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件事 THINK ABOUT ONE THING


思考一件事 THINK ABOUT ONE THING


(大喵,18年深夜的一張圖稿,不記得當時在思考什麼了.......)

說說今日的故事:

倒騰資料的時候,在文件夾裡面看到了一份當時聽講座留下的資料,粗粗翻看了一下,想著就記錄下來了,對於大學期間,就大喵個人而言,我覺得學習的設計課程當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是,倆個字,眼界,很多人都在強調這倆個字。

此外就是案例分析,共享項目案例現狀,前期較多的是對於軟件應用,當然不同設計學科針對的軟件大不相同,因為課程的關係,其實較為寬泛,會有考察的部分在內,我們通過去了解觀察學習前輩們的作品,然後回過頭,對課程項目進行天馬行空,相當自在的一種模式,

沒有侷限二字,人力,財力,地址,經費,可實施性,在前期都不受任何侷限,甚至是接受程度,人群的不同消費價值觀等,直接決定了,他對所有物的認同與否,逐漸的,對於設計畫面的追求程度,在於細節表現。

就像是,考前畫畫,我們追尋,中式的對稱關係一樣,畫面的好看與否,是因為角度關係,視覺效果,色彩對比等。

有一點感觸是真的,在一次次的不著邊的天馬行空過程中,再一次次落回老師講解的過程中,慢慢感受到,現實中的理想狀態。



設計思考

設計:

,設想,設查,假設(目的)

,計劃,計算,計策(過程)

筆記中:

一:

設計定義

設計旨向“未來,產業,民生”。

設計維度:

以想象力建構創新方式,以人機深度互動新設計,促進藝術與科技新融合,實現社會與經濟多維成功,是一種以頂層策略智慧人類社會資源,引領生活,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網絡全鏈的協同創新活動。

維度一:從顏值和只能到新美學和新技術

維度二:從專業和國際到新視野和新格局

維度三:從社會和產業到發展觀和創新觀

大喵粗暴地認為,其實就是加大生產與創新,促進經濟多方面發展,主攻服務行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精神層面等。是以一種假設的方式,產生的大膽猜想,並且加以實施的部分。

二:

設計觀—“金智塔”

思考一件事 THINK ABOUT ONE THING


大喵拿PS做的彩圖,也沒用鼠標啥的,就是手繪畫畫了,強迫症別打我,哈哈哈,從彩圖的頂端往下看是分解的過程,所有的特性組合形兩大生態,產生與產出指向未知範圍,隨著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不同層面增加豐富化後,基層特性只會越來越多,標準不一,最終的頂端,直接是結果呈現。

(大喵一直都覺得,軟件裡面,PS真真真的是好用,好用到炸,記得大一還拿ps做過黃牛票,純粹是,覺得好玩,年少不知當時莽,哈哈哈哈!)



三:

核心價值觀—“四智觀

人文智性

Intelligence of Humanity

生活智慧

Wisdom of Life

產業智庫

Brain of Industry

科藝智能

Fusion of Tech and Art

此處應該附有文圖才好,但是大喵當時光顧著聽了,還是站著聽的,所以沒圖,哈哈哈哈。這段略顯的枯燥,大喵拿來記事的,倒也無妨,自己記得畫面......就好?

但文字部分,大喵覺得當時整理的很好,它將同元素文化提煉,形成四智,中華漢字文化真的是很優秀,每次大喵編方案的文字部分,真的就是卡點播放那種,停一下,頓一下。



四:

四個視點:

1.人類視點即用戶視點,考慮快速便捷瞭解使用,是否安全可靠舒心,是否具有吸引力。

2.產業視點即商業技術,考慮是否應用新技術材料等,新能源開發,或者通過創意巧思解決現有問題。

3.社會視點即社會價值觀,考慮是否對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實現做出了貢獻,新事物的產生,是否改變新式形態的產生,以及新的價值體現,在原有的基礎上產生出新的萌芽。

4.時間觀點即中長期視點,是否在有效利用過去的背景與積累,提出了新的價值體現,從中長期觀點看,提出可持續性較高的方案,順應時代的變遷。

(大致在不同視角的觀點出發,看在這四者之間是否有產生新的關係以及聯繫的模式,再慢慢適應時代和人民的需求,承接過去,直至未來。)



五:

設計的本質

當作為一名設計師,時常思考:我們究竟為何而設計?

為了一個美麗光鮮的外表?激發慾望,追求商業價值?

為了體現一種權利及意志?傳播某種文化?

為了創造用戶的完美體驗?還是為了滿足自我的滿足感?

其本質是何?何以為之?

Why we do design?

當時的狀態是個學生,覺得這些問題有些侷限,其本質含義就好像,我為何而活?可能設計佔據了太大的部分,後來工作以後就會發現,不擴大一個點的疑問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做這件事,去了解它,在這過程中,將找到自己的答案與方向。

不建議,過於理想化一件事或物,後面的期望值就像是洩了氣的氣球,四處亂串地被反彈。

當時得到一個看似規範化的答案:

設計師,建築師解決的是人與物,與環境的關係,(現在內心真的是,這帽子真的太大了,個人能改變的事情本身就很侷限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將會帶有一定的大前提,前綴的產生才能催動後面的發生,關係是這樣,但是沒有劃分,就是很難面面俱到,所有會出現,所謂的定位人群,設計定位。再不回憶這些內容,我怕不是,要把學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哈哈哈,就好像是清零了一樣,生活節奏變了,能記得事便越來越少了,所以,想用這個方式,記錄下來。)



觀察者的角度層面,從視覺上的興奮與愉悅到高品質的美學價值,獨特,創新並具備差異性的創新性,(在這一點上,大喵有些覺得難以闡述,因為創新的反義詞彙就是抄襲,剽竊,對此若有嚴重不滿者,會咬牙切齒地懟,就像磨牙那種,這個是相對比那些對於設計本身的認真態度有關,其實也是對於自己所有物,所有權的死死捍衛形吧?)

持久性:就是最起碼的耐看,經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永垂不朽啊。

引導性:在視覺上具備清晰的引導性,產品的功能特性,使用方式的可視化,造型,色彩和材質必須基於每個部件的功能和使用方式進行合理分佈,易於理解與操作;

統一性:整體與細節,形態與交互界面(UI)與圓形符號(GUI)保持風格統一與品質;

符合環境:視覺上與產品實際使用的環境與場合關係合理,協調,外觀可融入使用環境之中;(要看上去順眼,使用起來方便,最好使用壽命還是很長的那種,觀察者的層面。)



從使用者的角度層面,實用性:滿足各種可能的,包括極端的使用場合與狀態,有較長的實際使用壽命,具備高品質的實用性;(當時的筆記,這個要求應該具備超強不死之身吧??總之就是扛得住,耐損耗吧。)

安全性:具備足夠的安全性,考慮到危險的,錯誤的,或是被忽略使用狀況;

人體工學與人機交互:產品的使用方式,狀態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具備便捷,易操作,穩定與友善的人機交互界面,為用戶提供趣味與驚喜;

使用方式:

產品的使用方式,狀態符合用戶的生活方式,習慣與使用環境;

通用性與差異性:符合特定人群的差異化的需求,如考慮到主流與小眾人群,普通的超級用戶以及不同國家,地區,文化,性別,年齡等人群需求與喜好;

(使用的廣泛與可行性,直接影響產品產值效益,即是用戶體驗回饋。大喵喜歡把細碎的東西,粗俗化地講,便於自己理解,希望不會帶偏。)



社會角度層面看:最最之重,還是可持續性地發展,優良的產品對於人類與社會是友善的,環保的,產品的製造,使用報廢各環節有利於節約能源與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還需一定的正面啟迪作用:優良的產品能夠傳達一種正面的社會啟迪意義,傳播與啟蒙創新而有意義的生活理念與方式。(不單單是通過設計,或者是產品,其本身,人群的影響就是顯而易見的,在不同的生活文化中滋養的人群是不一樣的,設計也許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是缺一不可,但是也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是,其實沒太大關係。生活感受)



關於新重力,從互聯網技術開始普及,一場了無聲息的革命開始了,它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越來越多的進入到虛擬世界,於此同時,我們的內心也越來越渴望著真實與自然,人工,虛擬,效率與自然,真實,情感之間的關係將會如何發展?

(假象的背後故事,值得人深思,朋友圈看到的是什麼?還有一點:這次疫情,讓廣大學子們,開始了網課,每天都聽到阿姨大媽再喊,什麼時候把家裡的魔尊帶走???)

因為技術的便捷性,導致大喵有時候覺得,家裡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喵爸,發微信問我,晚上吃夜宵麼?大喵回覆:吃!天知道,我們住在一個樓裡一個平層誒。手機真的承擔好多責任,負責吃喝玩樂住行通,如果技術的發展到了超越人性與自然的尺度,我們的未來還會更好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