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鉛筆盒,取出橡皮。
圖一:不開小差,認真聽講,好好寫字。
圖二:偶爾無聊,開開小差。
圖三:經常走神,容易分心。
圖四:整節課都沒好好聽。
如圖五所示,打開鉛筆盒,連橡皮都找不到的,呵呵~
不開小差,認真聽講,好好寫字
這塊橡皮,形狀規整,表面平滑,沒有任何被掰斷、摳挖、塗抹的痕跡,一看就是由小主人細心呵護使用。除了平時做作業,上課時想必都乖乖躺在鉛筆盒裡,安靜地看著小主人認真聽課。
偶爾無聊,開開小差
相比其他,圖二也算是一塊“漂亮”的橡皮,小主人還有點“強迫症”,平時上課偶爾開小差搓橡皮玩,把邊緣搓得圓圓潤潤以後,再心滿意足地繼續聽課。
經常走神,容易分心
這位學生很喜歡拿橡皮開小差,手裡握著橡皮就忍不住開始“蹂躪”,結果一不小心攔腰截斷,好好一塊橡皮被掰成好幾份,上課質量也大打折扣。
整節課都沒好好聽
模擬圖四的情況時,課長都忍不住心疼手裡的新橡皮,又是“殘缺”又是“毀容”。小主人整節課也沒做別的事,光是在玩橡皮:先用筆把橡皮點成“麻子臉”,搓幾下摳幾下,用力過度不小心掰斷,全班最慘的橡皮就是它了……
?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通常會怒吼一句:又把橡皮弄丟了?!你怎麼不把自己弄丟,啊?!
以上就是刷爆朋友圈的“橡皮定律”。
作為鉛筆盒裡的必備文具,橡皮兼具實用性、柔韌性與美觀度,是學生上課開小差“必備良品”。
用橡皮定律來判斷學生上課開小差的情況,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來聽聽一線老師的點評。
一線老師點評:除了橡皮,作業本和課本,也能看出上課狀態
老師在朋友圈轉發了這張截圖後,家長留言說,回去檢查了一下孩子文具盒裡的橡皮,發現挺準的。
"低學段的孩子上課注意力比較難以集中,不光是玩橡皮,只要是擺在桌面上的,他們都可以玩起來。尺子、鉛筆都是開小差常玩的東西。只是橡皮磨損比較明顯,容易看得出來。”龐老師說,“除了橡皮,家長還可以看看孩子的作業本和課本,是否有塗鴉,也能快速判斷孩子上課是否專心。”
有的老師也認為,用橡皮判斷開小差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因為孩子上課時開小差,主要就是在玩桌上的文具。“最多的就是鉛筆、尺子、橡皮,有些男孩子會用它們做成飛機、蹺蹺板,女孩就喜歡玩橡皮屑。”
閱讀更多 物理知識大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