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隨叫隨到 社區民警變身“心理醫生”

黃峰是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楊家坪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在他的工作中,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以命相搏的事情,但他的一句名言,卻是全派出所周知“別人一天說100句話,我要說1000句;別人每天走100步梯坎,我要走1000步;別人只關注與己有關的生活,我要關心個人生活以外無數人的家長裡短”。現實生活中,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身為民警的他,很多時候更像一個“心理醫生”,三言兩語就把社區群眾的心捂得熱熱的,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24小時隨叫隨到 社區民警變身“心理醫生”

民警黃峰正在與社區防疫志願者就排查工作進行分工

黃峰所負責的新華春天是楊家坪街道新華三村社區最大的小區,該小區3000多戶居民,常住人口8000多人,獨居空巢老人較多,他們怕孤單也容易過度緊張。

24小時隨叫隨到 社區民警變身“心理醫生”

民警黃峰在小區向居民進行防疫宣傳

這段特殊時期,獨居多年的周大爺,因為焦慮,與鄰里之間發生了一些小摩擦,每天打電話向黃峰抱怨。對此,哪怕是深夜接到周大爺的電話,黃峰都耐心傾聽,儘量開解。他說“因為被困在家裡,人和人之間更缺乏當面溝通,很多人容易有孤獨感,覺得被社會拋棄。所以對普通群眾多一點人情味,讓他們覺得社區民警手機隨時能打通,這一點會讓群眾踏實、放心,有安全感”。

24小時隨叫隨到 社區民警變身“心理醫生”

民警黃峰帶隊上門登記核查人員情況

疫情發生以來,黃峰的工作得到了楊家坪街道的肯定,街道特地給派出所寫來表揚信,感謝黃峰“加班加點,隨叫隨到,每日24小時在線,對群眾提供心理疏導”。

24小時隨叫隨到 社區民警變身“心理醫生”

民警黃峰耐心向老人講解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項

黃峰說:其實社區民警做的都是些細碎的小事。硬性的工作考核條款是一把尺子,不能打折扣;人心也是一把尺子,有更寬廣更豐富的裁量,更需要用心去衡量冷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