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为,不可为,不必为而为之的少年


提起少年,大家或许会想到的是那些十四五岁的翩翩少年,那些有着些许幼稚但还夹杂着成熟、渴望着独立但是难免会有依赖、性格冲动但自觉性不断提高的人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少年都是这样交错着发展,还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也是少年:他们对于一些不敢为、不可为、不必为的事情而为之,他们不甘于现状,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局限于年龄的大小,这样的人也是少年。

提起赵家和,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名教学科研工作者,但他背后更多的感人事迹是鲜为人知的。2000年之前,他为了攒20多万美元的讲学费,一家人过着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日子,因为在美国鸡腿的价钱最便宜,所以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鸡腿和鸡肉,这导致他们全家人到后来最怕的就是吃鸡。进超市,他们不会闲逛,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而是他们家要“精打细算”,只能带最便宜的鸡腿和法棍面包回家,其他的东西他们连招呼都不会打。以至于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赵家和教授的老伴吴嘉真说:“在美国最常见的一种紫黑色的苹果,我是这几年才知道叫蛇果,一直没吃过。”这句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话,听起来有多么的令人心酸。他们的家庭并不贫困,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富裕,但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他们不后悔。

不敢为,不可为,不必为而为之的少年


在2009年的时候,赵家和老人家在一次检查中被确诊为肺癌,并且已经开始局部转移了,但是他为了节约治疗费用,硬生生的把500元一片的进口药换成了50元一片的仿制药,最后因为过敏而导致高烧不退。他更不舍得花钱去知名的大医院治疗,选择一直待在清华的校医院,就是这么一位对自己“吝啬”的人,一生捐赠出1500多万元,资助了2204名贫寒学子,他的一生,并没有大肆宣扬他的善举,也没有留下什么,但是他最后留下的那一句话确实令人哽咽-----我已经做了我认为最好的安排,求仁求得,了无遗憾

他是当之无愧的“少年”,因为他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为了慈善事业而严格要求自己,这不是鲁莽,不是无知,而是少年的坚持!

不敢为,不可为,不必为而为之的少年


还有一些人,他们不甘于现状,敢于突破自我,这些人也是当之无愧的少年,因为他们有激情,有创造性。我有一个好朋友,他上高中的时候因为身体的原因,耽误了很多的课程,最后失利考上了中专,在大学校园里,他并没有松懈,因为他知道他的未来一定会改变的。在大学期间,他把能考的证书全部以优异的成绩考下来,并且成功的专升本。确实大家身边不缺乏这样的人,他们能够有信心改变现状,不甘于现状,这就是少年!

不敢为,不可为,不必为而为之的少年


或许你现在早已不是少年,但是你能否突破自己,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你是否能像少年一样有激情,有创造力,做一个令你满意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