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看著進口超市裡越來越多的奶酪種類,好奇滿滿卻不知如何下手?

鼓起勇氣買回家後卻因不會處理而慘烈翻車?

究竟該如何科學的吃掉奶酪大家族呢?

一起學起來吧!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溫度

食用奶酪,溫度很重要!合適的溫度才能讓它的口感和紋理髮揮到極致。

奶酪買回來需要放在冰箱冷藏,以防發黴。食用前需提前取出,室溫靜置一會兒

⚠️回溫時不要撕掉包裝袋,不然奶酪會被吹乾。

放多久也是有講究的,畢竟回溫過頭了味道也同樣會不好,這個時間一般由不同奶酪種類決定:

硬質奶酪:食用前1-1.5小時取出。

軟質奶酪:食用前2-3小時取出。

鮮奶酪:食用前30分鐘左右取出。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吃不完的部分如何儲存

不要將奶酪儲存在保鮮膜中,這樣奶酪會被悶住而無法呼吸。需要購買專為奶酪設計的儲物袋,或將其包在蠟紙中。

奶酪上的硬皮是否需要去除?

這個問題同樣也依奶酪種類而定:

硬質奶酪的皮堅硬且呈蠟質,需要去除。

軟質奶酪和奶油奶酪的皮放著放著就變軟變白了,是可以吃的(比如無冕之王卡芒貝爾奶酪)。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聞一聞

奶酪的氣味也是品嚐的一部分,送入口中之前記得聞一聞,據說能昇華口感!

儘量單獨食用

拿奶酪抹在餅乾 / 麵包上吃是比較常見的吃法。但如果你想完全體會奶酪本身的獨特口感,還是推薦單獨食用奶酪,只吃少量麵包清潔味蕾。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食用多種奶酪

要是在餐廳吃奶酪拼盤,務必按口感從溫和到濃郁的順序開始品嚐。順序一旦顛倒,味道強烈的奶酪會讓味蕾不堪重負,溫和奶酪的餘味就沒有發揮空間了。

通常軟質和奶油乾酪比硬質乾酪溫和。如果實在分不清可以詢問服務人員。

切每種奶酪時都要用不同的刀,以免串味。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葡萄酒和奶酪是法國人心目中的絕配,而根據奶酪的不同類型選擇合適的酒搭配食用也是一門學問:

>>> 軟奶酪 / 新鮮奶酪:配乾白葡萄酒,也可以配開胃酒,桃紅葡萄酒,汽酒和單寧含量低的淡紅酒,例如菲諾雪利酒、長相思,而避免搭配如赤霞珠一類的“重口”紅葡萄酒。

>>> 半硬質奶酪:搭配酒體中等的葡萄酒。如仙粉黛、波爾多白葡萄酒。

>>> 硬制奶酪 / 陳年奶酪:配濃郁葡萄酒。如勃艮第、赤霞珠等,有助於散發出奶酪獨特的秋天氣息。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 鹹奶酪 / 藍紋奶酪:搭配甜葡萄酒。如紅波特,口感的衝突能使奶酪與葡萄酒均綻放出最佳風味。

>>> 臭奶酪:搭配淡酒,如瓊瑤漿。這種酒的芳香能夠平衡中和奶酪的濃烈風味。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水果/蜜餞

大多數奶酪都適合搭配甜食,可以考慮與2-3種水果一起食用,但柑橘除外(奶酪中的蛋白質與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後會凝固,導致消化不良)。

硬奶酪可嘗試搭配乾果,如杏、櫻桃、無花果。

新鮮奶酪可嘗試搭配新鮮水果,如蘋果、棗、杏、李子。

堅果

堅果有助於帶出奶酪的甜味,幾乎所有堅果都可以搭配奶酪。而大多數人會選擇杏仁、榛子或烤山核桃。

蜂蜜焗奶酪

將烤箱175°C預熱10分鐘。墊上烘焙紙,將整塊布里奶酪(le brie)放在上面,烤8-10分鐘奶酪變軟後取出,淋上蜂蜜,可根據個人口味加蔓越莓幹、無花果、迷迭香、核桃等。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萬物皆可奶酪碎!

磨碎的奶酪能很好的裝飾菜餚、提升口感。自由發揮時間到了,廚房交給你!!

以下提供幾種思路:

炒雞蛋和煎蛋卷、烤土豆和土豆泥、炸薯條、墨西哥玉米餅(再加上奶油和辣醬)、沙拉。

補充小知識:在家無論是製作芝士蛋糕或打發奶泡,都要進行“軟化奶酪”的步驟,有需要可以點擊https://zh.wikihow.com/%E8%BD%AF%E5%8C%96%E5%A5%B6%E9%85%AA查看相關wikiHow頁面,跟著神仙網站學習花式軟化奶酪。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遇到正式場合時,需要拿小空盤取奶酪。

軟質奶酪:用小刀塗抹在餅乾上食用,手指只能接觸餅乾。

硬質奶酪:用牙籤取用到盤子裡,而後用叉子食用。

總而言之一句話:不管怎樣手不能直接觸碰到奶酪!

當然如果是非正式場合,那是隨便怎麼拿都OK啦(和喝酸奶舔瓶蓋有異曲同工之處?)

填補知識盲區:手把手教你科學吃奶酪

看到這裡

是不是恨不得立刻抱一大塊奶酪回家?

根據個人口味選購不同品種的奶酪,

該如何品嚐就請盡情發揮吧!


如此保姆級奶酪攻略,

還不快快轉發收藏起來!

祝大家都能享受奶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