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关于思考这个问题

关于思考这个问题,最近又被自己拿出来思考,或许人生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自然被切割开,是分段式思考模式。

搜索记忆中最早关于思考这个问题,是小学时候上数学课,一直很纳闷:老师讲的为什么总是复杂的计算方式,明明可以简化,于是就自己在书上做各种自己思考的笔记,虽然现在书已经不知道被老妈借给哪个学弟或学妹,然后消失了……

回忆初中时候,老师一句话,改变了自己对数学的看法:你虽然没有XXX脑子好,所以你现在数学成绩没他好…好吧,于是我停止了思考这件事,至少在数学这个事情上面,虽然没有因为数学成绩影响到最后的提前高考结果,但是在学习上停止思考这件事很恐怖。(现在想来,老师是好意,但是评价脑子这个先天因素会让一个学生受挫,所以现在交流,会特别去注意不随意评价别人,也是一个改变)

上大学之后,改变来自一次偶然参加ERP沙盘比赛,好像还是因为有人临时无法参赛去替补的,老姐(学姐,后来关系特好,就喊老姐了,当时是第一次见面)在比赛间隙问了我几个关于为什么要这么操作沙盘,我当时不知道怎么抽筋了,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噼里啪啦讲的顺理成章,然后我顺利地被选拔参加了院队,或许还真是因为自己思考了这件事情。

找工作之前经历了一个关于人生大课题的思考,在国企和私企之间抉择,经过无数人的经历和建议,最后选择了国企,当时自己的想法是:去感受和经历国企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现在回头思考,学生还是学生,看问题会考虑的很美好和完美,其实工作之后很多都会改变。)所以前两年目标特别明确,成效也很显著,经历了日常性加班,积累了很多工作中关于行事方式、思维逻辑等等的经验,但是思考这件事情也停止了,或者说阶段性思考,简称检讨式回顾、浮想式规划。

回忆中这些过去的片段,一点点勾勒起来,发现思考这个问题是一个复杂但是有规律的事情:1、学生时代的思考是可控的,原因是这个事情思考的决策因素是可控性和经验值系数高的,比如如何解题、如何规划大学生活,这个时候思考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2、社会工作中的思考决策因素复杂多变,且经验参考值不高。另外,此时的思考是变动性比较大的,可能今晚想的,明早会突然改变。采用大学时的思考方式,必然发展为检讨式回顾、浮想式规划,因为这些思考远没有约前辈吃个饭来的更实际些。

那么衍生出第二个问题,思考者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学生时代虽然也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但实际是一个参与者;而社会中的自己去思考必须基于一个主导者去思考。

于是第三个问题出现了,学生时代的可借力因素是相对可确定的,比如思考中涉及像老师求助;但是社会中的思考这些因素是有不确定性的,比如这个工作需要别的部门配合,但实际执行中如果对方不配合呢?那么就需要备选方案。

.....(未完待续)

最近看了很多书,发现写点东西是件不错的事情,那就从单纯的描述,不刻意关注文笔开始好了

思考关于思考这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