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如果你的內心是暗的髒的,到舞臺上要表現一個很乾淨的人,短時間可以偽裝,長時間你是做不出來的”

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至今還記得他的老師周小燕對他說的話,周先生不僅教他聲樂技巧,更教他做人的道理。周小燕自己也說,我其實不挑嗓子,但挑人。在她看來,比起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更看重的是有沒有好的品德。

上海音樂學院終身教授周小燕,周小燕被稱為中國聲樂教母中國之鶯、中國第一歌劇夫人,她幾乎花了大半輩子在學生身上,成就一批又一批在世界舞臺上閃閃發光的聲樂人才,而她的音樂人生更是充滿傳奇色彩,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出國詠歎調驚歎世人,回國教學培養世界一流歌唱家,帶領學生演唱原創歌劇等,一路走來她演唱的作品就好像人生一樣,昭示著她在音樂和教育事業上的成就,更有那熠熠生輝的人格力量。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1 長城謠,父親助她音樂啟蒙指引她愛國進步


周小燕的父親周蒼柏是有進步思想又愛音樂的實業家。只要學音樂父親全都支持。在家中,周小燕唱歌,弟弟們一個吹薩克斯,一個拉小提琴,媽媽就彈鋼琴,父親欣賞。父親好友的琴行是周小燕最喜歡去的地方,她正是在那裡開始音樂啟蒙。

1935年,周小燕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開始聲樂學習,當她聽到郎靜山的女兒郎毓秀,演唱歌劇《托斯卡》片段,立即被鎮住,她想學習歌劇這種表演形式。然而時間不長,兩年後,抗日戰爭爆發上海淪陷。周蒼柏讓女兒回武漢不要為了學習做亡國奴。周小燕聽從父親的安排,並在家鄉和好友成立武漢合唱團,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年紀尚輕學業尚淺,她為何膽子那麼大?因為當時只有她一個獨唱演員,周小燕後來回憶當時就想著喚起民眾沒想太多就唱下來了。這個演唱經驗後來被她放在教學中,一開始別想太多,等情緒來了自己就唱出來。

這段時間對她影響最大的恐怕是這部抗日救亡經典歌曲,《長城謠》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

四萬萬同胞心一條,新的長城萬里長。

這首歌的音樂蒼涼悲壯,純樸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纏綿。在音樂上極具民族風格,寫法上又和《孟姜女》一類民歌相似,兼有抒情和敘事特點。歌聲傳唱一時感動了大量僑胞歸國抗戰,成為抗日救亡經典之作。

從一心求學音樂,到時事變化年紀輕輕傳唱抗日救亡運動歌曲,她的弟弟更因抗日宣傳後勞累過度犧牲離開人世。這樣的經歷對周小燕的人生不可謂不產生重大影響。當武漢也開始兵臨城下,父親把她送往巴黎留學學習聲樂,自此周小燕的音樂道路發生重大轉折。

她的音樂人生註定一開始就不是象牙塔內的精神審美,帶有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注重社會價值和人格氣節的底色。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2 巴黎求學唱詠歎調,中國之鶯唱中國之歌聲名鵲起


周小燕通過著名作曲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介紹識了國際一流聲樂教授布朗熱並求教,教授很喜歡她,但周小燕在和她學習視唱練耳卻遇見很大困難,教授評價她唱的詠歎調喉音太重需要調整,周小燕不斷練習也很難改變甚至找不到自己的聲音,她很傷心。但這個教授對中國文化熱忱深深影響她。

有次她和教授討論一幅畫作,教授問她這是什麼朝代的畫作,周小燕不知只說可能是哪個朝代的並說可惜畫家沒留名字。教授說這有什麼可惜,真品留下來最重要,至於是誰作的並不重要。當時的周小燕似懂非懂不明就裡但也記在心上。

多年以後當她從事音樂教育,帶出了廖昌永,魏松,張健一等歌唱家音樂家,她忽然明白了老師的話,只要他們能為國家做好事,音樂影響更多人就很好了,至於是哪個老師幫助塑造他們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真品能傳下去。

從這裡我們似乎可以深深感受到,周小燕的領悟和思考能力,她並不僅僅學習音樂更在思考人生,就算在音樂學習受到阻力時,依然對教授的思考記憶深刻,還運用到自己為人處世上。為後來不為名利一心為音樂教育留下思想印記。

她的品格塑造,有父親師長的引導更有她自己的悟性和自我要求。

終於周小燕進入巴黎俄羅斯音樂學院學習聲樂,併成為意大利著名聲樂教授貝納爾迪的學生。和他學習的過程一開始也不順利,教授要求她只練聲,練了幾個月,她每次唱到咪就開始拐彎只能唱中聲區唱好久。後又因戰事周小燕被迫逃難後,直到回到巴黎才又重回課堂。這一次她的聲樂學習終於發生了轉機。

原來老師想到一個辦法,幫她從咪開始起音往下走,可以唱弄臣詠歎調,這樣就唱出來。貝納爾迪全新的教學方式讓周小燕跨越聲樂學習障礙迎來她的第一次音樂輝煌,而這樣獨特的教學也許也影響到她後來因材施教不斷摸索的教育理念。

七年艱苦訓練,周小燕站在巴黎國家大歌劇院,征服法國觀眾。後又應邀在捷克參加布拉格之春音樂會,這場20世紀非常重要的音樂會,時隔多年還讓周小燕激動不已,她見到了世界一流的音樂家,有小提琴家奧伊斯特拉赫,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還有美國的波恩斯坦,英國的梅紐因等,梅紐因跟奧伊斯特拉赫在音樂會上拉的二重奏,聲音很純很美音樂處理特別好。而她印象最深的是這些世界級音樂家都很樸素親切平易近人,她認為這才是大家典範。

學音樂更學做人,汲取人格力量,這也是她的人生準則。

曾因學音樂不順而哭泣的中國女孩,在世界級音樂家面前沒有露怯,她演唱了自己熱愛的中國歌曲。比如賀綠汀的《神女》,劉雪庵的一些曲子還有《紅豆詞》等,還有她的好友作曲家齊爾品寫歌《春眠不覺曉》,民歌改編的《大河》《楊柳》等。音樂家們被中國姑娘唱的中國歌曲迷住了。

直到後來周小燕回憶有次吳祖光出訪遇見一個法國漢學家,問起為何對中文產生興趣,他說聽見一箇中國姑娘唱中國歌覺得中國語言太美了。而那個中國姑娘就是周小燕。在國外穿著旗袍唱中國歌,周小燕用她的音樂素養和情懷影響了很多國內外友人。

後來的周小燕她更是把這種對民族文化的追求傳遞給學生們。她曾對廖昌永說,你一定要在學習西方經典的同時,還能唱自己本國的歌曲,如果沒有中國文化底蘊,別人會另眼看你。

就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

用現在的話說,那場重要的音樂會周小燕火了,她被歐洲輿論界成為“中國之鶯”還被世界界各地歌劇院拋出橄欖枝,而她卻走上歸國的路途。

多年以後,她的學生廖昌永也在歌劇巡演聲名顯赫獲得各大歌劇院邀請時,做出同樣的歸國決定。這難道不是因為老師的教育和人格的感召麼?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3 學成歸國,開始培育音樂人才


周小燕一直記得父親說過的話,不要忘記你是中國人,學成回來為國效勞。而她已在國外學習九年也獲得好評,這正是她應該回來的時刻。

她是跟著自己的心回來的。

當時國內局勢卻依然嚴峻,各地都有進步學生反內戰反飢餓運動,周小燕就幫助各地籌辦音樂會。

當陶行知在上海創辦育才小學向周小燕發出邀請,請她來做聲樂老師,她甘願為此放棄返歐訪美計劃,留在小學義務教學。她難道不擔心自己因忙於教學影響自己剛剛開始有影響力的舞臺事業麼?

她認為能培養音樂人才和舞臺藝術同樣重要,並自此開啟也許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音樂教育事業,併為之付出終身心血。

當她站在講臺上,感受一種不同的人生樂趣,

這也許和她內心一直有回報社會的想法有關。

她看見了一雙雙眼睛,那些有嗓子有天賦孩子的眼睛,他們迫切的求知慾讓她很感動。這些學生中有李秀英方瓊等,還有剛剛回校任教的青年教師也會到她家探討聲樂。

新中國成立,周小燕迎來全新的教育生涯,她受聘擔任上海音樂學院教師,還參加了全國第一屆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周總理告訴她只要永遠站在人民一邊為祖國做有意義的事就很好。她深深記得,為人民為祖國做事,好好培養音樂人才。

自此以後一個歌唱家開始轉變成一個了不起的聲樂教育家,不僅作為文化使者走訪東南亞東歐等,更走工廠下農場等,音樂幾乎是她生活全部。就算是後來不能教課的十年,她也沒有在心裡完全放下音樂教育。

多年以後,有記者問她有沒有後悔過在盛名時從法國歸國?她說不後悔,既然為國出過力就不會後悔,因為父親曾告訴她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一定要回國。祖國母親再貧窮落後,也要義無反顧去愛。

這就是周小燕的人生觀,她的音樂生涯從未偏移過這個人生觀的指引,

也正是這種樸素真誠的價值觀人生觀,催生了她身上更多的人格魅力,在日後的教育事業中一一呈現。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4 原創歌劇一江春水,創立歌劇中心為學生歸國創造條件


她的心願終在2014年得以實現,原創歌劇《一江春水》被她親手推上上海國際藝術節。自此以後,全國各地的藝術院團都在嘗試原創歌劇,分明是受到她的鼓舞。

還在留學旅歐演出時,她就發現美聲唱法與中國音樂有機結合的可能性。歌劇不是西方人的專利也可以有我們自己的作品。她做夢都想在世界藝術之林締造屬於自己的中國歌劇。

回想1984年當週小燕重新培育學生數年後,維也納的國際聲樂比賽上,獲得優異成績,四名學生,三個金獎,一個銀獎,這個成績震驚國際樂壇。她彷彿在告訴世界,周小燕回來了,這一次是因為她的學生!她一直在為中國的音樂發展儘自己的最大力量。

早在1988年,她就在上海音樂學院成立歌劇中心,只為中國歌劇演員能有展示的舞臺。而另一方面,她也想為國外發展歸國演出的學生們創造舞臺。

她並未因學生沒選擇留在國內而有所責難,反而很理解他們學業有成但在國內缺少舞臺。為此寧可自己組織成為歌劇中心創造條件吸引他們歸國。

這樣的老師誰會不愛呢?沒有用自己的人生選擇去強求學生,反而用行動去為他們創造發揮空間吸引他們主動回來。

創立歌劇中心時,周小燕已經70歲了。在演出歌劇《弄臣》時,她正好骨折,又是第一次排演這樣的重頭劇目,她就在病房幫助演員排練,還坐輪椅到現場去觀看。從而成就這部亞洲難得的歌劇演出。

她的膽大和堅持不僅僅於此,一直想要演出原創歌劇,終於她實現了把美聲和中國音樂結合起來,帶領學生們演出了《一江春水》引發更多人的關注。原創,中國這些元素無不呈現著她對中國文化的愛和執著。她還把這種影響帶給同學們,一心為了中國音樂,並沒有太多雜念。

膽大並且成功,是因為一片赤誠天地可鑑。

而她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們不僅有很多受到影響在國內發展,更熱愛中國文化藝術,比如廖昌永就跟隨大師學習書畫,痴迷中國文化。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5 《老師我總是想起你》,終身教授不居功學生成大器感恩


廖昌永參加國外比賽被盛讚時,多明戈曾對他說,你有一個偉大的老師有非常特殊的訓練體系。

90歲高齡還在為學生上課的周小燕,卻並不因此居功,她說學生的成功,教師佔的功勞只有三分之一,主要理論指導實踐,其他更要靠學生本能去學去悟。

所謂特殊的訓練體系,大概是她作為老師研究出來的,從一開始聲音模式化到後來發展為,根據不用聲部個人條件因材施教,制定一整套突出藝術個性又統一的教學辦法。從而成功培養出大量不同聲部不同個性的優秀演唱人才。這其中就包括廖昌永。

她說廖昌永悟性很高他能不斷前進和抓住特點抓腔把韻做出來,還很有語感,唱法語歌在國際比賽唱到獲獎。

她更讚賞廖昌永人生歷練後的品性,他曾放過過牛也捉過螃蟹小時候很苦,對老師的教誨和更多音樂學習機會更懂得感恩和珍惜。她告訴學生的媽媽放手讓孩子鍛鍊,對他們未來成大器有好處。

她未強調老師的幫助,反而突出了學生的悟性和藝術個性,不居功的老師難得,而這樣的老師反而更讓人感念。

廖昌永常常會在演唱會現場唱一首歌《老師,我總是想起你》,他和人們講他永遠不會忘記恩師。而周小燕也會潸然淚下,她忘不了這些學生們。

還有更多學生感念周先生。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說,他師從周小燕是當年她冒著被逐出教師隊伍收的弟子,他是聽著周老師家留聲機裡的音樂受到西洋音樂的啟蒙。1984年奧地利維也納那場國際歌唱家聲樂比賽中,中國男高音張建一獲得第一名,他撲到老師的肩上輕聲說,老師謝謝您,我該如何報答您。他曾是一個玻璃廠的工人,是周小燕老師培養他學習樂理最終成為一個世界一流的歌唱家。

在周小燕的人生中,這樣的學生太多。她在九十歲的時候說自己剛剛才開始下半場,九十八歲還因為只留下一個學生而有點小小的嗔怪。

2016年,99歲的周小燕先生離開人世,中國之鶯的人生畫上了句號。她真正做到了幾乎終身都在為音樂事業付出。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寫在最後


昨日寫了周小燕的弟子歌唱家廖昌永的故事,今日來探尋廖昌永的老師周小燕,忽然發現,有其師才能有其學生。

在周小燕的人生中,很少只從自己的藝術生涯出發,無論是那個19歲唱著長城謠鼓勵抗日救亡僑胞的姑娘,還是20多歲就在布拉格音樂會上唱著中國歌曲聲名鵲起的中國之鶯,還是後來嘔心瀝血培養中國歌唱家,更締造歌劇中心創作原創中國歌劇的周先生。

她似乎一輩子都在成長,從唱中國自己的歌,到學習國外精華再來唱中國的歌,最後乾脆倡導原創中國歌劇在自己的舞臺上歌唱。她愛國但不停留在口頭教誨,用自己的專業和行動去引導學生。她好學善思從自己求學時對中西文化的總結,到後來在教育中重視作品而非個人得失的品格提升。

她又一直沒有變過,依然是那個跟著父親學習音樂和歌唱的小女孩,她的心一直在家裡在中國。

廖昌永曾說過和周先生學到最多就是她對品德的看重還有她的好學,已經成為大師依然會在學院有國外大師講課時來到前排做筆記。就像周小燕自己說的,她曾在布拉格之春音樂會上見到真正的大師都是平易近人樸素真摯的,她自己不也活成了這樣的人麼?

中國之鶯周先生的歌聲和她的品格一直都會在我們的心中,她不僅影響音樂家,還影響著更多中國人的精神。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周小燕小傳

周小燕,畢業於巴黎俄羅斯音樂學院,歌唱家、音樂教育家。她是中國美聲聲樂教育大師,先後榮獲了中國音樂藝術最高榮譽獎“金鐘獎”,法國政府授予的“法國國家軍官勳章”等。作品有《長城謠》、《最後的勝利是我們的》、《蚌殼》。2016年3月,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因病去世,享年99歲。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王小馬兒原為雜誌副主編,曾採訪寫作城市文化領域多年,後運營文化自媒體,依然熱衷走訪城市和人的故事。我願陪著你探索上海這座城市的變遷,和城市緊密相連的人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