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我终于把自己“排挤”出了宿舍……

为了学习,我终于把自己“排挤”出了宿舍……

在大学,宿舍就是好像是第二个家,来自五湖四海陌生人变成四年同吃同住的室友实属一种难得的缘分。

但舍友之间的关系也是大学中最难搞的事,因为你可能完全想不到舍友对你究竟有什么样的要求:

为了学习,我终于把自己“排挤”出了宿舍……

“玩不到一起就算了,凭什么学习这种事情也要搞特殊?”


可正大光明的学容易遭人嘲讽,低调的努力又被说成有心机,想要追求上进也太难了吧……


把自己“排挤”出宿舍


班长所住的宿舍是系里出了名的“神仙宿舍”。

班长和她的舍友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在校园中形影不离,朋友圈互动甜度不输情侣,舍友之间亲如闺蜜。

宿舍成员个个都是班干部,学习积极成绩优秀,宿舍全员一直牢牢占据着专业排名前5%的位置,校内外的各种个人奖项、集体奖项也不少拿。

总而言之,班长她们把人们最向往的大学宿舍生活活成了现实。

“但这种美好的舍友关系可遇而不可求”。

阿雅的情况就与班长完全相反,舍友之间关系并不亲近,宿舍的学习氛围也不是很好。

宿舍里有位“聪明人”她平时几乎不学习,全程休闲玩乐,但只要考试之前随便看两眼,成绩就不会太差。

其他的舍友更多的是考试靠突击的类型,平时和宿舍里的“聪明人”一起开黑、看剧、讨论明星,临近考试就开始废寝忘食。

考出的成绩算不上吊车尾什么的,但也绝对算不上优秀,只是还说的过去罢了。

而阿雅不像舍友那么聪明,想要保持好成绩、拿上奖学金必须要非常努力的学习才能做到。

可在一个平时醉生梦死的宿舍做一股清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阿雅作为宿舍里最煞风景的人,被阴阳怪气一通也是常事。

为了学习,我终于把自己“排挤”出了宿舍……

阿雅尤其害怕万一努力学习还是失利,自己会沦为舍友口中“努力无用论”的谈资。

后来阿雅悄无声息的把学习搬出了宿舍,没有告知任何舍友,只是每天开始去图书馆学习。

琳是去图书馆还书时看到同班的阿雅的,在那之后,琳也默默地搬到了图书馆的一个角落。

其实琳的宿舍学习氛围很不错,大家都对学习很上心,但琳在宿舍里感觉到了极其不自在,因为舍友对自己似乎过于关注了。

琳坐在桌前用电脑看着PPT,坐在对面上铺的舍友居然出声询问:“这几页不是前天看过了吗?”

琳吓出来一身冷汗,为了隔绝室友的目光,她买了床帘,但情况并无好转,舍友有时会自顾自的掀开一点床帘伸头看琳在学什么。

随时在背后注视着自己的室友甚至比高中扒后门的班主任还恐怖……

为了学习,我终于把自己“排挤”出了宿舍……

觉得非常膈应的琳,完全没法静下心来学习,试图出去学习时还遭到了舍友以关心为名义的疯狂盘问。

琳不希望舍友知道自己的行踪,也不愿意为了这点小事和舍友争吵,于是选择了一个不那么难看的两全法,“偷偷”学习:

不否认自己要去学习的事实,但拒绝向舍友透露相关信息,以“有事”为敷衍方式,离开寝室该干啥干啥。

而更多人的大学生活可能比这还要“精彩”很多……


为了学习,我终于把自己“排挤”出了宿舍……

分开学习,不是坏事


因为不利的学习环境和没有边界感的室友而想独自学习的人不少,但很多与舍友相处不错的同学也在犹豫要不要离开宿舍“偷偷学习”。

因为设施齐全、喧嚣热闹宿舍就显然不是最佳地点:

学习本来就很枯燥,如果舍友恰好在你非常动摇时向你发出的游戏、聊天、出游的邀请……那今天的学习计划基本可以宣告夭折了;


为了学习,我终于把自己“排挤”出了宿舍……

坐在桌前学习很容易感觉累,而宿舍里的床提供了一个从坐着学习变成躺着学习机会,不过一旦躺下了,那也就基本不会学习了;

学习消耗很大,很容易觉得饿,充足的零食储备还有热心舍友根本不会让你饿到,吃东西显然比学习快乐太多了……

除此之外,群体的氛围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里面的成员。

根据“羊群效应”,如果小团体中的多数人都停止学习开始玩手机、吃零食那剩下的少数人也很容易被带跑偏。

为了学习,我终于把自己“排挤”出了宿舍……

想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很困难,因而如果小团体的学习意愿并不强烈,“领头羊”也没带好方向,那加入这个团体,弊大于利。

有同学对一起学习的好处深信不疑,但这种方法的局限也相当明显。

F·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会有提高的倾向,这个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按照这一理论的说法,和舍友一起学习,互相监督、互相分享,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利的情况。

与此同时与舍友一起行动还可以维持住良好的舍友关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但研究也发现了与社会助长作用完全相反的社会阻抑作用,即与他人一起活动时效率会下降的情况。

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在独自一人、和群体一起两种情境中学习一份单词配对表。

配对表中的单词有两类,一类由同义词组成,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另一类由无关单词组成,学习难度很大。

结果发现,群体的助长作用只在做很简单、已经很熟练的工作时才会发生,如果群体一起完成的任务是复杂、困难的,则会触发阻抑效果。

这意味着当我们在进行考证、考研等困难的学习任务时,抱团学习的效率很可能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学。

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怎么学习也因人而异,但独自学习这种更高效的方式真的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万丈迷津,唯有自渡


想融入一个群体是需要改变自己的,对于一个想要学习却要迎合舍友的同学来说,做出这些改变可能意味着要牺牲学习的时间。

但很显然,这么做既违背了自己学习的初心,也是吃力不讨好的,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值得这种付出。

大学不是要培养圣人,只要不是损人利己,学习上自私一点又有什么好诟病的呢?

在大学阶段,大家的主要任务都是学习,但由于大家对学习的目标、要求各不相同,各自适合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

就像三观不和的人没必要硬交朋友一样,目标不同的人也不必非得一起学习。

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有时往往就代表着选择了一条有些孤单的道路,这条路不仅贯穿大学、职场,未来的人生也一直都会有它的身影。

而在大学选择一个人“偷偷学习”的人只是比别人更早一点点开启了这场孤独的旅途:


大学宿舍里可能只有你一个人是决心死磕考研的;

你的同事当中可能只有你一个人想让自己学某个技能来升职加薪;

亲人朋友中只有你一个人想把爱好搞成副业……


就像作家三毛曾说的那样,心之如何,有似万丈迷津,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END-

如果你正在求职,或者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困惑欢迎在后台回复“求职”,会有专业顾问为你量身定制专属求职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