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全國壓歲錢地圖引起全國熱議。


去年“全國壓歲錢地圖”上了熱搜,廣東以50元墊底。

作為一位純正的真·廣東人,我很想大聲問一句:誰拉高了平均值?

外省的朋友問我:“你們廣東新年紅包真的是5元、10元?”

“是啊。”

“這麼小氣,怎麼給得出手?”

哎呀呀,看來有必要普及一下廣東利是的“常識”。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廣東利是,重在心意,不講大小。


“利事”才是正確寫法?

粵語的“紅包”有幾種寫法,分別是“利是”、“利市”、“利事”。

我查閱一番,有引經據典說正確寫法是“利市”。

“為近利,市三倍”(《周易·說卦》),至於“派利市”、“逗利市”的風俗由來已久,漢代已有“入門笑喜,與吾利市”之記載(《易林》)。

《封神演義》中,趙公明統領的四神之一便是“利市仙官”姚少司。“利市仙官”主司財運,商人、善信、求催旺財運者,往往將“利市催財符”貼在店鋪或住宅的門楣上,或將符折成三角形,藏在錢包內,以求正財或偏財之運。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也有據理力爭,說正確寫法是“利事”。

以前沒“紅封包”,逢年過年,或者紅事,人們把一大張紅紙裁成方塊,把銅錢包在紅紙裡面。時至今日,好多老人家還是說:“畀張‘紅紙’你,快高長大,生生性性!”

第一代“紅封包”出現在光緒年,印刷技術已普及,用紅紙印上黃色油墨,趁油墨未乾灑上金粉,看上去像印了金字。除了吉祥話語,有時也會配以簡單圖案。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七彩印刷的“紅封包”推出,上面印帆船(寓意一帆風順)、“福祿壽”等吉祥年畫。到了六十年代,香港出現燙金字體的“紅封包”,而且大公司開始印刷“紅封包”送給客戶,達到宣傳效果。

用粵語發音,“利市”和我們平時的發音不同,但“利事”就很吻合。從用途來說,廣東地區不僅新年派“利事”,紅白事也給“利事”,這用“利市”是解釋不通。

如今,由於“事”和“是”相通,很多人都把“利事”寫成“利是”。說實在,“利是”是什麼意思呢?只能說是約定俗成、將錯就錯了。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新年利是:利是派得多,今年搵得多

廣東有“利是派得多,今年搵得多”的說法,所以派利很大方。小額利是重在祝福和心意,大家都沒有負擔。

廣東人派利是,通常是已婚人士派給未婚人士,不論年紀。現在的範圍擴大了,大人派給小孩、上司派給下屬、顧客派給服務員、業主派給保安……由此可見,北方的新年紅包一般比較正式,只發給親朋好友和熟悉的孩子;而廣東派利是“見者有份”,不論親疏。

與內地出手闊綽的紅包不同,廣東利是很務實,大額不是沒有,但大多5元、10元,一般不超過50元。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廣東利是不論親疏,見者有份。

周密《武林舊事》有段記載:元宵節放燈期間,“終夕天街鼓吹不絕。都民士女,羅綺如雲,蓋無夕不然也。至五夜,則京尹乘小提轎,諸舞隊次第簇擁前後,連亙十餘里,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給。吏魁以大囊貯楮券,凡遇小經紀人,必犒數十,謂之‘買市’。至有黠者,以小盤貯梨藕數片,騰身迭出於稠人之中,支請官錢數次者,亦不禁也。”

意思是:臨安府的府尹會坐著小轎,出來拜會市民,遇到小商販,則給10文錢,祝他們新的一年生意興隆。有一些狡黠的市民,用小托盤放著梨、藕數片,裝扮成小商販的樣子,在人群中鑽來鑽去,重複領利是,官府也不去計較。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廣東派利是不計較,圖的是和氣生財、一本萬利。“利是”象徵好意頭,所以“利是”本身不需要很“大封”。

另外,利是一般一派就派兩個,代表夫妻雙方的祝福,也是好事成雙之意。當初王祖藍派兩個利是,大家就猜測他已婚了。

我們一般把新年利是存起來,等到正月十五才打開,因此元宵節也是“拆利是日”。因為元宵節代表農曆新年結束,這天拆利是避免散財。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騰訊從1998年創立就有派“開工利是”的傳統,萬名員工大排長龍,每年都上新聞。


開工利是:有些公司堪比春運現場

廣東在新年上班第一天會派“開工利是”,寓意“開門紅”。

講究的公司,開工利是不能代領的,老總親自派利是,取個意頭。

騰訊每年派開工利是都上新聞,堪比春運現場,員工平均等上三小時,樂此不疲來排隊,為的是從馬化騰手中領取利是。有員工凌晨兩點去排隊,真夠拼的。

很多大公司上班第一天都上演“逗利是”、“掃樓”、“排長龍”的戲碼,熱鬧非凡、喜氣洋洋,大家共同感受春節氛圍,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開工利是寓意開門紅。


開門利是:玩新郎才是重頭戲

看過港產片的都知道,廣東人結婚習俗之一是給“開門利是”:新郎接新娘,到達新娘門口,姊妹不會輕易開門,會出各種難題玩新郎,伴郎團和伴娘團鬥智鬥勇,最後一項條件是給“開門利是”。

“開門利是”一般是姊妹平分,圖的也是熱鬧喜慶。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結婚利是:廣東絕對是清流

說完開門利是,再說結婚利是。和其他省份結婚的“份子錢”動輒上千相比,廣東絕對是一股清流。

去喝喜酒,廣東一般人均100元,主人家還會回禮,收禮真的是“意思意思”。

像佛山、順德這些地方,結婚利是主人家往往只收受少額,甚至根本不收。有“折個角”的風俗:在利是封折個角,代表收到心意了,利是原位返還,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思議的。他們認為客人賞面來吃飯就是主人家的光榮,場面越熱鬧,主人家就越有面子。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在廣東,這才是真正的“喝喜酒”,而不是可怕的“人情債”。

扯遠一點,廣東的禮金幾乎是全國倒數,準岳父母說得最多是“禮金隨意,只要對我女兒好”,他們用實際表明:金錢是買不到感情的。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利是利是,心意為重

從利是的起源可以看出,用紅紙包著零錢,寓意吉祥、順利。

在廣東人眼裡,利是利是,心意為重,而不是攀比的工具。

廣東利是意頭講究,有場合之分,對象之分,“各處鄉村各處例”。我老家有個風俗,凡是第一次來家裡的客人都要給利是,因此媽媽是長期備著利是,隨手可拿。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每個習俗都有其寓意。正如除夕,以前放鞭炮、貼門聯是為了祛除邪氣,驅逐惡獸,隨著時代發展,習俗與時俱進,如今已經變成最重要的團圓日。

新年紅包起源於西漢,原意“壓祟”,壓制鬼祟之意,長輩用紅線串起銅錢,放在晚輩枕頭下辟邪。“壓歲錢”多是指長輩發給晚輩,是對下一輩福壽安康的祝福。

新年紅包代表的是一種新年祝福與好運傳遞,更注重的是好彩頭,若帶來太多尷尬和壓力,彼此算來算去多沒意思啊。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小孩攀比新年紅包,通過紅包來判斷關係親疏;

打工族“打腫臉充胖子”,辛辛苦苦攢下的錢,春節變“春劫”。

收紅包的“一夜致富”,派紅包的“一夜返貧”,把“紅包文化”變成“數錢文化”真是悲哀。

正如大家網上搶紅包,搶到多少都是樂呵呵的,這才是紅包的本意。


廣東新年利是平均50元?喂喂喂,誰拉高了平均值?


說廣東利是“不近人情”?實在是誤解了“紅包文化”的社會內涵。

經濟發達的廣東,不管是哪種利是,堅守傳統:只講“意頭”,不比金錢。五元十元、一元兩元,多少隨意,心到即可,這正是“紅包”的初心。

不以紅包謀事,不以紅包謀錢,大大方方派利是,大大方方收利是,皆大歡喜。

最後一句:

小小利是,大大心意;

新春將至,恭喜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