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第一課《村居》《詠柳》教材解析

《古詩二首》是二年級語文下冊部編教材第一單元課文第一課。

這是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詩中流露出詩人難掩的喜悅之情。兩首詩中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柳”,“柳”是我國古典詩詞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因其吐青早而成為春天新生的象徵。在這兩首詩中,以柳來寫春景、春意,呈現出一派輕柔旖旎,生機盎然的動人景象。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景,再現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圖”;後兩句寫人,刻畫了兒童放學歸來放風箏的“樂春圖"。景人合一。相映成趣。輕快明麗的景,興致勃勃的人,饒富樂趣的事,展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

二下第一課《村居》《詠柳》教材解析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這兩句詩寫的是春天所見之景。“草長鶯飛二月天”的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嫩芽從土裡鑽出,自由地生長,黃鶯在天上縱情飛舞,歡快地鳴叫。“草長鶯飛”四個字,富有動感,湧動著春的脈搏。“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長出了嫩葉,柔軟而細長的枝條在 春風中搖擺,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拂”“醉”二字,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楊柳的嬌姿、柔態和神韻。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兩句寫的是春天所見之人。傍晚,鄉間的小孩子們放學後早早地回來了,他們正趁著這和煦的春風放風箏呢!詩句由物及人,將明媚醉人的春景與生動活潑的孩童相渲染,相互映襯,生機勃勃又充滿希望的春天盡現眼前。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寫的一首詠物詩。詠柳,即歌詠柳樹。詩的前兩句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詩的後兩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春風比作剪刀,賦予巧妙的想象,生動地刻畫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二下第一課《村居》《詠柳》教材解析


碧五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這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纖細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在這裡,詩人用“碧玉”來形容柳樹,一是與它們的顏色有關,二是古代“碧玉”還代指少女,如成語“小家碧玉”。“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而然地把柳樹與俏皮可愛的少女聯繫起來了,故而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擺的枝葉就是她身上綠色的絲織裙帶。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第三、四句由“綠絲絛”繼續聯想,這些裝扮了一樹的細細的葉子是誰的巧手裁出來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風,它猶如一把看不見的剪刀,將綠色絲帶隨心裁剪。這兩句描繪柳葉,一問一答,既讚美了柳葉,又歌頌帶來綠色的春天,用語自然流暢,加上比喻、擬人十分貼切,使這兩句詩成為名句。

二下第一課《村居》《詠柳》教材解析

(來自教師教學用書,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