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齐白石上课 而感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人间须尽欢》,作者是高军先生。谈起我是如何发现这偏文章的,也算是一种缘起。

前天晚上,我临完了吴镇的墨竹后,意犹未尽的拿起手机开始翻阅一些大师的国画作品,先是吴昌硕,然后是潘天寿、陆抑非等,突然眼睛被一幅白石老人画的小虫吸引了去,然后到了微信读书里看到了这篇文章。

中国画过去一直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承着。学生给老师叩首之后,要递上门生帖。老师收下门生帖,这个学生就算是入了师门了。我们常讲的“人室弟子”就是这么回事。其实进了师门也没有什么理论好讲,就是帮着老师研墨、拉纸、漂洗颜色、涮颜色盘子。

以上写的是传统的中国画授徒的形式,现在社会中也会经常听说谁是谁的入室弟子、关门弟子。其实很多时候,老师领进门了,修行是要在个人身上的,它包含了努力,也包含了天分。特别是国画,有的人可以很快的领悟到笔下的灵和气,但有的人花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也还是出不来的。

1928年的时候,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来聘请齐白石到学校当教授。齐老死活不答应。因为老先生怕啊!齐老心想:我一个乡下人,又是木匠出生,才上了半年学,北漂,又不会讲什么画画的理论道理,这不是要我的命么。”齐老是从师带徒的模式里出来的,对于这种西式美术教育他感到无从下手。徐悲鸿只好一回两回往他家跑,最后答应他上课可以不讲,只示范就好,然后一节课给四块钱,三节课连上,一共十二块钱,按现在算差不多是1200块钱。

看在钱的面子上,齐先生答应下来,每到上课的日子,齐先生就坐着自备的黄包车去了。黄包车外有个青布幔子,幔子上写着“齐宅”。老先生头戴一顶毡帽,帽顶上缝着一个大红球,手持藤杖,鞋上还缝着一个小铜铃。到学校下了车便一路小碎步进了学校里。

学校的女学生一听到铃铛响,心里暗叫一声:“哎呀---妈呀!财神爷来啦。”

然后便蜂拥而出,扶的扶,搀的搀,有的叫爷爷,有的替他拿藤杖。就这样,齐老被这一班小妖像风似的撮走了。

上课时,女生里外三层围着齐老说个不休,话题也是此起彼伏,就是齐老不见得动一下手里的毛笔的。这样,男学生就没啥好日子过了。有的男生就忍不住给女生喊话:“半袋面粉没有了!”看看时间差不多,齐老开始作画了,画了个墨团子,然后画上翅膀,原来是画老鹰!女生一顿欣喜鼓掌!齐老快乐的脸上放出了光!

画完后,女生都争先抢要老先生的画稿,拿到手的女生就软磨硬泡地要齐老给题款,齐老沉思了一会说:“题款就不够本了!”课堂的画,课后是送给女生的,所以这个班里的男生简直气得要七窍生烟。

拿了画的女生自然而然过了几天呀相约去齐老那题款盖印的。见到齐老,便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有的拉住老爷子的衣襟,有的捉住他的左右手,接着笔墨纸砚一应完备,软硬兼施,为求题款无所不用其极。

老爷子无可奈何,只得苦笑着题了款,但章是绝不肯盖的,于是女生们又开始满屋子翻箱倒柜地找章。老爷子的图章很多,有二百多方,哪些章能盖哪些章不能盖老爷子是心中有数的。往往到这个时候,女孩子们是可以妥协的,对于那些能盖的章,有时候会被一口气在一张画上盖上六七个。

女孩子们得了宝便一哄而散,齐白石的屋子就像被洗劫过一般烟尘陡乱,印泥盒子散落各处,面对此景,齐老说:“小婊砸!又上你们的当了。”

你们可知道,这些女生收藏着齐老的画可是精品里的精品啊!

看完这篇文章后,想想那些男生,是不是悔恨自己不是女儿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