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2月20日,根据河仁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先生的建议,河仁慈善基金会研究决定,向福州市捐赠人民币4000万元(其中福清市2000万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加上此前已经捐赠的1亿人民币,曹德旺已在一个月内捐出1.4亿人民币及价值超千万元的防疫物资。但曹德旺捐款在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也掀不起什么太大的浪花。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据统计,“玻璃大王”曹德旺自1983年涉足慈善公益以来,已累计捐款超110亿元。但谁又能想到,如今的“中国首善”曾在幼年时家道中落,过着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

早期遭遇:凄惨幼年,尝尽世间冷暖

曹德旺的曾祖父曾是福清的首富,到曹德旺父亲手里时依然十分富足,曾是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母亲也是出自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秀外慧中很是能干。日本侵略中国之前,曹家在上海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1946年,曹德旺在上海出生。当时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国共第二次内战全面爆发,风雨飘摇的国民政府岌岌可危,许多富商豪绅纷纷逃往国外,但曹德旺的父母却决定举家搬回福建老家。只是战乱中负责运输家中一应财产的货船迟迟未到,后来探听得知已沉没江中,曹家一夜之间沦落到一贫如洗。山穷水尽的曹父只能留下妻子和6个孩子,只身折返上海再次淘金。

曹德旺回忆那段时光:每天只能吃两餐饭,看见什么都想吃。最艰苦的时候,曹母甚至拿花生壳磨成面粉蒸馒头充饥。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母亲虽是富家千金,从小未曾品尝过生活的苦楚,但她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清高气节和坚挺脊梁。无论生活多苦,她从未向外人诉说,对几个孩子她也严加管教,告诫孩子们不能坏了本分。曹德旺一生的干净坦荡,也多受母亲从小的影响。

曹德旺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因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辍学回家,和父亲一起承担起养家的重担。之后的几年,曹德旺放过牛,倒过烟丝,十七八岁的时候,便跟着父亲上县城倒卖水果赚钱。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从曹家所在的高山镇到福清县城距离40多公里,他们每天凌晨2点起床,花两个多小时骑自行车到县城采购,然后拉着300斤的水果再骑行6个多小时回到镇上,批发给当地的商户,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

不是长子,曹德旺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托起一个家庭的希望,回忆起那段时光,曹德旺并不觉得辛苦,他说自己家庭责任心很强,家里兄弟姐妹多,哥哥还在读书,他不出来做,大家都要饿死。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从一出生,曹德旺就没有享受过富贵人家的生活,他的童年乃至整个青年时期都充满了艰辛,都在为了生存而不懈努力。但他是感激那段时光的,在艰苦的岁月里,他学会了母亲身上的正义和执着,也学会了父亲的经营之道。

中年发家:自强不息,做中国人自己的玻璃

曹德旺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生病了,大哥还在念书,为了找一个人回家照顾母亲,年纪尚幼的曹德旺花500元娶回陈凤英。随后又变卖了老婆的嫁妆,一头扎进创业的艰苦浪潮中。

起初他靠着收购本地白木耳,再运到江西出售,赚取差价,赚了笔小钱。尝到甜头的曹德旺决定干票大的,在村里又收了3000元的货,却在江西火车站被民兵查封,血本无归。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直到1973年,曹德旺的人生才迎来了转机。这一年,机缘巧合之下曹德旺结识了山兜农场的场长王以昂,因赏识曹德旺的为人,王以昂将曹德旺调到自己的农场从事销售工作。在农场的三年时间,曹德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6万元。之后,曹德旺因不认可农场的管理方式,选择了离职,但在农场的经历却为他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回到老家,曹德旺说服镇里的干部新办乡镇企业,“建个玻璃厂,生产水表玻璃,很赚钱。”经过两年的筹备,高山异性玻璃厂终于在1979年投产。但整个厂里,除了销售员曹德旺,其他员工大都是干部家属,做起事来极不上心,生产效率低下,玻璃厂开了四年,也就亏了四年。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领导找到曹德旺,想将工厂承包给他,而曹德旺也早有此意,于是他联合其他四人,一起承包了玻璃厂。掌舵后的曹德旺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当年玻璃厂便扭亏为盈净赚22万元。

1984年,曹德旺陪同母亲前往武夷山游玩,返程时为母亲买了一根拐杖。坐车时,售票员大声提醒曹德旺:“小心你的拐杖,不要把我的玻璃碰破了,不好买,一片几千块。”这让同样是做玻璃的曹德旺有些费解,自己也是做玻璃的,这么一块玻璃值几千块,我怎么不知道?

后来曹德旺深入了解才发现,原来当时国内没有制造汽车玻璃的能力,全凭从日本进口,一块玻璃居然要花费数千元。这让同样做玻璃的曹德旺非常痛心,却也让他嗅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1985年,曹德旺迅速将主业从水表玻璃转向汽车玻璃。这一次,他赌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一整套汽车玻璃生产工艺流程,成功研制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玻璃。由此,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彻底改变。曹德旺生产的玻璃,成本仅需200元,却能卖出2000元的高价,而这个价格仅仅是进口玻璃的1/3。

大获成功的曹德旺并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1987年,福耀集团前身闽融上海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福耀集团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中国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福耀玻璃靠着品质过硬迅速占领了国内70%的份额,截止2019年,福耀玻璃已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玻璃生产商。2009年,曹德旺获得有着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企业家奖”,成为该奖项创办以来,首位华人获奖企业家。

慈善之路:从“玻璃大王”到“中国首善”

1995年,自觉赚够了钱的曹德旺和很多商人一样,举家迁往美国,准备在哪里享受自己的后半生。可是,十年后他反悔了,因为他意识到“福耀”将会是中国玻璃的代名词。如果曹家移民,中国人就没有玻璃了。

于是,曹德旺又放弃绿卡,回到中国。一开始,三个子女并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但曹德旺没有给他们选择的机会:“谁要是不退美国绿卡,谁就不能继承我的财产。”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曹德旺说,赚了钱就移民的不是企业家,是小老板; 企业家是有抱负的,是必须向历史负责的,必须坚守中国的底线。

他说,企业家若没有责任感,充其量只是个富豪。那之后,曹德旺的名字开始频频与慈善联系在一起。据胡润慈善榜统计, 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110亿元。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2011年,曹德旺投资创建河仁慈善基金会,其是全国第一也是唯一经由国务院审批、以金融资产(股票)创办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其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大会上,曹德旺与妻子陈凤英,宣布向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个人所持福耀玻璃股份有限公司3亿股股票,过户当日市值35.49亿元人民币。

对于慈善,曹德旺有着自己的坚持和独特理解。在自传《心若菩提》中,曹德旺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商道:所谓商道,就是义利兼济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慈善不是捐钱,慈善是做人。慈善的终极目的是构建一种和谐稳定的环境,让人都有发展。钱不是万能的,捐钱是一种方式,没钱也有很多种方式做慈善。

和一些捐钱后大肆宣传的企业不一样,曹德旺很少谈论自己所做的慈善,他认为,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来说,隐功才能积德,慈善首先是教你怎么做人。施有三分施:财施,法施,如意施。财施是功德最小的,对有钱人来说没有意义。困难的人不一定是缺钱,捐钱的人如果不学会谦虚、低调的话,那么你这个钱白捐。

结尾

“真正的首善”,释放的讯息就非常丰富。首富已不再时髦,首善才是当下和未来时代的调性。和曹德旺这些年在慈善事业上的作为相比,那些媒体上的善人,思想境界和价值观,或者高下立判,或者相形见绌。—《南方人物周刊》

曹德旺:曾穷到没饭吃,40岁找准方向,如今70多岁依然为疫情奔波

面对生活的苦难,很多人倒下了,也有很多人艰难的站了起来。对于曹德旺来说,从一个没有名字的山野小子,一步步成长为让全世界震动的“玻璃大王”,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恰是因为出生贫苦,饱受生活的磨难,才让他更加明白一个企业家和做慈善的真谛。

他说,他一直认为,企业家的责任有三条:国家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因为有你而富足。做到这三点,才能无愧于企业家的称号。而如今已近74岁的曹德旺,依然在用他的言行影响和改变着这个社会。


吴晓波频道:《十年二十人》之曹德旺

《名人堂》之曹德旺的第一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