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管仲“經濟戰”,古人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導讀: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節選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孫武在著作《孫子兵法·謀攻篇》中,闡述了全新的對戰形態,改變以往“殺敵一萬、損自八千”的戰術手段,採用趨於平和的方式來取得戰爭的勝利。

介於今天人們對冷兵器時代戰爭認知的思維固定性,古人要想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除了勸降,似乎是別無他法了?

這恐怕是對古人最大的誤解之一,也是我們學習歷史的原因之一。

你是否能想象到,千百年前,古人就能運用經濟戰來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而管仲更是在經濟戰歷史中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淺析管仲“經濟戰”,古人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高價收購魯國的縞布,又將齊國的糧食低價賣給魯國,驀然回首,魯國經濟基礎已經失衡,只能向齊國屈服。

齊桓公繼位後,在鮑叔牙的勸說下,不計前嫌,任命管仲為齊相,而管仲也是盡心盡力,輔佐齊桓公治理齊國。

如此君臣和睦,齊國也變得國富民強。齊桓公開始想要稱霸諸侯,管仲便獻上了良策,以經濟戰使諸侯臣服。

本著遠交近攻的原則,管仲把靠近齊國的魯國作為第一個目標。

魯國生產一種非常細薄的絹布,稱之為“魯縞”,管仲便打起魯縞的主意。


淺析管仲“經濟戰”,古人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魯縞:一種細白的絹布,非常薄。


管仲讓齊桓公與群臣穿上魯縞製作成的衣服,齊國百姓紛紛效仿,齊國掀起一場以穿魯縞為榮的熱潮,魯縞開始變得供不應求。

管仲又下令齊國百姓不得編織魯縞,魯縞只能從魯國進口,魯縞價格變得水漲船高,魯國百姓見有利可圖,紛紛加入織縞大軍。

管仲又推波助瀾,對販賣魯縞的魯國商人進行豐厚的獎勵,又將齊國的糧食低價賣給魯國。

如此一來,魯國百姓更無心耕作,使得良田荒廢,魯縞倒是越織越多。

等到時機成熟,管仲突然宣佈,不再進口魯縞,並開始哄抬糧食的價格。

魯國境內,大量魯縞積壓,而糧食又極其短缺,百姓民不聊生,魯國不得不向齊國屈服。


淺析管仲“經濟戰”,古人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看來糧食才是戰爭中最重要的物資。


管仲故技重施,以高價收購楚國的野鹿,使楚國經濟遭到破壞,再以低價糧食引誘楚人歸齊,使楚國最終向齊國屈服。

齊桓公想要稱霸諸侯,而諸侯中的楚國一直是齊國的勁敵,因此齊桓公想要使楚國屈服。

管仲故技重施,讓齊桓公建造鹿苑養鹿,並開始從楚國高價收購野鹿,又將糧食低價賣給楚國。

一時間,楚國百姓紛紛上山林捕捉野鹿,良田再次被荒廢,當楚國舉國正值捕鹿熱潮,管仲卻宣佈齊國禁止養鹿,並且糧食不再向楚國出口。

楚國君臣雖然明白過來,但為時已晚,楚國陷入糧食緊缺的困局。

而管仲又派人向楚國南部邊境低價售賣糧食,楚國邊境百姓意識到齊國的富裕強盛,紛紛逃到了齊國,楚國因此元氣大傷。


淺析管仲“經濟戰”,古人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管仲以高價收購野鹿擾亂楚國經濟。


管仲不費一兵一卒,將衡山國歸順齊國,這次經濟戰不僅僅是齊國與衡山國兩國,更是涉及其他諸國,算得上是一場波及面廣泛的“國際”經濟戰。

如果說,齊國與魯國,齊國與楚國,不過是兩國之間的經濟戰,那麼齊國與衡山國,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國際”經濟戰,波及國家有齊國、衡山國、魯國、趙國、代國、秦國、燕國等。

衡山國位於齊國與魯國之間,齊桓公想要吞併衡山國,但衡山國素來以製造戰爭使用的器械聞名於諸侯間,自然不是輕易可以攻破的。

齊相管仲,又開始以他特有的思維,謀劃對衡山國的經濟戰。

管仲派人向衡山國高價預定戰爭器械,並將消息向魯國、燕國、代國散佈出去,這些國家與齊國相鄰,又都比齊國弱小。

聽說消息後,它們以為齊國是準備攻打它們,於是也向衡山國預定戰爭器械,而與魯國、燕國、代國相鄰的趙國、秦國也坐不住了,它們也紛紛向衡山國預定戰爭器械。

一時間,衡山國製造的戰爭器械價格漲了十倍,衡山國的百姓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趕製諸侯各國預定的戰爭器械。


淺析管仲“經濟戰”,古人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管仲不費一兵一卒使衡山國滅亡。


管仲也沒有閒著,派大臣去趙國收購糧食,趙國的糧食賣十五錢一石,而管仲則給出五十錢一石的價格。

管仲高價收購糧食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各諸侯國的商人們紛紛把糧食賣給齊國,不久,各諸侯國的糧食都到了齊國。

而此刻,管仲一邊將糧食價格抬高,一邊向衡山國退掉了預定的戰爭器械。

眼見齊國不要衡山國的戰爭器械,其他諸侯國也覺得沒有必要,也都不要衡山國的戰爭器械。

如此一來,衡山國既沒有賺到錢,又荒廢了耕作,沒有糧食。想要從其他諸侯國借糧,其他諸侯國的糧食都被齊國買去,而且齊國還把糧食價格給抬高了。

雪上加霜的是,魯國攻打衡山國南部,齊國攻打衡山國北部,衡山國國君權衡利弊後,索性舉國併入了齊國,而齊桓公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不費一兵一卒得到了衡山國。

結語:


淺析管仲“經濟戰”,古人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糧食:管仲經濟戰中的主角。


不得不說,管仲以經濟運作,不戰而屈人之兵,稱得上是世界經濟戰的經典範本。

而其背後的深意更值得我們商榷。

  • 在管仲的經濟戰中有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就是“糧食”,時至今日,糧食依然是人們生活的前提保證。那麼對於一些“依賴進口其他國家低價糧食”的言論,在你讀完這篇文章後,應該會有新的理解。
  • 衡山國的慘痛教訓,則告訴我們,製造業絕不能僅僅依賴於出口,而製造業也需要自己的技術核心。

歷史是過去,但絕不意味著落伍,千年歷史積澱著無數先賢創造的文明結晶,我們在歷史長河中大浪淘沙,一定會拾得自己的收穫。

參考文獻:

《管子》

《史記·管晏列傳》

《戰國策》

《孫子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