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效应,真的可以帮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记住这3点才重要

新的一年2020年,终于在农历除夕过去而正式开启了。朋友圈又多了几个好友晒出了21天养成良好习惯的打卡清单,说新的一年从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

然而我去翻了他们去年立起来的Flag:21天养成口说英语的习惯,21天养成每天运动30分钟的好习惯.....当初朋友圈晒出来的时候志气满满,随后就无疾而终,杳无音讯了。所以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所谓的著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21天效应,帮你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真的有用吗?

21天效应,真的可以帮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记住这3点才重要

一、我们经常说的21天效应到底是指什么?

21天效应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一位整形医学专家马尔茨博士。他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发现,整容的人,会在21天后才能适应自己的变化;而对于截肢患者来说,手术后的前21天中,他们往往不适应已经失去的身体某一部分,仍然能经常“感觉到”它的存在。而经过21天后,他们就不再无意识地要去“使用”它了,即已经习惯了截肢后的状态。从马尔茨博士发表了他的这个临床发现以后,人们渐渐地认同了“21天效应”的观点。

甚至,我国成功学专家易发久研究总结,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一7天,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因为一不留意,之前的坏情绪、不好的习惯就会浮出水面,让你又回到从前。在提醒自己、要求自己的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感到很不自然、很不舒服,然而,这种“不自然、不舒服”是正常的。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经过一周的刻意要求,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你不可大意,一不留神,你的坏情绪、坏毛病还会再来破坏你,让你回到从前。所以,你还要刻意提醒自己,要求自己。

第三阶段:21一90天,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这一阶段是习惯的稳定期,它会使新习惯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你已经不必刻意要求自己,它已经像你抬手看表一样的自然了。

21天效应,真的可以帮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记住这3点才重要

二、为什么说21天习惯养成并不一定有效?我们经常存在的3个误区

1、被21天即时达成的表面成功现象误导,但实际上,这一说法没有确切的出处

对比人的一生,几十年来说,21天只是其中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我们经过21天刻意练习就能养成一个一辈子的好习惯,每个人听到都会觉得自己可以做到,毕竟21天对比几十年,很快就能过完,我们很快可以看到21天养成的习惯效果。

然而英国科学家伦敦大学学院的健康心理学家费莉帕·勒理(Phillippa Lally)及其同事,为了进一步深入证明这一效应的真实有效性,进行过相关的实验。他们招募 96 名对养成新习惯感兴趣的参与者,让被试者每天重复一项与健康相关的活动,持续 84 天,看看有多少人可以形成习惯。

最终实验结果显示:平均养成习惯的时间天数为66天,其余个体参与者养成习惯从18天到254天不等。

21天效应,真的可以帮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记住这3点才重要

2、习惯的养成因为难度不同而需要的时间不同,“21天”并不可靠真实

《逆商》的作者保罗·史托兹博士曾经说“多年来,我在数百场讲座中,听到几十个’专家’站在众人面前宣称‘养成一种习惯’需要21天’、‘21天后你肯定能养成一个习惯’。

于是他试图联系这些’专家’,对他们说我对此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的情况,而那些专家他们通常回复说:‘把你的名片给我,我了解清楚后给你打电话’”

但是保罗博士从来没有接到过他们的电话,再打过去,也没人能给出可靠的出处。

于是,他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神经生理学科的负责人马克·努维尔博士请教,对方没有说任何复杂的理论,只问他:

“你学了多久才知道不要去碰热炉子?”

“大概一秒钟。”保罗回答。

“其实,是100毫秒。”

这就很能说明背后存在的问题,“21天习惯养成论”是不可靠的,我们其实用常识稍微判断一下就知道。

有些习惯根本用不了21天,比如不用湿水的手摸电插座。

所以说,不同的习惯,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再比如每天吃一个鸡蛋难,还是每天写一篇3000字文章难?每天整理床铺难,还是每天跑5公里难?

难度不一样的习惯,怎么可能养成时间是一样的呢?

同样的习惯,对不同的人,难度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很多时候所谓习惯养成其实是一种能力培养。

再比如,我在生活中是个很少运动、体力差的人,跑步就跟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我养成每天跑3公里的习惯,和一个身强体壮、运动十几年的人养成每天跑3公里的习惯,难度能相同吗?所需要克服的困难也是不一样的。

21天效应,真的可以帮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记住这3点才重要

3、21天养成习惯定论,把习惯养成简单化,同时当成了目标达成,时间一到便会失去坚持的动力

我们所说的习惯是一种行为惯性,当反复地重复一件事,它就会慢慢变成一种本能运行的自动程序。习惯是受大脑底部的基底核驱动的,这是大脑中一个潜意识、无意识的区域。而21天养成习惯的说法,相当于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如何戒掉坏习惯》的作者古川武士认为,习惯培养和目标达成不是一个概念。

比如有人会给自己设置三个月瘦20斤的目标,然后会通过各种快速达成的方法拼命坚持达成这个目标,可是瘦掉20斤的瞬间,原先的动机消失,体重反而还会逐渐反弹。以目标为动机的情况下,在达成后会失去原动力,然后反弹。

21天效应,真的可以帮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记住这3点才重要

三、那么如何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呢?

《原则》的作者、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他说:“如果你真的想改变,最好决定养成哪些习惯,戒掉哪些习惯”。

那么如何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总的来说有3个方法:

1、弄懂“习惯回路”,重视习惯养成的完整回路

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就是“习惯回路”。我们的大脑有2种模式,一种是思考模式,由大脑皮层控制,伴随思考、分析、判断、做决定等过程;另一种是自动行为模式,由大脑的基底核控制,也就是我们说的习惯模式。

在习惯模式下,我们完成一件事,可以依靠习惯的力量。比如小时候的上学路上,走习惯之后,就不用再记路、找路,也不用脑子判断该怎么转弯,甚至是走在路上想着课堂上老师讲的作业题,等你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快到家了。

在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由3步组成一个完整回路

(1)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让大脑进入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根据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我们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来完成的,而是出于习惯。习惯培养的精髓就在于,让那些我们想要的行为,变成不需要做决定的40%,而不做决定的关键,是靠暗示和触机让我们的大脑进入自动行为模式。

(2)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者情感的。这个环节的关键,就是“重复重复重复,一直重复”,重复的目的,是让大脑中的神经通路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3)得到奖赏,有了奖赏可以让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住这个回路,之后再重复这个行为。这里说到的奖赏,一定要有吸引力,很多人都会觉得奖赏一定要能带来利益,或者是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之类的积极情绪,但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奖赏要清晰、可视化。这样的奖赏才会创造渴求,让我们形成重复惯常行为的意识,同时强化这种渴求。有了渴求,习惯回路才会不断重复,没有渴求,习惯无法形成。

即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是一个完整回路。想要成功养成习惯,除了重复惯常行为,还要重视暗示和奖赏,要建立简单、明显、多重的暗示,要设定清晰、可视化、有吸引力的奖赏。

21天效应,真的可以帮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记住这3点才重要

2、别试图戒除原有的习惯,尝试用新的习惯替代过去的不好习惯

神经科学的研究显示,习惯是不可能被根除的。

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安·格雷比尔主持很多大脑基底核的实验。她说:“习惯从来都不会消失,它们已经被嵌入大脑的结构中。如果你有一个习惯,那么这个习惯会一直蛰伏在你的大脑内,等待正确的暗示和奖品出现。”

正因如此,在我们想要改变习惯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出现巨大压力的时候,我们尝试养成的好习惯往往会消失,又回到原先旧习惯的行为模式状态下。尤其是不停刷手机、疯狂购物、暴饮暴食等这些即时满足的破坏性习惯。

但这种情况也是可以改变的。《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道:“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中的奖赏,你就可以换掉惯常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暗示和奖赏不变,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被改变的。”

比如上班累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想玩会儿手机放松一下,但越玩会越兴奋,导致熬夜,此时你要做的是,把时间暗示和身体的感受暗示留着,奖赏也留着,而是将玩手机具体到跟着运动的视频做一套舒缓的放松操。

21天效应,真的可以帮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记住这3点才重要

3、抓住关键习惯,一次只培养一个习惯或者戒除一个习惯

富兰克林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我认为最好的还是不要立刻全面地去尝试,以致分散注意力。最好还是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掌握其中的一种美德,当我掌握了那种美德以后,接着就开始注意另外一种,这样下去,直到我掌握了13种为止。因为先获得的一些美德可以便利其他美德的培养。所以,我就按照这个主张把它们像下面的次序排列起来。…”

关键习惯指的是,一些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它们扩展到整个组织时,会引起其他习惯的改变。换言之,一些习惯比其他习惯在重塑商业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它们就是核心习惯。核心习惯能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讲改变一切。

拿写作这件事情来说,我每次在确定选题之后,总是要去收集大量的素材,在收集的过程中,注意力总是被分散。后来,我就先列出提纲,然后构思从哪几个角度去论证,需要哪些理论和例子支撑,收集的过程中,按照提纲的关键词查找资料,避免注意力被转移这个破坏性的关键习惯影响这个效率。

21天效应,真的可以帮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记住这3点才重要

四、最后

总结一下,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的21天养成习惯惯常定论并没有确切的出处,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陷入3个误区:

1、被21天即时达成的表面成功现象误导;

2、习惯的养成因为难度不同而需要的时间不同;

3、21天养成习惯定论,把习惯养成简单化,同时当成了目标达成,时间一到便会失去坚持的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呢?总的来说,有3个方法:

1、弄懂“习惯回路”,重视习惯养成的完整回路,即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是一个完整回路;

2、别试图戒除原有的习惯,尝试用新的习惯替代过去的不好习惯;

3、抓住关键习惯,一次只培养一个习惯或者戒除一个习惯。

不管是养成好习惯还是想戒除坏习惯,都是需要努力才能取得结果的。有意志力的人,会找到聪明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每个人的性格和所处的环境也是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的执行阶段,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相信我们都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