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路工撮影》1

《京張路工撮影》1


《京張路工撮影》1


《京張路工撮影》主要記敘的是中國自主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沿線各站點、主要路段實景以及通車典禮情況。為清末民初著名的攝影師譚錦棠拍攝,上海同生照相館製作,分為上下兩卷,共183張照片,對中國鐵路的發展史的研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清宣統二年(1910)版《京張路工撮影》(以下簡稱 《撮影》),作為一本影集,它記錄了京張鐵路干支線的建設過程,包括橋隧、車站、水塔、機輛以及通車典禮等情景,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工程狀況。採用攝影這種方式對鐵路工程進行記錄,為後人提供了文字所不能傳遞的真實感,因此更獨具特色,堪稱典範。

《撮影》分為全本和簡本兩個版本。本館收藏為全本,共有上下兩卷,封面為紅色絨布面,正中央鑲嵌銅製標牌,分別刻有"京張路工撮影上卷"和 "京張路工撮影下卷"字樣。上卷有照片92張,下卷有照片91張,共計183張。照片長26.5釐米,寬20.5釐米。全本從卷首起依次有郵傳部官員、詹天佑先生及其他工程技術人員的照片,然後是工程技術人員在驗道專車前的合影以及阜成門外工程局的照片,隨後從京張鐵路起點柳村60號橋開始向北依次記錄整個京張鐵路工程,之後是機車車輛、支線以及通車典禮的照片。

​《撮影》中的照片均由當時著名的攝影師譚錦堂拍攝,他攝影水平高超,作品從美學角度上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畫面清晰,構圖講究,取景位置也經過精心挑選,特別是用較大篇幅展示了南口到八達嶺關溝一帶的鐵路風貌,畫面中古老的萬里長城與京張鐵路交相呼應,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得到了完美體現。

《京張路工撮影》1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身著官服的半身照。漢族,字眷誠,號達朝 。 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 ,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 ,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京張路工撮影》1

陳昭常(1868-1914年),字筒持(墀、池),一字平叔,京張鐵路建造總辦。廣東新會潮連鄉巷頭村(今屬江門市郊區)人。民國3年(1914年)10月15日,病逝於赴任途中,終年47 歲。著有《廿四花風館詩詞鈔》、《廿四花風館文集》行世。光緒十五年(1889 年)中舉人,二十年(1894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一等編修等職, 後改任刑部主事,候選道員,隨駐英大使出洋,遍遊英、德、法、俄、美、日諸國,考察洋務。

1896年與張元濟發起教授新學的京師通藝學堂。1897年隨南海張蔭桓出使英國,遊歷各國,同年到廣西任洋務局會辦等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初,雲南總督奏調陳昭常回國到雲南供職辦洋務。當陳赴滇途中經廣西桂林, 卻被廣西巡撫截留任職,歷任廣西右江兵備道、督練公所督辦、洋務局總辦、 總理行營營務處,節制水陸軍。以剿辦廣西梧州、鬱州、 潯州各屬土匪有功,於光緒二十五年六月賞戴花翎。後奔母喪,留居廣州。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上京,先後任長春知府、山海關道員。庚子義和團起義,八國聯軍陷北京,陳昭常隨從西太后的鑾輿, 西走長安,得到護駕大臣和西太后的賞識。後回京,受到重用, 歷任京榆鐵路總辦、京張鐵路總辦、 郵傳部右丞等。1903年,被袁世凱奏留赴天津隨同辦理商約談判。1905年任京張鐵路總辦,與詹天佑一起創辦第一條由中國人設計施工的鐵路。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任督辦延吉邊務兼吉林省各軍翼長、署琿春副都統。宣統二年(1910年7月23日)署吉林省巡撫,次年實授。 吉林省是新設置的省份,政務未上正軌,稅收尤多弊漏。他上任後, 訂出了"劃一稅目徵於民,化公為私責於官"的措施,稅收得到整頓,點滴歸公, 年增收500餘萬兩。民國元年(1912年),陳昭常被推舉為吉林都督, 次年兼吉林民政長。冬,以養病辭歸廣東,遊覽至上海, 接到任廣東省民政長的命令,他仍以病為理由,遲遲不到任。民國3年(1914年)10月15日,病逝於赴任途中,終年47 歲。


《京張路工撮影》1

左為陳昭常


《京張路工撮影》1

4此為京張鐵路修成時修路人員在驗道專車前的合影。前排是工程技術人員,右起第三人是負責京張鐵路線施工的總工程師詹天佑,工程技術人員後排是鐵路工人。最右邊留鬍子的高個中年人。此人叫鄺景揚(又名鄺孫謀,字星池,Kwong King Yang),他也是中國鐵路早期工程技術人員,同為赴美留學幼童(同治十三年),和詹天佑還是廣東老鄉。在京張鐵路修建前後,他還兼任粵漢鐵路工程司,並在隨後京張鐵路向歸綏、包頭繼續拓建時出任高級工程設計師。他為中國鐵路建設做出的貢獻不亞於詹天佑,但中國官方介紹歷史人物習慣是"抓典型",找出一個模範來,把光線都聚集在極少數人身上,這種習俗就導致類似鄺景揚這種同樣優秀的人物少為人知了。


《京張路工撮影》1

5此為京張鐵路修成時修路人員在驗道專車前的合影。左側為工程技術人員;右側是鐵路工人。京張鐵路的修建費用,是由袁世凱和陳昭常等人出面奔走,得以先獲得滿清廷100萬兩銀子的政府撥款,再爭取到關內外鐵路(即京奉鐵路)盈餘撥款和英資匯豐銀行借款拼湊而得,即便如此經費依然較為拮据。因此陳、詹等人採取修一段用一段的原則,先用一年時間,修好從豐臺柳村到昌平南口的約100裡(58公里)的鐵路。這段路線都位於北京城西北的平原地區,難度小造價少,建成後立即投入使用,再以運營收入補貼後續工程。


《京張路工撮影》1

6京張鐵路工程局,位於老北京其中一個城門——阜成門的外面。照片右側有一塊牌匾,上面的文字是"京張鐵路官醫院"。


《京張路工撮影》1

7這張照片顯示了京張鐵路工程局的客廳和庭院,工程局位於老北京的城門之一——阜成門的外面。客廳採用傳統裝飾。牆壁上是一軸畫和一幅以優美的中國書法書寫的對聯。桌上放著一座西洋鍾。

《京張路工撮影》1

8這張照片顯示了京張鐵路主幹線的起點。左邊是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京張鐵路"。

柳村至南口段(1905年9月至1906年9月)京張鐵路起點-豐臺柳村:京張鐵路起始自北京豐臺柳村,經居庸關、八達嶺、河北省的沙城、宣化至張家口。全長為201.2公里。從北京北至張家口的鐵路,現為京包線的京張段。

《京張路工撮影》1

9這張照片沒有標題,但火車站的正立面上方題有"北京廣安門車站 Kuanganmen"。其右側以較小的中文寫著"光緒丙午夏季"(1906 年),左側的文字是"陳昭常題"。從照片上可以看到車站內是一間辦公室,有一個標牌指出這是電報部門。.

《京張路工撮影》1

10這張照片顯示了京張鐵路沿線的一座天橋,這座天橋位於西便門。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位於鐵軌上方的天橋上的鐵路工人。京張鐵路沿線有許多這樣的天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