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2017年,微软公司用计算机模仿伦勃朗生成的油画《下一个伦勃朗》(the Next Rembrandt)震惊世界,这件作品是由人工智能对346件伦勃朗的作品进行分析,并且推断出了伦勃朗下一件作品可能的面貌。

既然,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上已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在水墨领域,它的表现如何?它会不会成为水墨新的发展方向?

科技水墨

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2019年1月,首届“水墨现场”台北展博会举行,“水墨现场”创办人兼主席许剑龙在介绍首届“水墨现场”台北展博会时特别提到“科技水墨”这个概念,他说:“我们在首届‘水墨现场’台北展博会为大家带来了香港艺术家黄宏达与他发明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水墨艺术家A.I.Gemini共同创作的水墨作品‘逸’系列,这个水墨山水系列结合了传统山水笔墨与科技计算机运算,将水墨艺术带进一个前所未见的境地,让观众反思诸如创作主体、著作权、人工智能的艺术潜能以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等重大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借此机会,我们‘水墨现场’也提出了‘科技水墨’Tech-Ink时代的正式来临。我们相信,2019年人工智能水墨山水画的正式面世,标志着东方和西方艺术在数位时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水墨文化已迈向全新里程。”

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人工智能水墨艺术家A.I.Gemini创作水墨作品

第一位人工智能水墨艺术家A.I.Gemini的发明者黄宏达2019年11月参加“上海水墨现场国际论坛 | 科技水墨:人工智能中的古代智慧”时,从个人经历的角度讲述了他理解的“科技水墨”:“水墨是我几年前开始思考的课题:科技跟水墨结合出来会呈现什么东西?因此我做了不同的实验,可以有什么效果,都是一个过程。五年前,香港赛马会跟我做一个广告,广告内容是将徐悲鸿先生的作品《骏马》变成一个动画。我的想法就是怎么将它变成3D的,花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去想怎么让它平面的变成3D的时候,还像它的风格。在我们的设计之中,想法就是山是什么样的,河流是怎么样流动的。这个作品之后,我想的就是3D、科技跟水墨结合起来的时候,怎样有不同的构图出来,后面几年我的作品,就都是跟水墨有关系,有雕塑、有动态影像、有VR,我的想法是如果我用科技做水墨,可以叫科技水墨(TECH-iNK)吧。”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此处观看“上海水墨现场国际论坛 | 科技水墨:人工智能中的古代智慧”

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黄宏达 《逸 003》 水墨纸本 2018年 3812画廊 人工智能

这里,现代科技下的人工智能介入艺术,创造艺术品的内在逻辑并非类似是简单的照片滤镜,而是利用图像语义分析技术,通过辨别图像语义的风格使用一种现有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达到再造系统;它已经不再复制传统艺术风格,而是因循艺术的“自然”发展逻辑,对未来的艺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输入、输出般的机械复制,黄宏达在谈及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时说:“我们进入AI的时代,AI如何画?比如山水,如果AI去画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它像一个小孩子,教它一点东西,让它自由发展出来,而呈现的结果是我们本来预见不到的。”

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黄宏达,《月球背面0010》,人工智能、水墨纸本,2019

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月球背面0010》作品细节

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月球背面0010》作品细节

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黄宏达,《七贤士》,人工智能、水墨纸本,118 x 238 cm,2019

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黄宏达,《逸0016》,人工智能、水墨纸本,118cm x 46cm,2018

科技介入水墨 提高了艺术生产力还是艺术创造力


黄宏达,《逸0008》,人工智能、水墨纸本,118cm x 46cm,2018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