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五個結合”邢臺全市春季造林注重實效高潮迭起

今春以來,各級各有關部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時機,把春季造林與裸露地表覆蓋結合起來,與潛在城市(縣城)森林結合起來,與美麗鄉村景區結合起來,與防範盜採河砂、礦石結合起來,與農民增收結合起來,精心謀劃,廣泛發動,全市春季造林高潮已全面掀起。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9萬畝。

連日來,大沙河兩岸機聲隆隆,一片繁忙,一場大規模的平整土地、挖坑造林活動如火如荼。近年來大沙河由於盜採濫挖,大面積砂石裸露,成為影響市區大氣質量的重要汙染源。為此,大沙河沿線縣市區積極開展生態修復,通過增加綠色植被和溼地建設,起到防範河砂盜採、消除沙塵隱患的作用。沙河市在大沙河南岸謀劃了萬畝造林和溼地修復工程,邢臺縣在大沙河北岸規劃成方連片造林5000餘畝,橋西區和開發區啟動了生態綠色屏障工程,努力打造岸綠水清的優美長廊。目前,在大沙河兩岸已完成土地平整0.7萬畝,植樹0.2萬畝。

為優化人居環境,各縣市積極推進城郊森林、環村林以及道路綠化、村莊綠化等,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寧晉縣投資2億多元,在縣城西北高標準謀劃實施2000多畝的城郊森林公園。柏鄉縣在城鄉結合部啟動建設郊野森林公園1處、千畝森林2處。任縣在主城區範圍內打造苗圃基地和景觀林22處5000多畝。隆堯縣按照精品村綠化標準,安排全縣276個村全部實現綠化。

在春季造林中,各縣市注重增綠與增收相結合,全力打造綠色富民產業,夯實群眾增收基礎。南和縣結合大外環結構調整,謀劃打造梨樹種植基地1500畝、金銀花種植基地2000畝和其它特色經濟林種植3000畝。臨西縣提出“造林也要畝產論英雄”,大力推廣林菌、林禽等林下經濟產業。柏鄉縣依託牡丹小鎮建設,謀劃苗景兼用林示範基地3000餘畝,推進苗木產業“畝產”效益提升。(來源:邢臺日報 編輯:肖延昭 青媒編輯:陳炎 責編:張永忠 監製:耿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