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不調理變成腎陽虛,舌頭有齒痕就是身體在提醒你

胖大舌,有的書上甚至是古代醫本將胖大舌與“腫脹舌”混為一談。在中醫角度講,胖大舌實際上是由脾之陽氣虛衰,或兼有寒溼而導致的舌體胖大,我們更多的是對胖大舌的齒痕比較熟悉,齒痕舌的成因,多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溼,溼阻於舌而舌體胖大,受排列的齒緣擠壓而形成齒痕,因此齒痕舌常常是與胖大舌同時出現。

脾虛不調理變成腎陽虛,舌頭有齒痕就是身體在提醒你

胖大舌的舌體嫩軟色淡,多屬脾虛,主虛證,應該與腫脹舌區別而論。

“舌腫”,即腫脹舌,是指由於熱鬱、藥毒等因素而導致的舌體腫脹變大,腫脹舌的舌體顏色大多深暗,舌體有著堅硬蒼老的質地,伴隨症狀常見舌體的木硬、疼痛,主實證。


正如《中醫診斷學·舌形》所說:“嫩是舌質浮胖嬌嫩,或舌尖邊有齒印,不論何種苔色,其病都屬虛。”

胖大舌和虛證有關。

1. 脾虛

證見舌體胖大而嫩,色淡。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氣懶言,倦怠食少,腹滿便溏,脈虛緩或遲弱。臨床多見於肥胖症、甲減、貧血等病人的舌象。

多由於水飲痰溼阻滯,水溼瀦留舌體致舌體胖大。若淡白胖嫩,舌面水滑,屬脾腎陽虛,氣不化津,水溼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氣,常用的中成藥有:人參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朮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脾虛不調理變成腎陽虛,舌頭有齒痕就是身體在提醒你


2. 腎虛水泛

證見舌大胖嫩,色淡,邊有齒痕,腰以下腫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晄白,脈沉遲或沉細,臨床多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腎病病人的舌象。治宜溫陽利水,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湯之類。

另外若見舌淡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溼熱與痰濁相搏,溼熱痰飲上溢所致。

常用的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補腰健腎膏、腎炎溫陽片、腎炎消腫片等,應該遵醫囑服用。

均有舌胖嫩,色淡,邊有齒痕,及形寒神疲乏力,水腫等表現,是這兩證的共同點。

值得區分注意的是,前者側重於脾氣虛,後者側重於腎陽虛。

辨證要點包括,脾虛證不光見到胖大舌,還兼有食少納呆,腹脹、便稀溏,噁心嘔吐等脾胃相關症狀

腎陽虛證不光可以見到胖大舌,還兼有腰膝痠軟、四肢厥冷,腰以下腫甚,脈沉遲等腎系相關症狀。

前者程度較輕,後者程度較重,後者常由前者發展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