸福吉祥的滄州面花

最貼近生活的麵粉,最樸實靈巧的雙手,最具鄉土氣息的造型,不同的節日,製作不同寓意的面花。小小的面花承載了人們太多的願望與期盼。2020在這個不能出門的年節裡,我親手製作了一些好看又好吃的面花,同時也賦予了它們新的願望,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在這裡,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年年有餘、大吉大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