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大家好,我是王從文,這是《王從文侃史》第三期,也是細談荊楚歷史文化的上篇。

因為新冠疫情,湖北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疫情無情人有情,湖北人民和弛緩湖北的救援團隊,在荊楚大地上譜寫了一曲曲勇敢逆行的讚歌。這讓筆者不禁想起了荊楚歷史傳承下來的,正是這種“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拼搏精神。

“篳路藍縷”這四個字真的出自於荊楚地區(詳情請看下去)。荊楚歷史悠久綿長,文化運行更是歷久未竭,對今天也是影響巨大。荊楚人的文化精神,筆者用“楚魂”二字概述,楚魂是荊楚歷史文化集中體現。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一、楚民族之初:篳路藍縷,無日不思進取!

要談荊楚歷史,首先要談先秦時期的楚國。

相對於中原諸國,楚國真的太“難”了。

難就在缺乏生存資源。剛立國的時候,楚國方圓僅百里,那些良田沃壤,全被周邊的國家佔盡了,楚國國土被擠在山地與平原之間,可謂生計艱難,文化落後,國力也不雄厚。到底多難,《左傳》僅僅用了幾個字就描述出來了:

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這短短八個字,就描述了早期楚王的窘迫:他要翻山越嶺,才能供奉周天子,太難了!

但也正是因為環境艱難,楚人形成了一種不畏艱難的苦志,“

篳路藍縷”精神就出來了。

《左傳》: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

《晉書》:蚡冒以篳路藍縷,用張楚國。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熊繹和蚡冒都是楚王,熊繹約在公元前一千年,蚡冒比熊繹晚了兩百多年,也就是說這兩百多年,楚王都在“篳路藍縷”之中。所以這種不屈不撓的困難精神,已經深深刻在了楚人的骨子裡,是楚魂的開端。

在篳路藍縷,不畏艱難之下,楚人可謂是最有進取心的,稱得上“無日不思進取”。

《史記·楚世家》中記載,楚莊王曾用十六個字來表示楚國的進取心:

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這短短十六個字,不光體現了進取,還體現了楚人超凡的執著和不屈。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楚人到底有多執著?大家都知道“和氏璧”。和氏璧的故事將楚人頑強執著體現得淋漓盡致。故事記載在《韓非子·和氏》中,大家搜索一下和氏璧就可以瞭解原文,這裡我簡單說一下大概:

有一個楚人叫卞和,卞和得到了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他覺得是寶玉,於是獻給楚厲王。楚厲王叫玉匠來查驗,玉匠說這不是寶玉,於是厲王把卞和左腳砍了。厲王去世之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玉了,武王也叫人來驗,結果又被說是不好的玉,於是卞和又被武王砍去了右腳。話說這卞和也挺能熬,熬到了文王繼位。這會兒卞和不去獻玉了,直接跑到楚山腳下去哭,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眼淚都哭幹了,都流出血了。文王就讓人去問,你哭什麼,哭自己的雙腳嗎

?卞和就說不是哭自己的腳,而是哭“貞士而名之以誑”,我本來是忠貞的人卻被人誤會!文王馬上叫玉匠再驗,得好好認真驗,結果發現果真是稀世寶玉。於是將寶玉雕琢加工出來,以卞和為名,取名為“和氏璧”。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這個故事不是告訴我們卞和有多能熬,而是告訴我們楚人真的很執著很頑強。

而正是因為這種進取不屈的精神,楚國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國土,到楚成王的時候,已經有“楚地千里”(《史記·楚世家》),戰國時期,已經是“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戰國策·楚策》)。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

也因為這種精神,楚國成為了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一。還有一個國家是秦國。

一山不能容二虎,秦楚是兩個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二強,自然必有一戰。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楚被秦亡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但楚人在滅國的時候,仍是這種不屈的志氣:

公元前278年春,秦將白起攻陷楚都郢城時,楚人沒有一個是投降的。唯一兩個被俘的士兵,也為了不洩露楚鐘鼎鬲樽(楚國政權的象徵)埋在哪裡,竟以身葬火和咬斷舌頭自殘。而那些亡國的楚人,還喊出了“楚雖亡戶,亡秦必楚”的悲壯誓言!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歷史有意思之處,就是歷史中有種冥冥中的宿命。後來秦二世而亡,滅秦扛把子主要都是楚人。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秦末,項羽項梁舉楚國大旗

說到這裡,當楚魂從個人奮鬥上升到國家層面,楚魂便有了一種國殤精神。

屈原的《國殤》,相信大家都讀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這段意思是指哪怕犧牲了,也要威武不屈,化作鬼中豪傑。

謹以一首屈原的《國殤》,頌給這次防疫鬥爭中犧牲的醫務救援人員,你們是真正的國殤之士!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國殤之士:抗疫英雄李文亮

因為楚魂這種威武不屈的精氣神太突出,於是史學家就用一個字來形容,這個字就是“荊”。

《晉書》:荊,強也。言其氣燥強。亦曰警也,言南蠻數為寇叛,其人有道後服,無道先強,常警備也。”

揚雄:包楚與荊,風飄以悍,氣銳以剛,有道後服,無道先強。

為什麼要用“荊”來形容呢,這與歷史條件有關。楚處於長江流域,先秦的長江一帶還沒被深入開發,荊棘叢生,所以用“荊”形容楚,不管是地理還是人文,都是再恰當不過的。荊楚荊楚,也由此而來。

二、楚魂的象徵:九頭鳳

很多人聽過,用“九頭鳥”來形容湖北人。

拋開當代所有的含義,歷史上楚地還真有九頭鳥的傳說,不過不叫九頭鳥,叫“九頭鳳”,也的確是荊楚文化的象徵。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再中國最早一部神話著作《山海經》中,曾說過楚地有一種長著九個頭的神鳥,名叫九鳳,它是楚地先民崇拜的神鳥,後來慢慢演變成九頭鳳。

我在大學書本里有找一些圖,但忘記出自於哪本書了。

先秦楚民,認為九頭鳳是這樣子的:(額,真是靈魂畫手!)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1、山東沂南漢畫像石;2、江蘇徐州十里鋪漢畫像石;3、山東滕縣黃安嶺漢畫像石

當然,後世畫的就變得好看多了,更符合當代人審美。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九頭鳳有什麼含義嗎?當然有。

頭是生命和意志的象徵,這九頭鳳有九個頭,象徵著生命力頑強和意志堅韌

這裡還得提一下毛主席。1936年10月紅軍會師陝北時,毛澤東就對從湖北過來的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這樣說:

“天上九條鳥,地下湖北佬,敵人四次圍剿砍了你們四個腦殼,還有五個腦殼,九頭鳥要翻天呢!”——摘自《楚藝術研究》一書。

九頭鳳正是楚魂的象徵,也是楚人生命與意志的頑強體現。在中國歷史上,從古至今有很多楚人英雄,有很多傑出實例深深體現了這一點:

1、近代維新志士譚嗣同是湖南瀏陽人(在古代瀏陽屬於楚國)。他曾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為變法流血者,此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2、大思想家熊十力是湖北黃岡團風人。他的父親熊其相,是一個窮儒生,一生鬱郁不得志,但他的遺言是這樣的:“窮與財,可以死吾之身,不能挫吾之精神與意志。”

3、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黃侃是湖北蘄春青石鎮大樟樹人。他在生命彌留之際,還向家人詢問日寇侵略河北的事情併為之嘆息,“國事果不可為乎?”

而如今荊楚之地再生災難,楚人再次英雄輩出。我相信憑著楚魂不屈精神,湖北一定會度過難關!

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楚魂的創造、包容、挑戰

前文提及,因為生存環境差,所以楚國必須“篳路藍縷”。但除此之外,楚國還有一難:文化落後。

先秦時期,中原人仗著自己國家文化實力,戲稱楚人為“楚蠻子”。

這實在是不太友好的稱呼。但楚人不服!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於是,楚人開始挑戰中原文化,開始了長江流域的文化創造。這裡又分幾個小標題分別論述。

1、文化雄起的根基:農商方面的生產創造

前文說過,楚地剛開始是充滿荊棘,因此很難種糧食。但楚人很會發明創造,這裡舉幾個例子:

1.1. 他們在廣泛吸收和綜合利用南北農業文化的基礎上,將楚蠻、揚越、淮夷的家族性或鄰里性的小型農田水利作業加以改進提高,創建了築陂灌田的水利工程。

1.2 楚莊王時,孫叔敖主持興建的期思陂,又稱安豐塘,是我國古代第一個社會性的農田水利工程

九頭鳳不屈楚魂!歷史證明湖北終將涅槃,荊楚文化談(上)

期思陂,又稱安豐塘,號稱天下第一塘

1.3 率先打好封建制度下的經濟基礎。楚令尹子木整理田制和軍制,測量田土山林,“量入修賦,賦車籍馬,賦甲兵、徒卒、甲楯之數”(摘自《左傳》),根據收入徵集軍賦。這就突破了舊的制度,讓奴隸制度慢慢過渡到了封建制度。

請記住,這個變革比秦國公元前348年所進行的“初為賦”變革還要早200年。這樣讓楚國真正實現了“商農工賈不敗其業。”

2、政治制度的創造:不與中國之制。

上文有說過,先秦時期的文化中心在北方,中原人“瞧不起”楚人。楚王可不服了。

要知道,楚王熊通還是周朝各國中第一個僭位稱王的,可謂名不正言不順。

於是,楚王喊出了“不與中國之制”的口號。這個中國,不是指當代的中國,指的是中原地區,意思是不跟你們中原周朝的制度,我要有我自己的制度

在這方面,楚人有兩個非常偉大的創造,簡直是影響了中國歷史,直至今天。

2.1 第一個偉大創造,創立行政區域——縣。

很多人有疑問,“縣”在周朝不是也有嗎?不,這不一樣!周朝的“縣”,是指周王本王的封地,是一個名稱代號,沒有特別的行政意義:

《說文解字》“縣”字解,曰:“天子畿內,縣也。”

但是,楚國這個“縣”就有意義多了。公元前689年,楚建立直屬國家的行政區域——縣(此處可參考洪亮吉的《更生齋文甲集》)。楚國的縣,都是建在蠻夷地區的,也就是最早的地方行政單位,這個直接影響了秦朝的郡縣制,並且沿用到今天(我們之前還有縣,現在是縣級市)。

2.2第二個偉大創造,撫有蠻夷,以屬中國。

這個就更厲害了。

楚莊王子囊曾經說過,“撫有蠻夷,以屬中國”(出自《左傳》),意思是將更南邊的蠻夷之地(現在的廣東廣西,古時候稱作嶺南和百越之地),都歸到中國來。在這裡,這個“中國”不是指周朝中原,而是指整個華夏民族。也就是說,早在先秦時代,楚人已經有大一統的中國意識。

在這一點,子囊比孔子更厲害。孔子曾經說過“矞不謀夏,夷不亂華”(出自《左傳》),意思是不要讓少數民族干涉中原地區華夏民族的事務。但楚人子囊直接提出,少數民族也是華夏民族!這是何等的王道胸襟與恢弘氣勢!筆者剛好是廣東茂名人,在這點上得給子囊點個贊。

荊楚歷史細談上篇就到此為止!下一期,我們繼續聊聊荊楚歷史中的浪漫主義和愛國主義。這裡要將兩個大人物提前放出來了:莊子和屈原!敬請期待!

最後,我還要為湖北鼓勵一下,一定要加油堅持下去,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