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主張拆了北京古城牆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屈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迎來了新篇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京。

一個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近900年的建都史的城市。除了戰國時期的燕國,金元明清都曾定都於北京,在封建時期,隨著朝代的更迭必不可少的便是戰爭。而戰爭用到的禦敵“武器”就是城牆。這些城牆不僅記載了代代王朝的淵源歷史,也保留下了歷史的痕跡。

目前,北京明城牆遺蹟僅餘兩處,崇文門至東南城角樓一段是現存最長的一段明清北京城牆,那麼當初繁華的大都那些恢弘的城牆都去哪了呢?

是誰主張拆了北京古城牆

新中國成立後,建設北京的指導思想是把北京建設成工業城市,以後從這裡望過去將看到一片煙囪。此後,北京市的城市規劃也都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進行的,舊城保護沒有受到重視。以郭沫若為代表的一派人認定城牆必須要拆。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和古文字學家。他認為新中國既已成立,重在一個“新”字,見證著中國的屈辱歷史的舊城牆必須要拆,不能讓這些“沒有價值的東西”阻礙新中國的發展。而在當時,一切都在與“舊”作鬥爭,舊物必須從新時代廢除。

是誰主張拆了北京古城牆

而認為古城不能拆的代表人物有梁思成夫婦,以及著名建築學家陳佔祥。這樣的“護舊”思想在當時是大忌,所以並沒有什麼人支持他們的觀點。他們勢力單薄,但梁思成先生還是堅持四處奔走遊說,阻止人們拆掉這些寶貴的歷史痕跡。

為此梁思成先生和陳佔祥先生一起遞交了一份多達2萬字的《關於中央人民政府區行政位置的建議》,提出可以劃出適當的區域進行保留。可見先生對古城的保護的執著。不只是他,林徽因在當時因此事讓已經患上肺病的她病情更加嚴重,已經基本無法開口。

但為了保住古城門,她毅然起身,嘶啞著喉嚨喊道:“拆了這些八百年的古城牆,來日方長,就算後悔了復原重建,贗品的城牆沒了歷史的厚重感,只是件多餘的擺設。”可惜他們的執著並沒有打動當時的執政者。古城還是拆了。

是誰主張拆了北京古城牆

現如今,林徽因一語成讖,古城的作用被髮掘出來,政府又要大興土木,建設“古城”,旨在恢復當初古城的風貌。專家們也真的試著去復建了古城牆,只是假的終究沒法代替真的。

原有空間的減少,建設手法的偏差,圖紙和數據的部分丟失,建設出來的古城牆終究是沒有之前的半分相像,更別提恢復古城的韻味了。

試想如果當時的人們沒有那麼迷信,沒有那麼頑固的拆除城牆,現在的北京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會不會成為古城的“名片”?

北京是否會發展成今天這般模樣?這些未可知,但我們知道的是,這些遺留的古城是老北京永恆不變的景色,永遠是老北京的“招牌”,永遠是人們心裡的硃砂。

是誰主張拆了北京古城牆

前人無法預料到未來的發展,而我們也不應該一直糾結於過去。歷史的車輪一直在向前走,緬懷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更應該向前看,攜手創建更美好的北京更美好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