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以色列空軍堪稱異數。編制員額約3萬多人,戰機總數約400多架;對於人口不足700萬的國家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僅憑這樣的數字,我們很難把它稱為大空軍,更何況,以色列自身並不具備完善的航空工業。然而在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的表現,卻不能不讓人感覺到。這是一支標準的大空軍。向1976年7月,不遠萬里投送特種部隊,在烏干達恩德培機場解救被劫持科技旅客的“閃電行動”;1980年10月,千里奔襲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巴比倫行動”。。。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大空軍,也很難比以色列做的更加完美。小小的以色列是如何錘鍊出這樣一支令人側目的大空軍的呢?
說道大空軍,人們往往馬上與大規模畫上等號。而衡量一支空軍的數量規模時,人們又常常以和平時期或戰前的靜態人員裝備數量作為標準。用這樣的靜態規模衡量,以色列空軍與對手相比,大多處於劣勢。然而在實戰當中,用戰場上的動態規模比較,又是一個怎麼樣的結果呢?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當日,以色列空軍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對對手的空軍基地實施了多波次的連續突擊。開戰僅3小時,近300架埃及飛機被摧毀在地面上,100多名飛行員喪身,100多個防空導彈發射架被摧毀。
整個戰爭期間,以色列空軍的出勤率在95%以上。以色列著名的101飛行中隊編成飛機22架,飛行員33人。在為時6天的戰爭期間,該中隊出動337架次,平均每架飛機每日出動超過2.5架次;開戰首日出動架次最高,達到85架次,平均每架飛機每日出動將近4次!
戰爭魔方的轉動產生了一個奇異的結果:從靜態來看屬於小規模的以色列空軍,在戰場上實現了動態上的大規模!
在以色列,空軍被視為王冠上的明珠。能夠進入空軍服役的,都是以色列最優秀的兵員;以色列空軍飛行員選拔和訓練之嚴格更是聞名世界。高素質的空地勤人員,是以色列空軍高效率運用的首要基礎。
對於一支空軍來說,真正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的,是他的動態規模。大空軍並不完全取決於靜態規模,動態規模的大小才是衡量一支空軍是否稱得上大空軍的關鍵指標。動態規模與靜態規模之比,決定於空軍的使用效率;高素質的人才,現代化的裝備和高水平的戰術運用,是提高空軍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任何一支大空軍必備的基礎要素。
對於一支規模有限的空軍來說,戰時的消耗是一個可怕的夢魘。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突然爆發,這一次,以色列空軍完全失去了先機之利。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以色列空軍的表現依然不失水準:開戰不到26分鐘,首批戰機便升空參戰;整個戰爭中摧毀敵機390架,其中287架是在空戰中擊落的。然而,可怕的對手並不是來自空中,而是無處不在的薩姆6地空導彈。開戰前三天,以色列空軍損失戰機80餘架,超過戰前裝備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戰爭中同樣隨時慘重的還有飛行員。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需要漫長的培養週期,以色列空軍訓練嚴格,訓練週期也更長。據說,以色列航校常年保持90%的淘汰率,畢業的飛行員少之又少,照理說人員補充更加困難。但開戰後的表現卻讓人大吃一驚。埃及遭遇最初的損失後,蘇聯緊急補充了206架戰機,但是沒有足夠的飛行員。相比之下,美國運來56架新式戰機,加上啟用的封存戰機(佔裝備數一半),以色列的飛行員卻源源不絕,而且補充的飛行員戰鬥素質一點都不遜色。原來,以色列補充的飛行員都是退役的老兵。退役的飛行員怎麼保持良好的戰鬥力呢?這就是以色列 特殊的預備役體系:當一名飛行員退出現役,無論他從事什麼工作,每週都要抽一天回到機場,進行飛行訓練,長期保持飛行狀態。
只有經得起戰爭消耗的空軍才能稱得上大空軍。後備飛行員和後備戰機同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保持足夠數量的後備戰機和後備飛行員,是大空軍不可或缺的基石。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以色列空軍的裝備絕大多數依賴進口。難道一支買來的空軍也能算是大空軍?
特殊的國情決定了以色列戰績主要依靠進口。以色列空軍最初的裝備來自法國,但在同型號裝備的使用上,卻與法國大相徑庭。法國的幻影3,本是一款為攔截蘇聯轟炸機研製的截擊機,到了以色列變成了對地攻擊的泥巴機。
第三次中東戰爭後,美國成為了以色列空軍裝備的主要來源。美軍的裝備體系與法國大相徑庭,以色列再次做出了獨特的選擇:用F-4E戰鬥機搭配艦載攻擊機A-4,原因是以色列更需要一款靈活,易維護的攻擊機。第四次中東戰爭證明了以色列空軍的正確。
今天的以色列依然保持著特有的裝備發展模式。以色列空軍中,既有美國的E-2C“鷹眼”,也有自研的“費爾康”預警機。美軍在歷次戰爭中大出風頭的A-10沒能進入以色列,對滴打擊任務依舊是由F-15和F-16完成,因為以色列的裝備體系不允許功能單一的戰機進入。20世紀90年代,當全世界都對無人機價值表示懷疑時,以色列的無人機在實戰中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戰果。
建設本國的航空工業,是以色列多年的夢想。上世紀70年代,研製成功“幼獅”戰機;1986年,“獅”式戰機成功試飛,雖然最終沒有正式裝備,卻培養了大量飛機設計人員,造就了以色列航空工業的一個傳奇。此後,憑藉對預警機的獨特見解,研製成功“費爾康”型相控陣雷達空中預警機。2006年,在G550的基礎上研製成功“埃塔姆”預警指揮機;隨後又推出了G550“精靈”加油機計劃。以色列自行研發的無人機,空空導彈等一大批武器裝備,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成為了搶手貨。
大空軍,不一定是一支全部裝備國產化的空軍;但是一支沒有自主航空工業支撐,沒有獨立裝備體系的空軍,肯定不會成為大空軍。
以空軍現役總兵力3·2萬人,裝備作戰飛機448架,武裝直升機130架。另外還有RF-4E型偵察機10架," 費爾康 "式預警機6架,電子戰飛機37架,KC-130H型加油機3架。1個運輸機飛行聯隊,包括波音707型5架,C-47型12架,C130H型22架。 攻擊直升機包括 AH-1G型21架,AH-1F型36架,休斯500MD型30架,AH-64A型42架。地空導彈包括17個 MIM-23I型 " 霍克 "地空導彈連:3個 " 愛國者 "地空導彈連:1個 " 箭 "式導彈連和8個 " 小榭樹 "式導彈連等。
這是當前以色列空軍的主要裝備情況,從中不難看出,以色列空軍的裝備體制非常完善,在總體規模有限的情況下,偵查,預警,電子戰,運輸,教練等支援保障飛機超過飛機總數的三分之一。隨著傑里科彈道導彈,軍用衛星,“箭”式防空反導系統併入空軍的編制之內,使這支袖珍型的大空軍具備了發展空天作戰能力的基礎。
大空軍的編制裝備體系中,不允許出現任何短板,作戰,保障,支援力量協調發展,才是大空軍的典型特徵。
以色列地處中東這個百戰之地,狹小的國土和四面受敵的惡劣環境,給以色列帶來了強烈的危機感,也造就了以色列空軍強烈的進取心,以色列空軍無論是在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進攻性,五次中東戰爭,第二,三,五次都是以以色列空軍的突襲為開端。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甚至採用雙發動機戰機帶彈單發飛行的超常規做法,成功突襲了戰機作戰半徑之外的敵方機場。
以色列空軍的進取心,體現在一次次前瞻性的作戰計劃;體現在官兵嚴格的遴選,訓練制度;體現在努力發展本國航空工業的雄心。以色列空軍的決策,永遠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大空軍必然是一支進攻型空軍,永遠的進取心,才是大空軍真正的魂。
閱讀更多 留妍菲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