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園隨筆》之七(山西靈丘)

黃龍崗拾趣

《鬱園隨筆》之七(山西靈丘)


保寧寺(今位於武靈鎮西武村東)西側,有一道山樑象巨龍一般蜿蜒南北,橫貫靈丘腹地,其名曰黃龍崗。

黃龍崗南延唐河,北至草灘,原本是地質年代自然構造的結果,但勤勞而又充滿智慧的華山河畔居民賦予了它許多美麗的傳說。這裡筆者整理一二,與諸君一同分享。

傳說許多年前,黃龍崗原是一條得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的黃龍,他晚上盤踞龍潭(今史莊鄉東口頭村北水庫壩下),白天就出來曬太陽,由於身體綿長,臥在地上頭就伸至唐河,尾至草灘村。華山河畔歷代居民憑藉他的福廕,從未有過饑饉戰禍,生活倒也其樂融融。(據長輩們講,如果這一條龍活至今天,靈丘必出三鬥三升大小官員。)然而有一天,華山河畔忽然來了一位自南方遊歷而來的善術之士,他到一村莊化齋時,恰逢一戶辦喜事的人家,他上前討食時,那家人見他和尚裝束怕帶來悔氣,竟連一口水也不讓他喝。他一氣之下便想毀掉這華山河靈異的風水。於是他站在此處一高壟之地,手搭涼篷,細細查看這裡的山水,竟發現一條黃龍從一道溪澗內盤旋而出,隨即由南往北盤臥在東側的開闊土地上曬太陽。南蠻大喜,他施隱身法,趁黃龍在唐河飲水不備,就從天空撒下三枚鋼針將黃龍釘在那裡,一枚釘在頭部(唐河邊上),一枚釘在龍尾(草灘那裡),而腰部就釘在黃龍崗。至此,華山河的風水被他毀掉,那一條黃龍也化身為一道土丘盤臥在靈丘腹地。

附近的居民為了記念這一條給百姓帶來幸福生活的得道黃龍,便將這一道土山樑命名為黃龍崗,並在附近建了龍王廟來祭奉他(現保寧寺即為原寺廟前身)。

故事傳延了千百年,無獨有偶。民國年間,靈丘境內有一姓賈的軍閥,手下有一文者,頗擅風水陰陽之術,在別人舉薦下,考查了黃龍崗的風水龍脈後,欣然向賈某獻言,若面對黃龍崗建七星臺祭慰黃龍,上天必讓他登九五之位,攬天下之鼎而尊之。賈某自然深信不已,便命附近民工,晝夜砌七座星臺,迂迴如北斗之勢而祭之。然造化弄人,上天得知賈某此舉的消息後,慨而嘆之曰:“此輩誠心可嘉,然世間哪有賈(假)皇帝,隨他拜祭!”不過想想,華夏衍行幾千年,倒也沒有一位賈姓帝王於世。

賈姓軍閥梓鄉哪裡,留傳近百年自無從可考,但行走在東武莊與五福地交界處的地間,讓老人們講述一下有關的民間趣事,沒有一個人不知曉的,甚至有善意的老者會指點附近七星之狀的土臺而告訴你說,這便是賈皇帝的七星臺云云。農村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後,村民嫌這些臺子對耕作不便,索性把它們年積一年攤平了。至此,它們的遺蹟為人所知曉的越來越少,至於十歲左右的孩子更不知故鄉有這一奇異的傳說一事。

《鬱園隨筆》之七(山西靈丘)

劉富田,網名鬱園一叟,雲中一翁,中小學高級教師,有散文、詩歌、小說、論文等在《中國詩賦》、《中外散文詩歌精選》《中國三峽》、《中小學名師談師德師風》、《中國當代詩詞精選》、《雲州文苑》、《火山文化》、《大同日報》、《大同晚報》、《中年原創文學》、《詩雨晴文學》等刊物和公眾平臺刊登發表,曾獲第八屆"成龍杯"全國中小學學生作文大賽優秀作文指導獎一等獎,散文《塞北之春》獲第六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