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股神"们的杰作

基金投资,本是将钱委托给专业人士去管理,以期获得超额收益。市场中总有那么几个"股神"级别的大牛,不论市场风云变幻,总能立于不败之地,引得人们迷信追随。但越是这种魔幻的"大神",越是把普通老百姓往死里坑。这里就介绍"股神"们最常制造的三种"人祸"深坑:

利益输送、抬轿子、老鼠仓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基金经理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

说到利益输送,就不得不想起"私募一哥"徐翔。徐翔一直是一个传说,传说他从3万元起家,炒到了250亿,他的私募基金"泽熙基金"更是创下5年平均收益率200%的逆天记录,这样的"大神"到底有什么炒股秘籍?直到2015年徐翔被抓,人们才知道徐翔根本就不是炒股而是犯罪!他不是股神,也不是有内幕消息,他就是伙同上市公司股东一起操纵股价,吸老百姓的血!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徐翔伙同上市公司股东操纵股价的套路:

1. 先私下约定好由上司公司择机发布公司利好消息,比如利润增长、高送转,或者炒作新题材、新概念。

2. 信息公布之前,徐翔的私募基金就先大笔买入该公司股票建仓。

3. 私募基金建仓完毕后,上市公司发布"利好"消息。

4. 股价拉升之后,上市公司股东宣布减持股票,并由徐翔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接盘,最后徐翔再在二级市场上全部卖掉。

这个套路带来的结果就是:上市公司股东高位减持套现,套现后的收益由股东和徐翔进行分账;徐翔的私募基金因为每次都能提前建仓所以每次都能实现翻倍增长;而追捧徐翔的普通股民最后都成了徐翔的接盘侠。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徐翔的整个运作都不是正常的炒股,而是伙同上市公司股东,发布虚假消息,利用自有资金操纵股价,高位卖出找接盘侠,获得的利益由股东和徐翔私下再分配。

这是犯罪!徐翔不是股神,他是魔鬼!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私募基金由于监管松,信息不透明,往往是利益输送的重灾区,投资私募基金的中产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基金之间的相互"抬轿子"

几乎每家基金公司都会有一两只"明星基金",可是这"明星"业绩是怎么来的?其实跟娱乐圈中每家经纪公司捧人的手法差不多——花钱买水军买数据,套在基金公司身上就是利用自家别的基金给"明星基金"抬轿子,做出"耀眼"业绩。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抬轿子"指用同公司别的基金给"明星"基金做

接盘侠,甚至是会利用"明星"经理的新基金专门给老基金"输血",就是专坑"脑残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整个公司公平对待,大家百花齐放不好吗?现实是,既不好,也做不到。

基金也跟娱乐圈一样,大家只看得到那些曝光率高的、新闻多的、数据好的,一只平平无奇的稳定型基金,只能淹没在茫茫基海中,所以基金公司很明白,与其大家一起平平淡淡、稳稳当当,不如先自己捧出"一哥一姐",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明星基金"割普通基金的韭菜,普通基金割广大基民的韭菜——真香!

人总是最先看到那些光鲜亮丽的,人也总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的,利用抬轿子的手法打造"明星基金",才能吸引到广大投资者竞相追逐。所以我们投资基金的时候应该要更多的关注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和基金经理的综合业绩,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名下管理有多只同质化严重、重仓股高度重合的基金,最好敬而远之,以免被割。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老鼠仓

老鼠仓是指基金经理在利用公有资金拉升股票之前,先用亲戚朋友或自己实际掌控的账户去买入股票,低位建仓,然后再用公有资金将股价拉高后,率先卖出个人持股获利,将投资者的资金套牢的行为。说白了就是用投资者的资金替自己高位接盘,对老鼠仓经理来说基本就是无风险套利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十年之前,在中国基金业几乎近半数的基金经理都有老鼠仓行为,一是因为人性的贪婪,能用大众的钱为自己牟取暴利,实在是难以拒绝;二是违法犯罪成本太低,2009年之前,老鼠仓行为还没有列入刑法,被发现只是轻微罚款,并且也只判定是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不追究基金公司的连带管理责任,因此老鼠仓行为特别猖狂。

为了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2009年2月28日,老鼠仓行为正式入刑,定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除了罚款之外,还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入刑之后,基金经理们才收敛许多。尽管如此,老鼠仓依然很难杜绝,特别是在私募基金领域,这种损公肥私的行为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并且老鼠仓行为完全没法进行事前预防,只有在被曝光的那一刻你才知道自己被人偷了粮。只能提醒大家,如果有消息显示一个基金经理或一家基金公司有老鼠仓或内幕操纵的嫌疑和前科,请千万远离,不要让自己的资金涉险。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投资基金提防"人祸"的小建议

1. 不要迷信"明星基金",更不要迷信"股神",股市很魔幻,能比股市更魔幻的只能是违法犯罪行为。尤其要警惕私募基金的魔幻业绩。

2. 投资一只基金之前,先查清楚基金的持仓情况、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基金公司的整体水平,切勿冲动投资。

3. 避开有"老鼠仓"前科或传闻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

4. 不迷信短期业绩,从长期来看,被动型基金(指数基金)的综合业绩往往比主动型基金更好。

基金市场的深坑,都是

延伸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