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曾有個“膠高縣”,從膠州和高密各劃出一部分組成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前後,因為戰時的特殊背景,當時在山東半島區域,設立了不少“新縣”。

這些縣,有的是從原來的縣析出一部分設立,根據方位取新的名稱,比如掖縣與掖南縣、萊陽與萊西縣、即墨與即東縣等;還有的是相鄰兩縣各劃一部成立“連邊縣”,新縣的名稱也通常是各取一字,比如牟平和海陽劃出的牟海縣(乳山縣),以及膠州(膠縣)和高密劃出的膠高縣。

與牟海縣(乳山縣)延續至今不同,膠高縣存在的時間很短,從1945年設立,到1949年撤銷,前後共持續四年時間。因為時間短暫,且分屬兩地,很難見到關於膠高縣的完整資料,即便是當地的朋友,可能對這個縣也不太瞭解。本文就結合高密和膠州史志資料中的記載,簡要介紹一番。

關於膠高縣設立的時間,有1945年10月、11月兩說。如《膠州市志》在大事記中寫道:“是月,山東分局決定將膠縣北部聯屯、豐隆、北都、膠萊和沽河5個區及高密縣鐵路北6個區合併,成立膠高縣。”而《高密縣地名志》記載,1945年11月,膠高縣成立。兩者的時間差,有可能是10月份下達命令,11月份正式成立。

新設立的膠高縣,區劃上歸南海專區管轄,到了1946年,改屬濱北專區。但不管是南海專區還是濱北專區,當時都屬於膠東區的一部分。

山東半島曾有個“膠高縣”,從膠州和高密各劃出一部分組成

(膠高縣的大體位置示意)

根據《高密縣地名志》的記載,膠高縣成立的地點在膠縣的朱家屯村,後來遷至高密縣的夏莊,原因應該是夏莊相對繁華,且交通更便利。

膠高縣當時有管轄11個區,分別是剛才說到的聯屯、豐隆、北都、膠萊和沽河(以上原屬膠縣,相當於現在膠州的李哥莊、膠東、膠萊、膠北等鄉鎮),還有河崖、夏莊、順河、姜莊、張魯、沂塘(以上原屬高密,夏莊和姜莊後來也是鎮)。

山東半島曾有個“膠高縣”,從膠州和高密各劃出一部分組成

(以下配圖主要是膠州玉皇廟村的場景)

因為沒有找到當時的地圖,膠高縣的形狀只能大致想象一下。如今高密和膠州在膠濟鐵路以北的區域,連成一片,大致就是膠高縣的範圍,輪廓類似長條。

山東半島曾有個“膠高縣”,從膠州和高密各劃出一部分組成

膠高縣建立之後,當地相應的一些單位名稱也隨之改變。典型的例子就是膠縣獨立營改稱膠高獨立營,後來膠高獨立營與膠濟鐵路支隊又合編為膠高支隊。根據《膠州市志》記載,1946年7月21日,膠高支隊以兩個連的兵力在玉皇廟村(現在屬於膠州市膠北鎮)打退敵軍一個營的進犯。如今,在玉皇廟村,還有個紀念館,詳細介紹這段歷史。

山東半島曾有個“膠高縣”,從膠州和高密各劃出一部分組成

成立四年之後,1949年10月18日,膠高縣撤銷,從膠縣和高密縣劃出的區域各自合併回去。

雖然時間比較短暫,但膠高縣還是留下過不少記憶。比如在1948年的一份老報紙中,就有一篇標題為《山東膠高縣群眾興修膠河順河水利》的報道,文中說:“膠東濱北分區膠高縣(新設縣,膠縣、高密各一部)膠河順河兩處水利工程測量設計完畢,已於上月初旬陸續開工。當工程隊沿河進行測量時,農民群集周圍爭相敘述泛患由來經過,並提供修治意見。……現該兩處工程已有夏莊、順河、姜莊、河崖等四個區動工,開工後七天中,順河工程之夏莊段已完成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