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富於理想勇於獻身的優秀大學生


英烈事蹟|張華:富於理想勇於獻身的優秀大學生

張華,1958年10月10日出生在黑龍江省虎林縣一個軍人家庭。父親張文良、母親潘英花都是有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張文良在饒河縣武裝部任政工科長。他對兒子的教育很重視,而且有辦法。有一年夏天,他看見5歲的張華把碗裡的飯粒偷偷撥在地上,生氣地皺起了眉頭。他讓張華放下飯碗,端起臉盆到院子裡端水澆菜。時值正午,一輪紅日火辣辣地灼烤著大地,張華不停地端,不停地澆,不一會兒,大汗淋漓了。母親潘英花很心疼孩子,便叫住張華問:

“小華,給菜苗澆水累不累呀?”

“……累!”

“那你把農民伯伯生產的糧食撥在地上,農民伯伯看見了,心疼不心疼?”

小張華知道自己錯了,便丟了盆子,一下子撲在母親懷裡,“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張文良在旁邊說:“知道錯了不能光哭!你想一想,應該怎麼辦?”

小張華噙著眼淚,蹲在地上,把自己剛才撥在地上的米飯一顆顆拾在碗裡,用水淘淨……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鑄造美好心靈的搖籃。

清明節,老師組織同學們去烈士陵園掃墓,張華一早就隨隊伍出發了。

烈士陵園座落在縣城北郊。清明時節,北國邊陲,草木泛青,樹木掛綠。大家精心為烈士紮結的花圈,像一團火焰,燃燒在烈士墓前。張華和同學們列隊在烈士碑前,聽老師講烈士英雄事蹟的故事。這塊墓碑,是為饒河縣的侯縣長立的。侯縣長是饒河一帶抗日聯軍支隊的負責人。他作戰英勇,屢建戰功。1948年的一天,他在饒河一座小樓上開會,由於叛徒告密,遭到敵人的圍攻,侯縣長英勇抗擊,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張華和同學們靜靜地聽著,腦海裡浮現出侯縣長英勇殺敵的崇高形象,整個身心都沉浸在一種肅穆、敬仰的氣氛中。他摸了摸口袋,只有母親給他的幾塊水果糖,他全部掏出來,恭恭敬敬地擺在烈士碑前,敬了一個禮。

11歲那年,初春的一天,張華和一個小夥伴在烏蘇里江邊玩。這時正是江冰開始解凍的時刻,小山似的冰塊順江而下。那個小夥伴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跳在了連著岸邊的冰上面。突然“咔嚓”一聲,從上游漂下來的一座冰山把他腳下的冰撞離了岸。小夥伴身子歪來歪去,眼看就要被移動的冰塊帶入江中。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張華猛地躍上前去,一把把他從離了岸的冰塊上拉了下來,兩人一齊掉進刺骨的冰水中。他倆爬上岸後,跑回各自家裡。張華進了家門,什麼也顧不得說,脫了衣服就鑽進熱被窩裡。直到那位小夥伴的母親上門致謝,張華的媽媽才知道兒子是為救小夥伴而落水的。

有一年春節前夕,潘英花偶然發現張華變成了個“小財迷”,到處揀牙膏皮、廢銅爛鐵、破鞋布絮,便訓了他幾句:“從小就沒出息,不好好學習,你去揀一輩子破爛。”

後來母親才知道,張華把撿破爛賣的錢全部買了畫送給軍烈屬了。

高中畢業後,張華上山下鄉,來到饒河“五七大學”農場,被選為知青負責人。

這年深秋的一天,荒原上突然起火。一人高枯草的荒原上,凌空騰起的火苗,藉著強勁的西北風,一直向大森林颳去。張華帶著夥伴們,飛快地越過火頭,開始打防火道,阻止火勢的蔓延。每個人都汗流浹背,用鐮刀割、用手拔。風越刮越猛,火越燒越旺,眼看大火就要朝森林裡燒去了。張華情急生智,果斷地向枯草滾去。行動是無聲的命令,大家一齊學著他的樣兒在草叢中滾起來。幾十個夥伴,就是幾十臺小型壓路機,順著張華開創的道路,一齊朝荊棘中滾去。他們壓出了的一條防火道。當兇猛的火苗兒舔到新滾成的防火道的時候,一下子失去威力了,由強到弱,由弱變成一道青煙,被遏止住了。年底,張華被評為“勞動模範”。

1977年初,張華光榮入伍,來到瀋陽空軍某部,實現了他“長大要當解放軍”的夙願。部隊分配他當保傘員。要當好保傘員,先要學會跳傘。第一次從飛機上往下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啊,身在萬丈高空往下跳是需要不小的勇氣的。按照慣例,這時候必須由老傘兵助一把力——在新傘兵的屁股上踹一腳,幫助新傘兵離開機艙。

張華一時熱血沸騰,勇敢地站出來,要求第一個跳傘——他覺得,如果讓老兵踹一腳才跳下,那是不光彩的。他認為:一個青年要保衛祖國的安全,就不能怕危險,要有一種勇氣,一種決心,一種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勇氣、決心和精神,來自於對理想的追求和長期的鍛鍊。他走到機艙口毅然地跳了下去!對於這第一次跳傘,他曾對人說:離開飛機之後的一瞬間,感到自己正向祖國母親的懷裡撲,撲得那麼快,像出弦的箭一樣。當他吊在一朵花似的降落傘下面,徐徐下降的時候,他體會到了幸福,也感到了當一個保傘員的神聖職責。

當保傘員,有一些富裕時間,張華除了精心學習業務之外,開始利用業務時間為自己補習文化課,準備報考軍校。部隊條件不錯,有一臺電視機,每天有外語、數理化講座。一有空閒,張華就坐在電視機旁學習。班長見張華入伍快半年了,整天把心思用到“看電視”上,便批評他:“你當兵的任務就是幹好本職工作,爭取早日入黨,怎麼還想考大學?”

張華頂了班長一句:“上大學是為了更好地革命,有什麼錯?”

黨支部派支委兼小組長孫志文找張華談話。張華說:“入黨並不是我的目的。在電影、小說中,黨員都是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在敵人面前視死如歸,永不叛黨,為人民的事業英勇獻身的人,我應該具備了這一切,才能邁入黨組織!”

張華為自己訂了一條“入黨準繩”:“入黨就要真正具備黨員的條件,真正從思想上入黨。決不做一個湊湊合合的黨員,決不給黨的臉上抹黑!”

張華用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1979年8月25日,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年初秋,張華告別了戰友,來到古城西安,進入第四軍醫大學學習。

考入大學繼續深造,是張華幾年來追求的目標。如今,目標達到了。成功的喜悅,接踵而來的讚揚和祝賀,使張華高興、自豪,但他不陶醉。張華知道,上大學是長征途中的加油站,是革命路上的新起點,絕不能自滿。因此,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開始,張華就認真地思考著一個嚴肅的問題:“未來的生活道路將怎樣進行?什麼是80年代大學生應有的風貌和理想?”

就在他走進大學不久,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召開了。沿著三中全會確定的正確路線,黨中央著手給劉少奇平反,清理十年內亂造成的嚴重後果。歷史進入了重要的轉折時期。但社會上也出現了各種錯誤思潮。

校外的逆風也吹進了校園。在氣氛嚴肅的課堂上,張華和同學們一樣,神情專注地聽講。當老師講到“青年人要走又紅又專的道路”、“要熱愛領導我們前進的中國共產黨”時,臺下少數學員竟然發出了嘲笑聲……

看到這些現象,張華很著急。但是,他也沒有主意。這時,學校黨委在加強馬列主義基本理論教學的同時,連續抓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政治經濟形勢教育,革命人生觀教育。學校領導同志親自作報告;幹部和政治教員深入基層做學員思想工作;老專家聯繫新舊社會的對比,進行人生觀、事業觀和社會主義道路教育;出國歸來的教授談觀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校還特別抓住受自由化思潮影響,妄圖出逃的反面典型,在學員中進行熱愛黨、熱愛祖國和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通過這些學習活動,張華收穫很大。他從中得出結論:共產主義理想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只有不斷充實理論根基,才能分辨“左”的、右的思潮,保持清醒的頭腦。

同學小韓在部隊時曾積極要求入黨,進入大學後對政治上的進步淡漠起來。張華對小韓說:“人不能沒有信仰,作為一名解放軍戰士,不相信共產主義相信什麼?”北京外語學院學生馮大興走上犯罪道路的消息在報上披露後,張華再次找小韓談心說:“對資本主義信仰的人,那他一定會背叛自己的社會主義祖國,成為廢品而被淘汰!”1980年暑假,張華又專門從黑龍江家鄉寫信給家在上海郊區的小韓,繼續鼓勵他揚起理想的風帆。小韓後來深有感觸地說:“張華的談話和來信,使人感動,又促人猛省。我就是在他的幫助下,寫了我上大學後第一份入黨申請書。”

張華身在久負盛名的高等學府,時時處處以雷鋒為榜樣。在有些人的眼裡,雷鋒和大學生的現象,是很難連在一起的,甚至有人對雷鋒精神掄起刀斧,說三道四。張華絲毫不為那些非議所動,對雷鋒一如既往地崇敬和仿效。他真誠地對同學們說:“我們不僅要在外表上像個大學生,更重要的是從心靈上、道德上都做個大學生。”“我們大學生也要學雷鋒,讓雷鋒精神在我們身上延續!”

同學們和張華相處,常常像傍著一團火,感到熱乎乎的。同學病了,他買來奶粉和蜂蜜衝好送到床前;戰友的媽媽來探望,他送去自己的照相機,叫戰友陪媽媽好好看看西安古蹟,留影紀念;同學的父親病故,他多方慰藉,用自己的錢為同學買回家的車票和罐頭、糕點……

1981年隆冬的一個下雪天。課堂上,張華忽然隱隱地聽見坐在前排的同學杜振波發出了輕輕的跺腳聲。下課後,張華朝小杜的腳上一看,不禁一驚:“呵!小杜,下雪天,你怎麼還穿著單膠鞋?”

“沒事兒!”小杜原地跳了跳,輕聲說:“我的棉鞋溼了。”

回到宿舍,張華彎腰脫下自己的毛皮鞋,要給小杜穿。

小杜忙攔住,說:“不行,你不一樣也冷嗎?”

“我是黑龍江來的,不怕冷!”張華說著,硬是把毛皮鞋塞給了小杜。

類似這種事情,張華究竟做過多少,沒有人能夠說清。對人民,對群眾,張華也是扶危解難,傾注一片深情。1980年暑假期間,他乘火車回東北家鄉。車上有一位孕婦原準備回南方生孩子,沒想到在旅途中早產,只好換車返回工作單位。產婦身體虛弱,舉目無親,急得落淚。張華看到了,主動熱情照顧。當產婦下車時,張華雖然還未到站,但為了照顧產婦,毅然下車,把母嬰送到自己姨媽家,見姨媽為產婦端上香甜的荷包蛋,姨夫騎自行車去通知產婦的丈夫,才放心地離開。

1981年暑假,張華從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回到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父母身邊。8月初,突然天降暴雨,釀成災害,洪水淹沒了大片住宅區,水深達兩米多。一些土坯房子,經水一泡,紛紛倒塌。張華奮不顧身,跳進水中,先後幫助4戶工人家屬脫離險境,還幫助他們打撈被洪水沖走的衣箱、立櫃……可當時,張華自己的家也在一片汪洋中,家中的東西全部浸泡在一米多深的洪水裡。一位老大娘激動地說:“小華,你真是活雷鋒啊!”

“一個共產黨員,是人民的勤務員,應當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雷鋒呵!我的戰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續,你的熱血在我身上沸騰。”

張華以紮紮實實的行動,把雷鋒和大學生的形象緊緊連在了一起。

從大學一年級起,張華就擔負了許多社會工作。他何嘗不知道時間對於一個求學青年的寶貴。但是,一種崇高的信念在鼓舞著他:“我覺得,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應該是大公無私的,所做所為,都應該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基於這種思想的指導,張華沒有一句怨言,高高興興地自願挑起了集體工作的重擔,思謀著集體的利益。

1980年夏天,中隊選舉革命軍人委員會成員。中隊長宣佈候選人名單之後,會場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同學們拿起筆,把自己最信賴的名字寫在紙條上。計票結果,張華以最多的票數當選革命軍人委員會副主任。

張華對大家對他的信任十分感動,他莊重地說:“我要以我的行動來回答大家對我的信任。”

革命軍人委員會的工作,相當工廠的工會工作,事情雜,頭緒多。舉辦一年一度的班際籃球、乒乓球賽,組織10天一期的學習板報,搞冬季長跑、夏季游泳、教唱歌曲、攝影書畫展覽,製作文明禮貌月的活動照片欄,每一個活動都凝聚著張華的心血和汗水。

1982年春節前夕,為了舉辦春節遊藝活動,張華與團支部書記去西安鐘樓地下文化宮參觀回來後,組織大家加班加點,剪、裁、製作、張貼……很快一個有猜謎、套圈、打靶、釣魚、滾球、擊鼓、回答問題等十幾個項目的遊藝活動佈置起來了。大年初一這一天,全隊隊員開心地笑,開心地玩。大家發出由衷的讚語:“這是我們幾年來度過的最愉快的一個春節!”

7月10日晚上10點,109號房間的門被輕輕地推開了。正要上床睡覺的李新生,見張華輕腳輕手地來到床邊。

“小李,咱們商量一下《學員生活》暑期專刊的事。”

兩人來到宿舍樓外。

《學員生活》是中隊革命軍人委員會主辦的反映學員學習、生活和表揚好人好事的一張油印小刊。他倆從專刊的主題、內容,一直談到插圖、版面。

“刊登一封寫給家長的彙報信。”

“每個人的考試成績簽在上面。”

這天晚上,他們一直談到11點多鐘。

1982年7月11日,是個星期天。上午9點多,張華手裡提著裝有照相機和給弟妹新買的尼龍衫、襯衫等物的挎包,來到西安康復路北口西側,請在這裡設攤的裁縫幫他修改一件襯衣。突然,從馬路東側傳來一陣焦灼而急促的喊聲:

“救人啊!掏糞的老漢掉進糞池了!”

原來,灞橋區新築公社69歲的社員魏志德,在疏通糞道時,被沼氣燻昏,跌入糞水中。

張華聽到呼救聲,立刻扔下手中的挎包,像離弦的箭,越過十幾米寬的馬路,跑到糞池邊。這是一個半間房子大小密閉式地下糞池,兩尺見方的出糞口露出地面。在氣溫已達三十六七度的伏天,一股臭氣燻得人難以近前。只見張華飛快地脫掉軍上衣、摘下軍帽,跨上糞池口,沿著竹梯子,迎著令人窒息的臭氣快速而堅定地下到3米多深的糞池。

池邊的人們看著張華緊緊地握住梯檔,傾過身去,伸出右臂,奮力從一米之外的糞水中,拽過昏迷的老人,俯身把他抱起,努力挺直腰桿,疾聲大喊:

“人還活著,快放繩子!”

池邊的人們急忙找繩子、扶梯子,準備救人。

沒料到就在這緊要關頭,糞池裡濃烈嗆人的沼氣把張華也燻昏了。只聽“撲通”一聲,張華和老人一同跌進糞水中去了。

在劉玉慶、王少軍、李正學、王伯義等許多群眾的協助下,張華和老人被救上來。人們用清水沖洗張華臉上的糞汙,但他已經不省人事了。

人們用最快的速度把張華抬上救護車,送進醫院急救室。但是,人工呼吸、注射強心針、清除呼吸道異物、給氧、開胸直接按摩心臟均沒能挽回張華年輕的生命。

張華捨己救人的英雄事蹟,如春風化雨,很快傳遍了古城西安。人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不約而同來到烈士犧牲的地方,懷念這位新時代的軍人大學生。第四軍醫大學黨委作出決定,給張華同志追記一等功,批准他為革命烈士、優秀共產黨員;解放軍總勤後部黨委作出“向張華同志學習的決定”;教育部、衛生部、團中央、全國學聯、中共西安市委等黨政領導機關和群眾團體,先後發出向張華同志學習的通知和號召。中央軍委發佈命令,授予張華以“富於理想勇於獻身的優秀大學生”的榮譽稱號。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