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江湖人生

每次见到朋友都郑重的要求给我打赏,很认真的告知“卖文就像卖艺一样,当然不卖身啊!”也是希望糊口吃饭的。友人则是很不正经的说我“估计,你这更文速度,估计要饿死的”!看来,我要加油了!

人是分类的,在不同领域吃着不同的饭。现在一直提倡跨界发展,有时候静心想想,可行吗?巴菲特、鲁迅,各吃各家的饭,估计换过来或许就会饿死了。唯一可以跨界的,就是忽悠。大忽悠是驰骋天下无敌手的。比如背背佳、小罐茶、好记星的创始人,只有忽悠是可融合发展,跨界深耕的。

这几天去医院。医院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每次去都会让我大彻大悟而后立即进入急功近利的状态。看到生老病死,就像忽然看透了一样——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之心都抛在脑后,人生无非就是一抔黄土!但是,莞尔看到绿阴深处的小楼,享受保健的贵人,那俗世之心就立即满血复活!人这个东西,不靠谱!

这段时间朋友给我说了一个微信群的故事。大体就是投错资的一大帮人,在多年之后,要一起维权的事情。这个群人的组成非常复杂,有公职人员,有社会人员、有大商人,有小买卖人……友人说,在这个群里真正见识了什么是江湖。说的对的不如奉承迎合大众口味的;看的远的一定会被鼠目寸光的群起而嘲之;一次次方向性错误,被老好人安慰说是“每一种方法都试试”全然不顾试错成本和“寸金难买寸光阴”。还有人背后的小龌龊……

友人说,通过这个群对《乌合之众》认识的更深刻了!微信朋友圈是一个最容易展现全体情绪的空间,群体在智力上的表现,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在群体中,为了获得认同感,愿意抛弃是非。朋友在圈里,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格,努力体验这种环境,感受大众的愚昧和恶毒。

其实,我倒是认为,人生是开放的。在身体躯壳下面,可以存在不同的自己。最不能认同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你会这样想?”人最难控制就是思想,当然蠢材例外!管手管脚管嘴,就是脑袋里的那点想法,谁也管不了!

记得女儿小学五年级去威尼斯游学,写了一篇作文,被带队老师认为是少年蒋方舟。作文大意是“威尼斯到处都是卖各种各样的面具。人也有面具,而且有不同的面具。我们不能否定面具,而是在合适的场合拿出合适的面具!”

话说,这已经过去六七年了。蒋方舟不见了!而那个写作文的小姑娘也长大了。每当我这为娘的,好不容易板起脸来教训她好好学习时,人家都会主动迎上来,真诚的看着,握紧我双手说对我说“对不起,妈妈!我让你失望了!”

“噗嗤!”笑出声来,武功自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