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故事丨貧困戶的知心“陳隊長”

2020年2月24日,東安縣川巖鄉白牙水村民付小林站在自家房屋前指著不遠處的田野,樂滋滋地說:“種上致富的桃樹,在家門口就能夠打工賺錢,都搭幫工作隊,搭幫陳隊長啊。”

付小林口中那位“陳隊長”,就是永州市紀委監委駐白牙水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陳道遠。

纪检人·故事丨贫困户的知心“陈队长”

“陳隊長”入村第一天

“外出打工淚汪汪,留在家中餓肚皮。”是多年來,白牙水村村民流傳的一句俗語。白牙水村由白牙水和赤皮園兩個村合併而成,地理位置偏僻,山路高陡,2017年人均年純收入僅3700元左右。

2018年,經過市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一年的不懈努力,白牙水村基本上解決了無網絡、無信號、無集體經濟,飲水困難和交通困難。

“我渴望到基層去書寫自己的人生華章,更好地為人民謀福祉。”2019年,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陳道遠得知白牙水村扶貧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空缺,主動請纓擔任。

纪检人·故事丨贫困户的知心“陈队长”

陳道遠(右一)走訪看望貧困老人,詳細瞭解生產生活情況。

來到村裡的第一天,他就到18個村組一家一戶地瞭解和掌握村民反映最強烈、期盼最熱烈的訴求。

“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不均衡、村級財務明細公開不規範、村幹部在黨員中的威信不高……”走東家串西家,陳道遠摸清了白牙水村的“病症”,他意識到,解決水電路訊的白牙水村要想脫貧,還得聚民心、興產業。

從哪裡下手,如何推進?陳道遠與村兩委幹部商量從村民反映最強烈的產業發展不均衡入手。

白牙水村有一家楠竹加工廠,在原白牙水村,卻遠離赤皮園。楠竹廠日益發展壯大,原白牙水村有了支柱產業,生活條件較差的赤皮園卻更渴望通過產業改變生活。

丟失的桃樹苗

2019年11月,扶貧工作隊爭取到30萬元的桃樹種植產業扶貧資金。

“種植基地放在哪裡,讓誰來管理?”陳道遠著實頭疼。有人提議建在原白牙水村,有人建議建在赤皮園,以便平衡兩地發展。

纪检人·故事丨贫困户的知心“陈队长”

為桃林選址,陳道遠與工作隊員一起向村民徵求意見。

“建在哪裡群眾最有發言權。”為摸清底子,陳道遠和扶貧工作隊隊員連續一個星期早出晚歸,跑遍了白牙水的山山水水,一家一戶瞭解,一個一個山頭勘查,經常是一包方便麵,一盒壓縮餅乾湊合著一頓。經過廣泛徵詢意見和科學論證,最終村兩委將種桃基地確定在原赤皮園村2組。

“陳隊長不好了,陳某將種好的桃樹連根砍倒啦。”原白牙水的村民陳某認為基地安排不公,2020年春節藉著酒勁吵事。大家要求將陳某送進派出所,陳道遠不這樣認為。他來到陳某家裡,與他促膝談心,告訴他赤皮園比白牙水更需要,也更適合種植桃樹,這才是定在赤皮園的原因。事後,陳某不但釋懷,還主動說服其他村民。種桃基地矗立在赤皮園,成為連接村民的“知心橋”。

“數了好幾遍,樹苗總數就是對不上?”桃樹種好了,細心的陳道遠卻發現,基地的樹苗少了13棵。經走訪,陳道遠得知樹苗是途中掉落被村民撿回家,他並不急於找村民要回樹苗,而是通過村村響廣播,鼓勵村民將村裡丟失的桃樹主動上交到村委會,並表示對找回樹苗的村民給予表揚和獎勵。果然,當天下午,丟失的樹苗如數歸還。

纪检人·故事丨贫困户的知心“陈队长”

陳道遠與村民一同種植桃樹。

“陳隊長有辦法,不僅找回了樹苗,還很好的宣傳和踐行了村規民約”。村婦女主任黃秋妹說。

連夜看望咳嗽老人

春節後,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陳道遠大年初五就來到村裡,不分晝夜的幹了20天。

“有點發燒咳嗽,心裡難受。”2月17日,70歲的老人蔡某找到陳道遠,告訴他自己身體不舒服。當時,正值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關鍵,陳道遠立即聯繫村醫到老人家查看情況。

“老人體溫是否正常,咳嗽是什麼原因?”第二天晚上,忙完工作的陳道遠問起村醫時,村醫居然說沒有量體溫,只是憑藉經驗認定老人只是支氣管炎而產生咳嗽。疫情時期,陳道遠急得連跺腳,來不及批評村醫,就連夜趕到蔡某家中。

“哎呀!快點進屋,想不到陳隊長這麼晚還進來看我們,讓我們心裡暖和得很。”蔡某開門看到陳道遠驚訝地說。

“你老咳嗽好些沒有,我特地過來看看您,給您老人家測測體溫。”陳道遠關切地說。後來,經村醫多次測量,蔡某體溫正常,排除了老人有發熱症狀。從這件事後,村醫對病人的事再也不馬虎。

竹筒酒滯銷了

“送到楠竹加工廠的竹子,廠裡不收我的。”春節期間的一天清晨,貧困戶雷小生給還在睡夢中的陳道遠打來一個電話,電話一頭的雷小生顯得十分焦急。

陳道遠來不及細想,立馬來到他家中。原來,雷小生一早送竹子,而加工廠因為沒有地方存放不肯收。瞭解情況後,陳道遠找到加工廠法人代表雷智華,要求雷智華先收了雷小生的竹子,暫時放在加工廠外。同時,陳道遠與雷智華約法三章,在用工時優先選擇家庭生活困難的貧困戶、低保戶和五保戶,優先收購困難家庭砍伐的楠竹,對困難戶不能打白條。

“我還是第一次見陳隊長態度如此嚴厲,他是真生氣,真急了。”雷智華回憶道。

由於疫情,村制酒產業戶胡玉鵬的竹筒酒滯銷了。“由於還沒有實現批量瓶裝,竹子裡的酒保質期限短,酒再銷不出去就會造成損失。”胡玉鵬焦急地對陳道遠說。

“竹筒酒滯銷,我發動朋友來買。”陳道遠一邊將消息發到朋友圈,一邊與縣市有關單位對接,通過消費扶貧、介紹親朋好友購買等方式,幫助胡玉鵬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老胡,暫時解決銷路,你還要解決竹筒酒保質期短的問題。”在疫情防控期間,陳道遠多次到東安縣移民局爭取產業扶貧資金,幫助胡玉鵬的酒廠提高制酒工藝水平,實現瓶裝批量生產。經過陳道遠的多次跑腿,胡玉鵬的制酒廠獲得了40萬元扶持資金。

“陳隊長,你把村裡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真是我們的知心人啊!今後我們再也不用愁銷路了!”胡玉鵬感激地說道。

2019年底,在陳道遠的帶領下,白牙水村最後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35人已全部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