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坐姿划船的“幅度”,提升背闊肌發力感,練出倒三角形體比例

“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肌肉男,為什麼看不出訓練痕跡?

大概率是缺少了凸顯身體比例的背闊肌——

掌握坐姿划船的“幅度”,提升背闊肌發力感,練出倒三角形體比例

作為倒三角形體比例的基礎,發達的背闊肌是力量訓練者登堂入室的憑證。它的地位就是如此超群,哪怕再寬闊的肩膀、再纖細的腰腹,失去了背闊肌的加持,從正面看上去都只是一個“T”型。

而那些把背闊肌練到位的訓練者會感受到真正的“如虎添翼”,坐擁大塊肌肉卻不顯臃腫。身體的線條不再是從上到下筆挺的“直溜”,從腋下到腰部之間,彷彿多了一對肌肉羽翼。

雖然好看,卻不好練。想練出發達的背闊肌,付出的不僅是辛勤汗水,更得是聰明的鑽研。多方位、多動作的背部訓練,配合正確的發力技巧,才能讓背闊肌練得越來越好。

坐姿划船是比較經典的練背動作,可以有效刺激背闊肌,非常適合進階者發展背部厚度,建議大家掌握它的訓練方法。

動作詳解:

  • 選擇窄距握杆/把手,將其固定在腹部高度位置。
  • 雙腳踩住踏板,膝蓋微曲,挺胸收腹、肩胛收緊,伸直雙臂。
  • 肩胛後收,帶動雙肩向後牽拉,肘部向後運動,雙手將手柄拉到肚臍位置處,頂峰收縮1-2秒。
  • 大臂前伸將把手送回,感受後背處背闊肌的拉伸感。
掌握坐姿划船的“幅度”,提升背闊肌發力感,練出倒三角形體比例

動作幅度說明:

只有肌肉充分的收縮和拉伸,才能帶來最好的刺激效果,大多數人背闊肌發力感差,是因為這段行程當中的幅度不夠,直觀的說:肱骨後伸的幅度不夠。

掌握坐姿划船的“幅度”,提升背闊肌發力感,練出倒三角形體比例

在坐姿划船中,這個幅度不是用繩索拉長、縮短的距離衡量的,而是說背闊肌主動收縮和拉伸的幅度,指的是手肘向後伸到放回的這段距離。

上邊我們提到,坐姿划船本質上利用肩伸練背,當重量過大或者我們身體力量不足時,我們沒辦法只通過肩伸就把重量拉到肚臍位置。怎麼辦?

為了完成動作,身體要開始借力了,借力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肩伸不足,屈髖來湊,也就是身體的前後擺動。

我們把坐姿划船中的身體擺動,和人在站立情況下對比,就會發現我們上半身位置的改變,實際上是通過屈髖完成的。而屈髖,正是我們經常講到的硬拉、深蹲這類下肢訓練中必備的。


掌握坐姿划船的“幅度”,提升背闊肌發力感,練出倒三角形體比例

視覺上我們依然做的是肩後伸動作,但實際上藉助屈髖,讓身體軀幹也同步後伸,就是這個差異導致肩伸幅度縮短了,背闊肌擠壓感削弱;對應的是身體尤其是腰部發力增加了,這並不是我們划船動作的目的。

另一種是肩伸不足,屈肘來湊,也就是手臂的主動借力。

鍛鍊背部的坐姿划船,是以肩胛的後收牽拉肩部,實現肘部的後移,這個動力鏈是從後背往前的。如果為了把肘拉到身後而屈肘,動作的性質就變了:

我們關注點放到了手上,為了把手裡的重量向身體方向拉動,屈肘的幅度增加,抓握把手的手臂發力越來越多,背闊肌的發力感越來越差……

“借力”問題的解決

針對屈髖導致的借力,最好的方式是保持腰椎中立,身體不要出現過度的前後擺動。

掌握坐姿划船的“幅度”,提升背闊肌發力感,練出倒三角形體比例

新手學習動作的時候,要剋制身體的前傾和後仰,身體的前後位移會變相縮短坐姿划船的運動行程,降低動作的難度,也非常可惜,降低了背闊肌的發力感。

看過施瓦辛格坐姿划船的朋友會發現:他的划船姿勢太魔幻了!但那並不適用於普通訓練者,尤其是找不到背闊肌發力的新手小白。

因此,不要過分迷信大神或是高手訓練採用的大重量和大幅擺動,那既需要背闊肌主動發力,又需要訓練經驗的加持,這樣身體才能不被重量牽引著前拽而受傷。

針對屈肘導致的借力,要逐漸體會肩後伸帶來的肘部位移,而不是肩膀固定時的肘部彎曲。

1、降低划船的重量。最好是用手指輕輕鉤住把手就能控制的重量,弱化抓握能讓大臂更像傳導力量的鎖鏈,這樣向後劃時,我們的注意力更多放到了背闊肌的收縮,而不是肱二頭肌的收縮。

2、選擇窄握的固定把手,大臂貼近身體。用繩索划船手腕位置靈活、手臂也更容易借力,而固定的把手因為穩定,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到背部目標肌群上。

掌握坐姿划船的“幅度”,提升背闊肌發力感,練出倒三角形體比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發達的背部肌肉、寬闊厚實的背闊肌是我們都想擁有的,但只有重視每一次訓練,體會正確的發力感,才能讓這個目標逐漸實現。

也希望大家不要眼高手低,從小重量做起、打好訓練基礎,厚積薄發,打造倒三角形體比例。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內容了。創作不易,誠摯感謝您的每一次點贊、轉發和收藏,在評論區評論互動,我們將在後續產出更多實用的內容!

關注中國健體那些事,訓練知識、健身資訊、健美健體,總有內容適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