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國功臣的後人比八旗子弟強嗎?神算劉伯溫的後人竟誤國誤民

大明的天下可不是靠朱元璋一人得到的,朱元璋能得到這個天下,也是靠著一幫紅巾軍老戰友一起鬧革命,才能推翻元朝的異族統治,重新恢復中華江山。


這幫朱元璋的老戰友既然幫助朱元璋得到了這個天下,那麼自然他們也要享受這份共同革命得來的豐碩果實。

大明開國功臣的後人比八旗子弟強嗎?神算劉伯溫的後人竟誤國誤民

不止他們自己要享受,他們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子孫世世代代都能在大明享受繁華富貴的滋味。


因此朱元璋在立國初期,為了穩定局勢,給這些功臣大肆封侯,徐達和李文忠等六大開國元帥被朱元璋封為了公爵,而湯和等二十八人則被封為侯爵,至於大名鼎鼎的劉基則只是被封為伯爵,即誠意伯。


這位劉基就是劉伯溫,世人傳言他留下了可預言千年未來的“燒餅歌”。不知道他預測到自己的後代會誤國誤民,導致明宗室被屠時,是什麼表情。

大明開國功臣的後人比八旗子弟強嗎?神算劉伯溫的後人竟誤國誤民

後來這些開國功臣當中有一些不太老實,被朱元璋拿來做了震懾功臣的示範,像藍玉和胡惟庸因為有謀反嫌疑,就被朱元璋屠族了。


但是還是有很多功臣保留了自己的爵位,並且傳承到了明朝末年。那麼他們在明朝末年做了什麼呢?有沒有他們祖先策馬揚鞭,揮斥方遒的氣概呢?


答案是:幾乎沒有,堪比晚清八旗子弟


大明覆滅時,劉伯溫後代爭權奪利,捧奸臣上位


1644年,這一年是大明王朝行將舊木的日子,崇禎皇帝心中充滿著悲傷,他恨這些大臣,說“諸臣誤我,文人皆可殺”。確實,崇禎或許不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但是臣子也不見得是什麼好臣子。


以明朝開國功臣後人為代表的勳貴集團,在明宗室徹底覆滅的路上可謂做出傑出的貢獻。

大明開國功臣的後人比八旗子弟強嗎?神算劉伯溫的後人竟誤國誤民

本來勳貴集團在朱棣時期被清算了一遍,因為很多功臣貴族後人選擇了站隊建文帝,這一下賭輸了,導致他們的爵位雖然被保留了,但是權力卻被禁錮了。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群勳貴雖然保有富貴但是卻無權。


是什麼讓他們在後來明末的變局中重獲權力,胡作非為的呢?


這得從嘉靖的上位說起,嘉靖並不是明武宗朱厚照的正統繼承人,他是屬於藩王上位的。面對朝中這些老油條,嘉靖當然得培植自己的利益集團了。


像李文忠、常遇春、劉基、鄧愈和湯和等勳貴權臣的後人就非常支持嘉靖,因此嘉靖對他們也委以重任。


像武定侯郭勳(開國功臣郭英後人),嘉靖就經常利用他敲打各類文臣,牢牢將權力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不過卻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這些二世祖功臣後人,非常囂張跋扈,並且貪汙腐化。單單郭勳通過侵吞國家公款,就積累了數以萬計的財富,史書記載為“在京店舍多至千餘區”。


更別說別的勳貴子弟在重獲權力後,用這些特權侵蝕多少國家根基。


到了明朝末年,這些勳貴後人很多甚至都當了帶路黨或者玩的一手好操作,將明朝的黃金局玩成了青銅局。


其中以劉伯溫的後人最有代表性。


明朝末年最後一任誠意伯是劉孔昭,劉孔昭在崇禎皇帝在老歪脖子樹上吊之後,迅速協助弘光皇帝在南京組建起了"大明臨時政府",但是劉孔昭此人卻完全沒有自己祖上劉伯溫的大局觀。


他因為勳貴的身份,被東林黨人嚴格禁止任內閣參政,這是源於明朝有國策嚴禁勳臣參與高級政事的討論,即“禁勳臣預九卿事”。


於是劉孔昭為了能夠穩固自己在弘光政權的地位,就勾結了馬士英、阮大鋮等閹黨份子。我相信很多看文章的朋友很好奇,怎麼崇禎死了還有閹黨啊!


其實閹黨也是一個利益集團,魏忠賢想要控制朝廷,總不可能只靠他一個人吧!


如果魏忠賢這顆大樹想要穩定生長,就需要很多根幫他在明朝泥土裡吸取營養。而那些攀附魏忠賢權勢的大臣就是閹黨大樹的構成根部。


之後,魏忠賢雖然被除掉了,但是很多閹黨份子並沒有被清算。他們在明朝滅亡之後,有些人也來到了南方,像馬士英、阮大鋮就是閹黨集團的一員。他們在當時弘光政權的建立中可付出了不少心血,因此也掌握非常大的權力。


劉孔昭為了攫取更大的權力,他聯合馬士英和阮大鋮一起對付東林黨。本來明朝就是因為黨爭搞得朝廷烏煙瘴氣,無法一致對敵,結果到了南方還要繼續內鬥。


此時的劉孔昭在坑害自己人身上突然有了自己祖先的智慧,他發現馬士英雖然和真正的閹黨份子有很深的交情,但是名義上卻不是閹黨份子,因此他力主馬士英成為”大明臨時政府“的首輔。


而東林黨人也沒有辦法在正統性上還有弘光朝廷的建立功績上否定馬士英。因此馬士英最終成功的成為了首輔。


馬士英這一上臺,可直接就把弘光朝廷的黨爭炸藥點爆了。馬士英上臺後,立馬重用了阮大鋮等閹黨份子,而閹黨份子們也拼命排擠東林黨人。


像史可法這樣有氣節的東林黨人,直接就被劉孔昭的騷操作氣的帶了大隊人馬離開了弘光朝。弘光朝廷可以說是被嚴重削弱了實力。


以至於史可法在揚州抗清,雖然空有家國熱血,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實力應對清軍南侵,最終發生了”揚州十日“的慘劇。


大明開國功臣的後人比八旗子弟強嗎?神算劉伯溫的後人竟誤國誤民

而劉孔昭和馬士英獨霸弘光朝廷之後,接連提拔了許多貪官汙吏,這些貪官汙吏可以說是蛀蝕了弘光朝廷的根基。


例如劉孔昭提拔了一個叫馮大任的官員。此人早有貪汙受賄的嚴重違規記錄,但是劉孔昭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根本就不管這個人有沒有才能,只看聽不聽話。


一直招收這樣官員的朝廷怎麼會有戰鬥力啊!本來弘光朝廷在富足的南方可是佔有不小優勢的,結果這套操作硬是把逆風之後的順風玩成了颱風。

大明開國功臣的後人比八旗子弟強嗎?神算劉伯溫的後人竟誤國誤民

清軍不久之後南下,就立馬滅了弘光朝廷,而劉孔昭此時又迅速撿起了劉伯溫的智慧,馬上泛舟出海,不知所終。


勳臣們紛紛當帶路黨,受封大清爵位


當劉伯溫後人的神操作把弘光朝廷玩死的時候,其他的勳臣後人們在幹嗎呢?


這個時候很多勳臣後人們可臉都不要了 ,爭著當大清的狗。


例如魏國公徐達的後人徐文爵,他是弘光朝廷的守備將軍,可是面對清軍的兇猛攻勢,馬上就跪舔大清了、曹國公李文忠的後人李弘濟,也立馬降清了、信國公湯和的後人湯國祚,也投靠了清朝。


有一些勳貴在投靠後,還被編入了漢軍旗,成為八旗貴族之一,例如忻城伯趙之龍。此人在投降清朝後,雖然沒有了公爵的位置,但是卻得到了世襲爵位阿思哈尼哈番(滿語“三等男爵”的意思)。

大明開國功臣的後人比八旗子弟強嗎?神算劉伯溫的後人竟誤國誤民

可以說這些人在明朝滅亡後,又完成了華麗的轉身,成為了新王朝的貴族,等待下一次王朝輪迴。


其實仔細看看明朝開國貴族的華麗轉身,和清朝滅亡之後清朝宗室的華麗轉身何其相似啊!清朝八旗子弟到了末期同樣也只會內部殘害,甚至大量遺老要投靠日本恢復大清。


連清朝皇帝溥儀和清朝格格都投靠了當時可能會統治中國的日本,清朝格格愛新覺羅顯玗還改了日本名字叫川島芳子,最後還當了滿洲安國軍的總司令。


從這些人的身上可以看出,很多封建權貴並沒有所謂的“家國天下”意識,他們更多時候在乎的是自己的權勢,在換了主子之後還能不能保持。


結語:


明朝的滅亡結局和清朝的滅亡結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非常類似,都是封建權貴到了後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國家之上,根本不在乎國家的死活。


如果這些官僚勳貴真的從骨子就有民族和家國意識,也不會那麼容易被外敵所擊破,要知道“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而現代有句偉人說過的話十分發人深省:“人民建立的國家,人民做主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才堅不可摧,才能長盛不衰。”

參考資料:顧誠《南明史》 談遷《 國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